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专家共识
1 Pedersen S, et al. Growth and adult height in children treated with budesonide for 5 years in the START study. ATS, 2004, Abstract A37.
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的临床地位
用于儿童哮喘的其他治疗药物(包括孟鲁司特)缺 少这样的长期安全性研究数据
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12. 2. Brand PL. 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views, 2011, 12: 245-249.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长期控制哮喘不影响儿童身高
2011年,中国儿科 专家制定了《糖皮质 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 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8,并于2014年进行 了修订
1.苏长海, 卢立山. 吸入法治疗哮喘发展史[J]. 中国药师, 2008, 11(8):985-987. 2 The Nebulizer Poject Group of 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Current best practice for nebuliser treatment. Thorax 1997;52(Suppl 2):S4–S16. 3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nebulizers. Eur Respir J, 2001, 18: 228–242. 4.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Vancouver (WA):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12. [EB/OL]. 5.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2009.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J]. 2004, 42(2): 100-106.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753. 8 申昆玲, 等.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1): 86-91.
Edsbäcker S et al. Airway selectivity: an update of pharmacokinetic factors affecting local and systemic disposition of inhaled steroids. 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2006;98:523-36
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1,2
雾化吸入是常用的吸入方式之一
<0.5 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 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排出于体外
直径1~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
>5 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 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
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如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Budesonide inhalation suspension,BIS)时,呈不规则形状的药雾微粒 更易进入下呼吸道 3。
要给药途径,并强
调ICS是哮喘急性发 作和哮喘长期控制 的一线药物1
应性,控制气道炎症,减
少急性发作的频次和炎症 程度,并降低死亡率2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753. 2.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2009. [/local/uploads/files/GINA_Under5_2009_CorxAug11_1.pdf.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好
2012GINA指出,长期低剂量ICS,甚至使用ICS治 疗7~11年后,对儿童各项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1-2
2012GINA1指出,长 ICS的剂量即使 期低剂量ICS,甚至使用 增加数倍,相对 ICS的剂量即使增加数倍,相对于全身糖皮质激素而 ICS治疗7~11年后2, 于全身糖皮质激 对儿童各项生长发育无 素而言也是小而 言也是小而安全的 显著影响。 安全的。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753. 2.洪建国. 吸入装置的研究进展 [M]//林江涛,殷凯生.哮喘防治新进展专题笔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6-216. 3. Sbirlea-Apiou G, et al. Deposition mechanics of pharmaceutical particles in human airways [M]//Hickey AJ. Inhalation Aerosols. New York: Informa Healthcare USA, 2007:1-30.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 最有效的抗气道炎症药物
三种药物对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扩张的相对效应1药物类型吸入型来自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β2受体激动剂
控制炎症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
++
+
+
—
+
#
扩张支气管
++: 显著;+: 轻微;—: 无; * 长期使用; # 气道稳定性效应
+*
+
++
Currie GP, et al. QJM. 2005; 98(3): 171-182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 专家共识
CONTENTS
吸入疗法概述及常用给药技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吸入疗法发展史
吸入疗法最早 可追溯到 4000年前的 印度1。
1956年pMDI 的发明,吸入 疗法从此广泛 应用于临床。
1997年,英国胸科 协会制定了《雾化 器治疗的最佳实 践》,2001年,欧 洲呼吸疾病协会制 定了雾化器使用的 指南2,3
CONTENTS
吸入疗法概述及常用给药技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经典途经、非经典途径
细胞外 细胞质 cGR 延迟反应(基因/经典途径) 蛋白质合成
L B D D B D
mRNA A B
皮质类固醇 E D Hsp9 0 NF-κB AP-1
C
L B D
D R B E D
DNA
细胞核
mGR
快速反应(非基因/非经典途径)
G. Horvath et al.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effects on the airway vasculature in bronchial asthma.Eur Respir J 2006; 27: 172–187
与孟鲁司特比较, ICS可降低17%哮喘患者急性发作风险
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的急性加重的风险
在1996年1月-2009年11月发表的18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孟鲁司特用于治疗轻 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的疗效,其中有7篇研究比较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孟鲁司特治疗组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的 急性发作风险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孟鲁司特相比,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的急性发 作风险(RR=0.83,P=0.01)。
布地奈德具有适当的水溶性和脂溶性, 可在气道中快速溶解于粘液
溶解 沉积 黏液纤毛转运
水溶性 脂溶性
ASL:黏液毯 细胞膜
代谢 与受体相互作用
摄取 气道动力学
保留
全身吸收 全身吸收
布地奈德吸入后在气道中沉积,一部分被黏液的纤毛转运,一部分溶解在黏液中。布地奈德具有适宜的水溶性,能 够溶解于黏液,快速通过黏液毯,同时,布地奈德还具有适当的脂溶性,可快速透过细胞膜,从而到达气道组织的 炎症细胞内,发挥抗炎作用。
2003年起,我国《儿 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 规》和《儿童支气管 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 治哮喘的首选疗法6.7。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 国开始应用选用β2受体激 动剂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 使用ICS防治哮喘复发。
吸入疗法嗣后被《全美哮喘 诊治规范》、《全球哮喘防 治创议》(GINA) 4.5 ,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 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
布地奈德独特的酯化作用可延长药物在 气道停留时间
细胞膜 布地奈德
糖皮质激素受体
布地奈德
细胞核
长链脂肪酸 酯化作用
脂解作用
布地奈德 复合物
无活性
Brattsand R et al. The role of intracellular esterification in budesonide once-daily dosing and airway selectivity. Clin Ther. 2003;25:C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