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学经典案例

行政管理学经典案例

行政管理学经典案例.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

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行政学导论》经典案例第一章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案例选读〗某学校一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1995年5月,该校行政科发布了一个分房通知,将该校新购置的5套三居室住宅分给有关人员,并将分房的条件列出。

该校教师张某认为,他在该校已工作10年,对该校的教学改革做出过较大贡献,且他家一直住房紧张,急需改善住房条件,但分房名单中却没有他。

张某认为很不公平,便多次向校行政科、校长和学校主管部门申诉,但均未获得解决。

张某一怒之下,于1996年1月以该校行政科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思考】根据行政管理的概念,你认为法院会受理张某的起诉吗?为什么?第二章行政环境与行政生态学〖案例选读〗巴西联邦共和国国土辽阔,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为丘陵、高原和低山。

交通不发达,大部分道路为自然路,铁路总长仅2万余公里,沿海航道为许多地区之间惟一交通渠道。

原先首都设在里约热内卢,它偏居东部海岸,远离内地。

联邦政府的政令不能及时地顺利地传递到全国,尤其是边远地区。

广大内地长期得不到开发。

到本世纪40年代,巴西已开发的面积还不及总国土的23%,全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国防安全工作也极为不利。

巴西政府再三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酝酿,1960年决定把首都由沿海迁往内地巴西利亚,以促进广大边远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亚马逊河地区的开发。

首都设到巴西内地高原上,在此形成一个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既使国家政令和文化思潮得以就近向外传递,增强了边远地区的向心力,唤起开发落后地区的民族意识,又使以巴西利亚为中心,形成伸向全国重要城镇和边疆地区的交通网,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巴西利亚首都的兴建,确实大大促进了巴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了西部地区草原地带的开发,现在那里的谷物产量占全巴西的30%。

【案例思考】1.什么是行政环境?本案例主要体现了何种具体的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关系的认识。

第三章国家职能与行政职能〖案例选读〗沿海某省一位政府官员,出国访问之后,引进来一个电子加工项目。

并召集各家银行行长开会,指示:工行应该贷款多少,农行应该贷款若干,中行贷款须占一定比例……各家银行行长心知肚明,该官员引进的电子加工生产线已是国外淘汰的生产线,项目竣工之日,可能就是关闭之时,但由于该官员手握重权,各家银行不得不按其要求投放贷款。

官员点菜银行买单,于是出现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商业银行法吗?银行行长知道信贷资金不安全时,可以不贷呀!其实,银行行长有很多苦衷,能提拔与否,当地主要官员的意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制约机制下,银行行长敢逆当地主要官员的意见而不予贷款么?而贷款发放出去,上亿资金形成沉淀,迄今为止,还没见真正追究过哪个银行行长的责任。

(《半月谈》)1998年第11期肖伦添)【案例思考】本案例中,该政府官员管理经济采用的是什么手段?从行政职能转变的角度,谈谈如何避免案例中提到的“官员点菜银行买单”现象。

第四章组织理论与行政组织〖案例选读〗某局是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单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干了不少实事,政绩不凡,在公众心目中有较好的形象。

局长在这个单位呆了近20年,从科员升到科长,从科长升处长,从处长升局长。

几年前他当了局的第一把手之后,很重视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很能体贴部属的甘苦。

他想,我能当上局长全靠老同事们的支持,只有给他们安排、提拔,才能对得起他们,才能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

于是,他多方努力,说通上级,打通关节,增设了机构,多设了副职,使许多老同事、新同事得到了安排。

这样一来,这个局原来只有4个处,现在扩展为10个处;原来每个处辖3个科,现在扩展为5-6个科;原来每个处(科)只设2-3个处(科)长、副处(科)长,现在扩展为5-8个处(科)长、副处(科)长。

有一个处,正副处长共8人,群众戏称为“八大处”;有一个科有正副科长5人,群众戏称为“五官科”。

这位局长原以为这是一种巧安排,既照顾了老同事、老部属;又加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人多好办事,工作一定能更好地开展。

而实际上事与愿违,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互相扯皮,办不成事,这位局长吃了苦头,这个局的工作也遭到挫折。

【案例思考】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应该以什么为依据?结合本案例谈谈为什么必须加强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第五章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案例选读〗1月25日,某报登载了××县广播局吴×的来信。

信中说,我们这里一些市县为了迎接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施行,先后设立考场,进行了有关方面知识的考试。

但却完全是搞形式、走过场。

某县首批设立了几个考场,考场内纪律很差,考生到处找资料,就连一个名词解释也得去抄,更不说较难的问题了。

替考更是在所难免。

有人连查资料都懒得动,坐在那里等着抄别人的。

【案例思考】案例中反映的问题违背了公务员制度的哪些基本原则?第六章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案例选读〗李世民善听不同意见唐朝贞观年间,齐州人段元冲上书朝廷,指责时弊,措辞激烈。

