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选择题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
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如2010以后广东卷选择题占总分48%)。
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来看,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选择题的位置一般处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了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配。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历史考试的成败。
可见,提高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对提高整个试卷的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高考历史来讲,选择题的解答技巧,除了平时多练以外,还必须分析、把握其题型的特点,研究其内在规律,做到胸有成竹。
虽然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
下面结合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对历史高考选择题的题型进行总结归类,并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梳理,基本囊括了选择题的所有类型,希望能对学生备考有益。
1.表述型表述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容易设计且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按照题中提供的选项选出应该肯定的一项。
此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识能力。
按照题干的表述类型可分为三种。
(1)表现型关键词有“表现在”,“体现”;(2)评价型关键词有“表明”、反映了;(3)概念型关键词有“标志是”“内容是”“性(本)质是”“特点有”。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法,即辨析比较选项的词语含义与句意,辨析其与题意的合适程度。
例1.1:(2010江苏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解析】:本题所给材料完整。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国就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利中心在议会,议会至上,即议会权高于王权。
以上是本题目考查的基本史实。
所以按照时间推断在1701年时英国已经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通过比较四个选项,只有最后一个适合。
【答案】:D此类选择题题目所给的四个备选项一般会采用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鱼目混珠或以本代末因果倒置等方式呈现,只要仔细分辨不难作答。
2.因果型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述和解释能力。
因果型选择题常用标志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背景是”等,其考查原因时原因又分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客观原因等多种。
大多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也可以是一因多果等。
这种题型多变且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答此类型题要把题干与题肢结合起来分析,题干为果,题肢就因该为因,反之亦然。
时间久远的一般为因,出现时间于今较近的一般为果。
例2.1:(2010天津4)“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解析】:17到18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为思想领域发展提供了根据和方法,理性学说成为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理性学说是对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本题考查的是“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一论断的原因,所以,不难选出答案。
【答案】;A需要注意的情况:答非所问者不选;与题干重复者不选;因果倒置者不选。
3.材料型材料型选择题是把材料解析题放在选择题中进行考查,即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境,结合材料设计选项,一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它可分为观点材料题和事实材料题等。
目前这类型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所占比例较重,而且多提供新情景、新材料。
解答材料型选择题,关键你是提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如时间概念、地点、人物等,抠字眼。
关键词有材料表明、体现、反映等,选项也可以是材料主体,材料形式也多样,可以是图片、地图、表格、文字等。
例3.1:(2010广东卷20)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解析】:观察材料可以得出如下几个重要历史信息:1873年、法国、共和政体-君主派-极端共和派,本题实质考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从材料所给的信息可以应证。
【答案】:A对于此类题目解题对策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并筛选选项→选择。
4.逆向型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或错误的选项。
关键词有: 不正确的是、不包括、不属于、错误的是等等。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意,正向和逆向思维并用。
具体讲:首先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删除,剩余的选项就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选出答案以后要再复核一下,以防止未按照逆向选择要求答题。
例4.1:(2010山东16)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解析】: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 也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
故C为正确答案。
【答案】:C5.目的型此类题一般会问“主要目的是”、“目的是”等。
材料往往是过程,选项是目的,过程与目的也可倒置。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就是对题干叙述的史实非常全面了解,一般情况下,“目的”可能很多,但是要选对答案还需要抓住选项的特点与问题指向。
例5.1:(2010全国1-2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为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
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俾斯麦“德意志革命”的主要目的,即革命达到的主要结果。
通过对史实的回顾,不难作出判断。
根据所学知识,俾斯麦结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故选B。
其他与题干无关。
【答案】:B6.组合型组合型选择题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表述某种关系的题干;带序号的事件;由不同序号组合的选项。
此类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密、范围大、角度广、层次多,综合性较强。
解题对策:解决此类题目可选择排除法。
例6.1:(2010江苏1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可以直接使用排除法在所给的四个带序号的叙述中,可以明显排除③。
【答案】:C7.探究型探究型选择题是伴随新课改而流行的一类选择题。
此类题目以“研究性学习”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怀疑、批判、探究以及价值判断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例7.1:(2010江苏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解析】:图片显示时间是“1964年12月10日”,名称是“股金证”,从时间上就可以排除A、B两项,从名称上可以排除C项。
【答案】:D探究型选择题的特点是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先阅读材料,在结合探究情景挖掘有效信息,把最后握主题找出答案。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探究型的题目又增加的趋势,但是新材料只是依托,或者说是一种形式,历史学科知识点与能力的考察才是本质与核心,所以这类新题目关键在于抓住本质与核心的东西。
8.综合型综合型选择题是多种类型选择题的复合。
有的是材料型与因果型的结合、有的是目的型与表述型的结合等等,结局此类选择题的方法可谓不拘一格,比较灵活。
例8.1:(2010天津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C. 抗日战争爆发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本题是材料型与因果型的综合。
材料主体是来自《大公报》的引文,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问题则问的是背景原因,即思考材料叙述史实出现的原因。
《大公报》于1902在天津法租界创刊,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所以A项可以排除。
从“天下”“家族”与“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相比较可以看出,前者指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狭隘的国家民主观,抛开这些旧观念开始觉悟当属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成立。
【答案】:B选择题的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实践的深入、学习的推进不断出新,要在选择题上取胜,通过多练习,善于学习总结把握其特点和掌握一定的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也不能一味的依赖应试方法技巧,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知识功底,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所有考查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