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与心理健康》心得
本学期我选修了《音乐与心理健康》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
什么是音乐与心理健康?根据音乐舒缓、激烈、忧郁、高昂的不同特点,组成各种配方,对不同的心理症状进行治疗。
音乐走进健康人的心灵,带来的是心灵的丰富,而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来说,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是心灵的修复。
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很大决定于一个人如何对待感情,此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暂且不说亲情的浓,友情的真,认真的以一个健康的角度看待爱情,会发掘爱情的确很伟大。
爱情可以分为情爱,性爱,灵爱,每一阶段的爱情都是神圣的。
不要认为20岁前没谈过恋爱有多么的纯洁,那是爱无能的表现。
我赞同这种观点,却又抵触这种观点,因为很严重的事实展现在众人面前,有许多人很明显的以爱情的名义招摇逛骗为了某种生理心理上的需求。
其实人不用多情,只要情有独钟,其实爱不用死去活来,只要刻骨铭心;其实遇事不必想不开,顺其自然;其实有些事不必用心去记,因为已印在心底。
回顾一年的学习,本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了一些进步。
第一,通过自我教育,我学会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物,从而使自己看问题更全面。
比如以前上课不专心、不肯做作业等缺点和错误,经过一年的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懂得了其实人身上发生的许多问题行为,并不是由于品德原因,而是心理原因,若将这些心理原因引起的行为作为品德问题来处理,当然会事与愿违。
所以我学着用音乐来调整自己的心理,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率减慢,后来用更先进的仪器观察,发现听音乐使人的肌肉放松了。
更深一步研究发现,人的内分泌发生了变化,肾上腺素的分泌明显下降,脑垂体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内腓肽”,类似于吗啡。
而人们在心情愉悦、欢欣状态时血液中内腓肽的含量一定是升高的,也就是说音乐能在机理上给人心情上愉悦的感觉。
毒品实际上是类内腓肽的一种东西,当外援性的内腓肽进入血液以后,脑垂体本身的内腓肽分泌量就会下降,如果越来越多地依靠外援,最后脑垂体可能就不分泌了。
这时候,你就浑身难受、四肢无力。
而音乐在机理上能刺激人的脑垂体,促进人的放松、内稳。
后来我就十分注意纠正以前的想法和做法,充分考虑心理需要。
适当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稳定内心的急躁不安,这样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音乐治疗的起源:说起音乐治疗,在中国还比较新鲜,但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了。
用音乐治病的历史,从人类文明诞生的第一天就已经存在了。
过去很多宗教仪式,包括原始部落很多舞蹈和音乐仪式,虽然如今可能被看作迷信,但在当时确实具有很多神奇的效果。
第二,通过本课程,让我对音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原来音乐也是可以治病的
音乐治疗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下面我想讲一下为什么音乐能够治病。
一般来说,音乐治疗是基于音乐的四个基本功能:
1.第一个基本功能是音乐的生理功能。
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客观上生理会发生很多很多改变的。
很多像音乐的镇痛啊,音乐的放松啊,减压啊,很多很多,实际上都是单纯依靠音乐的生理功能。
2. 第二个基本功能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因为音乐从其起源上来讲,是一个社会性的东西,它是不能被一个人自娱自乐的。
也许,这几天你一直自己在家唱歌,演奏乐器觉得很快乐,但是不能永远只唱给自己听的,这种活动本身要和别人互动的。
那么它就是一种社会的活动。
我顺便说一下,为什么北京很多老年人跑到大街上去跳舞、扭大秧歌。
我第一次从美国回来时惊呆了,看到很多老头、老太太在大街上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脸上抹着五颜六色的粉,还有那么多人围观,觉得这不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中国民族性到老了以后要比较含蓄,穿衣服尽量要穿深色的衣服,不穿花衣服,更不要说大庭广众之下又唱又跳的。
但我确实看到了这些老年人对这项活动的喜爱和享受。
曾经有一阵北京市政府要取缔这项活动,因为到处都在敲锣打鼓,噪音污染,影响别人休息。
但老人非常喜欢这项活动,所以不能这样做。
为什么呢?因为老人在晚年最怕的就是孤独。
他从原来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联系中退下来以后,进入了一种社会性的孤立状态,这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是第一杀手。
老人一旦进入孤独状态,他的生理健康状态就急剧的下降。
他会认为自己现在是一个废人了,成为了别人的包袱,身体也觉得不灵便了,出门也不方便了。
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独感,而扭秧歌这种活动给老年人提供了一种重新建立新的社会联系的环境。
活动活动筋骨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他的心理的需要,保持和建立自己的社会联系的需要。
3.第三个是音乐的情绪功能。
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会影响人的情绪的。
比如说你情绪不好的时候,找点好听的音乐来听听,你心里就舒服多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会调节你的情绪,对你的生理会有很好的作用。
但这还不是音乐治疗。
我们说音乐治疗有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的。
一是音乐治疗必须有音乐,没音乐怎么叫音乐治疗啊?二是必须有病人,没有治疗对象也不能成为音乐治疗。
如果你不是病人而是个普通听众,只能够称为音乐欣赏;三是最重要的一点,音乐治疗不能缺少音乐治疗师。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自己买些唱片,回家自己听,也只能是音乐欣赏,而不是音乐治疗。
不断地有人问我说: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些音乐,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应该听什么音乐,好像让我给他开一个音乐处方似的。
我说这是错误的概念,音乐治疗必须有音乐治疗师的参与。
因为音乐治疗师和病人的关系可能是音乐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部分。
4.现在我们要进入我们今天的话题音乐审美,这也是音乐的第四大功能。
它跟前面是有关系的。
音乐是一个美的东西。
有人把音乐形容成艺术宝塔上最美的皇冠。
因为音乐它是最抽象的,但是它给人的带来的美的体验又是最强烈的、最直接的。
那么音乐审美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呢?这一点在我后来的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强烈的感受,真正的音乐治疗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音乐之美。
我可以骄傲的说要比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要强大的多、快捷的多,它的强大、它的快捷在哪?就是因为它有强大的美的力量。
第三,音乐之美对心理健康起到的作用
音乐是一个美的东西。
音乐是最抽象的,但是它给人带来的美的体验是最强烈的、最直接的,真正的音乐治疗之所以有效,而且要比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强大得多、快捷得多,就是因为音乐之美。
人创造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为什么所有的民族即使没有文字,但它一定有音乐,即使是最原始的部落。
而人类在早期社会是非常封闭的,互相没有来往,不可能交流音乐,它一定都是自发地产生各种歌舞形式,而且越原始的文化中歌舞形式越发达。
只是到了现代社会以后,这些东西慢慢专业化了,最后变成音乐家的特权。
无论专业音乐也好,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也好,它都是美的。
人类永远不是傻瓜,也许人类不知道,就像有些动物一样不知道,但它会做很多对生命有益的活动,比如它生病会自己找草药吃。
人类之所以从事音乐活动,一定是觉得它对人类的生存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美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如果你对生命不能感到美,那就完了。
你的生活环境也好,人际关系也好,生活的一切都是提供美的感受的,就看你能不能体验到了。
如果你的心理是快乐的、健康的,你会感到一切东西都是美的,朋友中性格好的人和你聊天,你会经常发现他觉得什么都美,随便说点什么他都觉得哎呀特好玩,这种人的心理就是比较健康的。
所以我说美感和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深的关系。
而音乐恰恰是能给你这种最直接的、最强烈的感受,再结合着你的创伤经历,音乐美感的意义就是重大的。
以上就是我学习《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我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更懂得如何调节心理健康,音乐治疗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