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史第五节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

婚姻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史第五节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


二、义绝制度 在古代,人们认为连接夫妻关系的纽带,非
情而是义,失去了这一纽带,婚姻关系就失 去了存在的价值。在《唐律》中明确写道: “夫妻义合,义绝而离”。 1、义绝的含义:是种强制离婚,指夫妻间或 夫妻双方亲属间或夫妻一方对他方亲属若有 殴、骂、杀、伤、奸等行为,就视为夫妻恩 断义绝,不论双方是否同意,均由官府判决 强制离异。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夫妇双方并 无选择的余地。
君,群臣皆蔽。故妒妻不难破家也,而群臣 不难破国也。 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妒妻”的,前面我曾 说过房玄龄的妻子。在西晋时期,也有名著 名的“妒妻”,例如刘伯玉的妻子,刘的妻 子姓段,字明光,是西晋太始年间人。
洛神赋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写的著名浪漫主义 名篇,原名《感甄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 松。髣fǎng髴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若流风之 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 若芙蕖(莲花 )出渌lù波。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 无加,铅华弗御。云髻jì 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 皓齿内鲜。
一、“出妻”制度。 出妻,即“休妻”。在中国古代传统男尊女卑
的观念下,婚姻关系中男方占据着主动,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单方面解除婚姻关系。这种 单方面解除婚姻的关系的做法,世称“出 妻”、“去妻”、“休妻”,即俗话说的 “七出”之条,也就是传统礼制赋予男方的 单向离婚权。出妻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离婚 方式。“出妻”一词本身,就反映出这种离 婚形式男方具有专有权利。中国古代婚姻奉 行男方本位制,结婚如是,离婚亦此。

“和离”不是什么离婚自由,也不是真的双 方自愿,不过是一种掩盖“出妻”实质,避 免矛盾激化的方法而已。
第五节、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婚姻的基本要件和
婚姻礼俗,其中婚姻要件中介绍了主媒与媒 妁、婚姻的年龄还有婚姻的禁忌(一是同姓 不婚,一是姻亲间禁婚,一是禁娶亲属妻 妾),在论及婚姻礼俗中,把婚姻程序从功 能上分成了议婚阶段(纳采、问名、纳吉)、 定婚阶段(纳征、请期)、嫁娶阶段(亲 迎),只有经过这三个阶段,婚姻关系才得 以形成。
②与更三年丧,不去
指妻子曾替丈夫的父母服丧三年,有恩于男
家的,不能出妻。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讲究 “孝道”的。如果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三 年。其实也不是三周年,而是三个年头,按 照规矩是二十七个月,也就是两周年加上一 个季度。妻子陪同丈夫给公婆服过三年重孝, 已经恪尽孝道,看在这一点上,即使有了一 些过失,男子也不能将妻子赶出家门。
但是夫妻已经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男方一
般出于感情、舆论或其他方面的考虑,也不 一定会因正妻不生育而去休妻。这样男方一 般会纳妾,以庶子为嫡子。《唐律》中规定: 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嫡以长,也就是 说要庶子中的长者为嫡子,家族的正式继承 人。另外,如果遇到妒妻,不让纳妾,又不 能离婚,这时就要收养同宗同姓的晚辈男子 为嗣子,作为家族的继承人。
③淫,为其乱族也
古代社会特别重视女子的贞操,统治阶级对
于这些贞洁女子特别重视,加以褒扬,并设 立“烈女坊”“贞节碑”等等。 所谓贞操,在古代社会中,就是指妇女的丈 夫外不能失身于其他男人,或者丈夫死后不 再改嫁,从一而终。如果妻子不守贞操,与 丈夫以外的男子私通,这就是“淫乱”,在 古代是被视为非常严重的罪过的,因为这种 行为既违背了基本的妇道,又会影响到男家 血缘的纯正,所以对于“淫乱”之妻子,丈 夫是有权抛弃的。
古人云:“夫为天、妻为地”,“地无去天之
义 《白虎通义》道:“夫有恶行,妻亦不得 去”。 明清律明确规定:若妻背夫在逃者、杖一百。 因逃而改嫁者、绞。其因夫逃亡、三年之内、 不告官司而逃去者、杖八十。擅改嫁者、杖 一百。
1、出妻的必备条件——“七出”
出妻的必备条件有七个,这在《大戴礼记》
作为出嫁女的儿媳,“顺父母”就是要顺从
公公、婆婆。《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 “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 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 也就是说,顺于 公婆、和于室人的主妇,才配服侍自己的丈夫。 也表明,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 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 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 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 高兴的,可以休弃。
③前贫贱後富贵,不去 指丈夫娶妻的时候贫贱,但後来发达富贵了。
正所谓:贫贱之交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其姐湖 阳公主择夫的故事。 这里注意的是,“七出”之一的“淫”不在 “三不去”之列。也就是说,古代妇女犯了 “淫”罪的话,即使满足“三不去”的条件也 是要被休的。
②无子,为其绝世也。 “无子,为其绝世也”,即妻子生不出儿子来,
理由是“绝世”,在传统中国,婚姻主要目 的就是“上事宗庙、下继后世”。家族的延 续被认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无 法生出儿子,便使得这段婚姻失去意义。 《孟子》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中 含义有二:一是不娶无后,二是娶而无后。 《十三经注疏》云:“不孝者三,事谓阿意 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 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⑥口多言,为其离亲也
为人妻者,多嘴多舌,必会导致家人不和,
亲属相争,这也是被休的理由。《尚书·牧 誓》:“牝pì n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 索”。 《史记》中记载:陈丞相平者。少时家贫, 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 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 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 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 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三不去的规定,到了唐代以後正式被列《唐
律》之中。唐律规定,“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 出之者,杖一百,追还合”。 在明朝也规定:妻犯七出之状,有三不去之 理,犯奸者不在此限。 三不去的法律规定,随着七出规定得被重视, 在宋元之後,由於离婚契约(休书)的发达, 逐渐较严格地被实行,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到1930年国民政府颁行的民法亲属篇中才被 完全废除。
但是从宋元明清以后,贞操观念越来越严格。
由于程朱理学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蔑视妇女的权益,甚 至程颐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到 了明清,对于寡妇再嫁更是从法律上做出了 规定。 ④妒,为其乱家也
④妒,为其乱家也
妒忌,这一条是与妾制相联系的,这主要为
三、和离制度 在中国古代,除了“出妻”、“义绝”制度
Hale Waihona Puke 之外,还有一种离婚制度叫做“和离”。 《辞海》写道:“亦称‘两愿离’。中国古代 法律指夫妻不和,双方都同意离婚的情况。 “和离”,顾名思义,“和离”就是双方不 发生冲突,商量着处理离婚问题,所以也叫 作“两愿离婚”。 男女双方不能安宁、和谐 相处而自愿离婚。 《唐律》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 ,谓彼此情 不相得,两愿离者”,可见和离的条件是“夫 妻不相安谐”。用现代话说就是“感情不 合”。
三不去最早见于汉代的《大戴礼记》,其内
容包括 ①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指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则无家可 归。说通俗了就是有地方来没有地方去。大 家知道,古代妇女是不独立的,在本家要依 附于父兄,出嫁后要依附于丈夫。如果把她 赶出家门,她无处可去,无路可走,怎么生 存呢?自然就只能留在家中了。
在古代,对女子的贞操观念是逐渐变化的,
而且呈越来越严格的发展趋向。在先秦时期, 人们对贞操的问题还不怎么在意,当时社会 上对于寡妇改嫁还是特别宽容的。 从秦汉隋唐以来,一些贵族权贵开始提倡贞 操观念,秦始皇就特别注重,他曾发诏书要 求夫妻之间互相忠贞,以维持家庭的稳定。 东汉时期,班超的妹妹班昭曾写过一本书, 叫《女诫》,其中就写到:夫有再娶之义, 妇无二适之文。但是在下层社会贞操观念还 是比较淡薄的。

