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第七章 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鸟。定义:有羽毛几乎覆盖全身的卵生脊椎动物,字典解释:脊椎动物的
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 大多数能飞。
鸟的种类
鸟的种类繁多,遍布全球,生态多样,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
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 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
三种空间位置表征形式
2、自然标志的表征—用环境中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
物的具体位置。
儿童使用自然标志对物体位置进行表征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1岁
左右的婴儿只能利用那些离目标物非常近的客体对目标物进行标志;而 学龄儿童则能主动寻找和制造一些客观线索,对目标物进行标志。
三种空间位置表征形式
的各种可能性关系对他们进行表征和认识。
罗希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理论认为,许多事物之所以被分为一类,所根据的并不是事
物的定义特征,而是一种存在于各事物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即在概念的每一个例证
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而且任何一个特征都不为所有例证所共有。
(p176) 1.暗示效度(特征对概念的表现程度)(考点)
最典型的类别例证与非典型的类别例证
第二节 儿童对概念的表征方式(考点)
(课本p172
概念的四种表征方式;p180表征方式的发展顺序)
一、定义性表征(最本质特点) 二、可能性表征(不同的特征) 三、建立在样例基础上的表征(不同例子) 四、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表征(因素间的因果关系)
一、定义性表征的能力
在两岁左右,就能了解自己的行为是由自己发出和控制的,能认识到自
己内部存在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可以使人产生某种行为,这就是心理。
二、儿童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可能来自于对主体意图与行为结果之间关系
的主观感受和观察。
三、儿童对心理现象的认识来自于早期的想象性游戏。在这种游戏中,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一种东西代表另外一种东西,从而认识到 主体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来改变某种事物原本的意义,从而了解到心理现 象的某种功能。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反映其思维的发展水平。(考点)
概念的发展
概念的发展是人类认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从婴儿期起,个体概念的发
展就开始了,到幼儿期结束时,儿童已能掌握许多不同的概念。总之,随着年 龄的增长,儿童掌握的概念会越来越丰富,具有的概念系统也将越来越复杂, 这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更有效地适应环境。
1、自我中心的表征—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表明目标物的具
体位置。
2、自然标志的表征—用环境中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
具体位置。
3、去自我中心的表征—利用抽象的形式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
三种空间位置表征形式
1、自我中心的表征—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表明目标物
二、对生命概念的认识
1、皮亚杰认为个体在11、12岁之前,在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上,表现出了
极大的泛灵论的倾向,即把非生物看出具有生命的特征。
2、儿童在5-12岁才能逐渐从普遍性、不可逆性、无功能性这三个方面掌
握死亡的概念。(考点)
3、儿童在4-6岁已经开始自发地将生命作为人类身体机能运作的目标,
具备这种认识的儿童被称为生命理论者。作为生命理论者的儿童比持非 生命理论者的儿童更有可能知道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他们对死 亡的了解程度更深,更容易认识到死亡时具有普遍性的,是不可逆的, 死亡意味着身体机能的停止。(考点)
三、对经济概念的认识
(一)儿童经济概念的发展 对7—11岁儿童经济概念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7岁时就掌握了工资的概
的具体位置。
例如:一岁前的婴儿当知道了某一个物体在他的右边以后,他就总是以
转向右边的方式来表征这个处于他右侧的物体。当物体被拿到他的另一 边后,他仍以转向右边的方式对物体的位置做出反应。
儿童对物体位置的自我中心表征的程度既与儿童的空间活动经验有关
(目标刺激物的外在标志更明显或者环境的熟悉度更高),也与任务的 难度有关(任务较简单)(p184)
三、数概念及几何概念的发展
儿童数概念发展的两个方面: 1、基数概念的发展——一个数集的绝对大小 儿童要到2-4岁时,才开始学会数数。数数将引导儿童了解真正的基数概念。儿童对
基数含义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先理解小数目的基数含义,然后再理解大的数 目。而且儿童基数概念的获得涉及六种不同的发展水平。(p187)
2.鲍尔及格尔曼等人则认为幼儿的概念不仅仅是知觉特征的集合,而是
像成人的概念一样,强调样例之间基本的而常常是不明显的相似性来进 行概括。
3、定义性表征能力研究的范式(课本p172)
不同研究者产生分歧的原因
一、由儿童的兴趣而非能力决定——实际上许多幼儿能进行关系式的分类,但由
于他们的兴趣而影响了真正的分类表现。(p174)
先获得的是对自己心理状态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将这种认识推广到他人身上,进 而形成了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推断和了解。
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主要包括对主体目的、信念、知识、意图、愿望等方面的认识。 1、儿童对心理现象的认识随年龄的发展而发展。3-4岁是个体对心理现象的认识
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
2、3岁儿童能从比较本质的方面将心理现象与客观现象区分开来;能够根据他人
第七章 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分类
如何定义成功
思考
生命的意义? 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是听从家长的安排? 选择一个你爱的人还是一个爱你的人? 婚前同居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该不该支持同性婚姻? 买房还是租房? 毕业之后是去闯荡世界还是回家工作? 当你发现舍友偷了你的一百块钱,该怎么办? 班主任评选奖助学金的时候明显偏心不公平如何应对?
