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生命多么可贵》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课文《生命多么可贵》。
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的第一个单元——爱美丽的生命。
作为本册的第一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感激,从而明白自己生命的重要意义,更加珍惜这美好、温馨、幸福的生活,对未来人生充满积极的期待。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对生命已经有了思考,但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生命意识比较淡薄,接受生命教育的途径单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迫切任务。
根据本课的要求和五年级小孩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追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感受家人、学校、社会对我们的爱与关怀,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会通过生活细节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可贵,形成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针对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感受亲人和社会对儿童的关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爱;难点是: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目标,我将在课堂上采用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角色表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将在欣赏电影、搜集资料、说话和书写等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可贵,形成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简单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我这一课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妈妈肚子里的我。
第二个环节是感激生命。
第三个环节是生命中的感动。
第四个环节是设计爱心卡片。
现在,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我的,每一个教学过程。
(一)妈妈肚子里的我
在第一环节中,我将先带领学生观看《生命的诞生》的录像,了解妈妈肚子里的我是
怎么样的,我们是怎样来到人间的。
接下来,我将请几位学生把重物绑在肚子上,做走路、跑步、弯腰捡物等活动,让他们负重体验孕妇的艰辛。
最后,学生和老师共同交流对生命
的感受。
通过观看录像、负重体验、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懂得爱惜自己的
生命。
从感性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和喜悦,学生通过看电影和做游戏,在轻松的氛围中渗透
本课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
(二)感激生命
这部分的学习我是采用活动的方式完成的:每个人找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在小组或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第二环节中,学生在分享“感动一刻”、欣赏“社会关爱”图片、交流关爱资料的
过程中,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
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老照片中自己经历的温暖故事;交
流收集有关社会对少年儿童关爱的故事等资料的活动,才能切身让学生感激生命,感受生
命的美丽。
(三)生命中的感动
在第三环节中,学生将欣赏汶川地震中的令人感动的故事和交流自己身边有关生命精
彩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观看、交流自己身边有关生命精彩的故事,从而获得感动,懂得要珍爱生命,要珍惜平凡的
幸福,还要热爱生活。
懂得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每一项工作就是一个岗位,岗位是一种荣誉,更是
一种责任。
引导学生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增强责任感。
(四)设计爱心卡片
学生情感的升华是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亲手为自己感恩的
人设计“爱心小卡片”,并分享自己的卡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用力所能及的能力地回报自己的爱。
六、说板书设计:
“疑,思之始,学之端。
”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学习测
量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
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
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
生命多么可贵
我的板书是我这一堂课的教学环节的浓缩。
“感受”、“感激”、“感动”、“感恩”四个词语,展现了我的四个环节给学生的情感感受。
同时,四个箭头相连,形成了一个循
环链,展现学生情感的层层递进,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生命是多么可贵,在感激感动
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感恩,从而又重新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教学无定法,还请老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成绩早些提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