⑤有恶疾,不可与共粢[cí ] 盛也
“有恶疾”,古人解释道,一般有两种,一
是为不治之症;二是麻疯病。古人忌讳麻疯 病,是因为传染性较强,而且治疗无方。 “不可与共粢盛也”,指的是患有恶疾的女 子是不能和丈夫共同拿器皿盛谷米在宗庙中 祭祀祖先的。婚姻是要“上事宗庙”,患有 恶疾的妻子是不能和丈夫一同祭祀祖先的, 因此丈夫可以出妻的。
淫、妒、多言、窃盗。这是由女方主观因素 导致的,这是可以避免的。 另一类是属于客观因素的,包括无子、有恶 疾。对于第二类“出妻”理由,多数古人是 认为不仁不义的,不符合道德的。
2、出妻的限制条件——“三不去” 三不去,亦称“三不出”,是中国古代婚姻
制度中,用以规定丈夫不得任意要求与妻子 离婚(即休妻)的三种情况。一般而言,妻 子若合乎七出的条件时,依照礼制及法律, 丈夫便可以要求休妻。但七出所包涵的范围 甚广,可资夫家利用为藉口的可能甚大,因 此又中订立了三不去,用以保障妻子不被任 意休掉。
中有明确规定:“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 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 多言,去;窃 盗,去。” ①“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 “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亦即妻子不孝顺 丈夫的父母。在传统中国,女性出嫁之后, 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胜过自身父母,因此 违背孝顺的道德被认为是很严重的事。
中国古代社会这种“和离”是需要男方出具
一个文书的,这个文书叫做“放妻书”。 夫妻应当恩深意重,和和美美。如果前世有 缘,才能夫妇相亲;如果前世结怨,一定感 情不合。我们两个就像猫鼠同笼,狼狗一家, 难于长久。看来前缘注定无法共同生活。既 然不能同心,不如就此分手。即使分别,彼 此也不要成为仇敌。祝愿娘子与我分别之后, 能够选择高门,再配良缘。
官宦富人能纳妾而设。妒忌本来是种心理现 象,但是妻子对于丈夫不守夫道的嫉妒,却 被认为是妻子的恶德,其实妻子的心中,总 是希望实现真正的一夫一妻制。 在古代社会中,丈夫可以到处寻花问柳,沾 花惹草,而妻子稍有不满,就是大逆不道, 就会被加以嫉妒的罪名,被丈夫抛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