一、时间概念的发展
时间概念包含三个基本的类别,对这三个不同类别的时间概念的掌握均随儿童年
龄的增长而发展。
经验性的时间概念:主体对于某个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持续性的亲身感受
(婴儿就能感受他人进行活动的时间现象;儿童从5岁起已能将时间看成可以计数 的维量)
逻辑性的时间概念:主体对于事件顺序的主观推理
一、概念发生的早期表现
(一)知觉辨认能力 婴儿期表现出来的知觉辨认能力是其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为对事物差别的感知和
认识,是分类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恰当的分类又是与概念发展密切相联系的。 (课本p166实验)(考点)
3个月的婴儿已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研究婴儿知觉辨认能力的基本范式 (二)分类能力 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体现在两方面:1、能够将基本类概念组合构成上级类概念;2、
2.基本类概念的功能(儿童对基本类概念最敏感也最先掌握)(考点)
3.概念的各特征之间的相关(考点) 4.概念原型(最能代表某一个概念的例证)(考点)
三、以样例为基础的表征能力
儿童学习概念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通过各种样例来逐渐归纳出事物的定
义特征。 样例表征对年幼儿童学习概念的帮助更大。(考点)
2、序数概念的发展——每一个个别的数与数之间的先后顺序 序数概念的最初始形式是与多与少相联系的。儿童进入学前期以后,序数概念的发展
进入高峰期。5岁左右的儿童的序数概念已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p188)
儿童在学习数概念的初期,特别需要具体事物的帮助和支持。
3、平面几何概念的发展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因此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感知的早期经
二、儿童的知识背景的影响——由于知识的局限,幼儿对于大部分事物的定义表
征仍处于不了解或半了解的状态,这阻碍了他们对事物进行定义表征。(p174)
二、可能性表征的能力
以往人们一直认为,主体对于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对这些事物定义特征的认识而实
现的,但当今的一些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却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根据事物
更关注事物内在的本质。
四种表征能力的发展进程(考点)
当刚开始学习概念的时候,儿童更倾向于通过对个别样例的记
忆来学习概念;
当儿童学会对事物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时候,他们就开

始通过比较事物的暗示效度来判断其所属的概念类别;
最后,当儿童可以了解某个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时候,他们就会
对事物进行定义表征;
能够区分基本类概念形成下级类概念。(课本p167实验)
大多数研究发现,1岁前婴儿都无法形成基本类概念水平的类别表征,只能形成上级类
概念水平的类别表征。
二、婴儿分类的内部过程
二、婴儿分类的内部过程
二、婴儿分类的内部过程
类别原型:是一种对某类别的抽象的表征,它反映的是该类别的最典型
的特点,或者说它是代表该类别最好的例证。(课本p169实验)(考点)
在以上所有阶段里,儿童都一直寻求建立起关于事物各个特征
之间的因果关系及等级关系,以获得对事物意义的认识。
第三节 儿童自然概念的发展
自然概念是指那些对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的定义表征形式。人类拥有的
自然概念很多,但儿童较先掌握的是那些对其自身的生存具有普遍意义 的概念。
一、时间概念的发展 二、空间概念的发展 三、数概念及几何概念的发展
从总体来说,儿童对各种事物进行定义表征的能力是随其年龄和知识经
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但不同的研究者对学龄前儿童是否能够对事物
进行定义性表征有不同看法。
1.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认为学龄前儿童还不能对事物进行定义性表征,学
龄前儿童要么是只关注事物的形象特性;要么是不能持续稳定地使用一
种固定的标准;要么是会出现类别扩大的缺陷。
的愿望而指出他人将产生的行为
3、4-5岁的儿童还不能很清楚地将自己的心理状态与他人的心理状态区分开来,
常将自己的心理状态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大部分4-5岁儿童能够区分现象与真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