满朝文武大为震惊,请旨立斩段元冲,以儆刁顽。

唐太宗力排众议,在段元冲的意见书上批道:“他说的话如果对,便是忠实;他说的话如果不对,便是狂妄。

忠实的话,应该倾听;狂妄的话,不值得计较。

这好比一尺大的雾,遮不住天,也无损于天之大,一寸大的云,遮不了太阳,也无损于太阳的光明--关于段元冲,就不予以追究罢了!”这个批复充分表明李世民在听取不同意见方面不失一个明君。

作为领导者,应善于纳谏,从善如流。

同时,领导者应有广阔的胸怀,要听得反面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这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唐太宗用人不计前嫌魏征早年参加瓦岗寨农民起义,后又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曾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帝位成了唐太宗,在追查李建成余党时抓住了魏征。

唐太宗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魏征答曰:“人各事其主,可惜李建成不听我的劝告,否则,今日胜负成败也尚不可知。

”唐太宗发现魏征不仅多才,而且刚直,于是不计前嫌,“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任官必以才。

不者,虽亲若襄邑王神符,不妄授;若才,虽仇如魏征,不弃也。

”魏征果然克尽职责,成为历史上的名臣。

第七章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案例选读〗打印收费,文山立平据1992年3月27日《文汇报》报道:每年2月,本是机关文印室最繁忙的时期,但杭州市上城区政府文印室今年并不紧张——区政府新设的“文件核算制”削平了往年的“文山”高峰。

该区规定,每打印一页,8开纸收费8元,16开纸收费4元;加印一张双面8开收费1角,单面8开收7分,16开纸对半收费。

文印费由签发打印的部门从该部门业务费中开支,节支有奖,超支自负。

此令一出,各部门反应强烈,“文山”不推自倒。

国务院各部门不再养“后勤”深化国务院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1999年起开始进行试点,其主要内容是:各部门机关后勤行政管理工作由行政机关承担,使用行政编制,机关服务中心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独立核算,逐步实现自收自支。

国务院办公厅指出,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必须打破部门界限,改革“小而全”的后勤保障体制,要充分利用机关服务设施的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结合实行政府采购制度,采取定点服务等多种形式,扶优汰劣,实现优势互补。

新组建的部门原则上不再设立机关服务中心,所需服务由其他部门提供或引进社会服务。

各部门参照中央国家机关人员分流安排实施办法,妥善解决机关服务中心的人员精简和分流问题。

第八章行政决策与政策分析〖案例选读〗从《秦晋之战》看秦穆公决策失误春秋时代,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大国争霸,列国兼并。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企图联合攻郑。

郑大夫烛之武利用秦晋争霸的矛盾,游说秦穆公,离间了秦晋联盟,使秦与郑另订盟约。

秦穆公使指派杞子等三人留郑国驻防。

此后的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年)、三十三年(前627年),秦晋在今河南洛宁县发生战争,秦军大败。

这就是史称的《秦晋之战》。

战争起因于杞子的密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此时,正值晋国国丧。

秦穆公得到杞子所提供的情报后,认为是偷袭郑国的大好时机,于是迫不及待地“访诸蹇叔”。

实际上秦穆公早已拿定主意,访蹇叔只不过是在为自己的主观决策找依据和支持者而已。

岂料老谋深算的老臣蹇叔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

尽管蹇叔从战略上作了深谋远虑的分析,指出了秦穆公“劳师袭远”的错误决策,他认为“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潜师偷袭之举不仅不会成功,杞子的内应条件亦会丧失。

但是,秦穆公这时已完全听不进不同意见了,甚至对蹇叔在秦兵将出师前的哭师也无动于衷,还把蹇叔臭骂一顿。

秦穆公一意孤行,未考虑到“师劳力竭”,“且行千里,有谁不知”等因素,致使密切注视秦军的晋国利用有地形,抓住有利战机,秦军惨败,大将也被晋军所俘。

第九章行政执行过程与行政执行评估〖案例选读〗吴队长是不是阳奉阴违?S市N区有一所变电站,变电站铁门上有告示牌一块:严禁变电站周围堆物、停车、设摊,违者罚款!S市公安局电力治安办公室待业青年王某在变电站的铁门旁摆起(无证)自行车修理摊,生意很好。

有时待修的车辆多得妨碍弄口的交通,居民进出不便,通过里委向街道市政科反映此事,要求迅速解决。

街道市政科在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联系基础上研究后做出取缔该摊的决定,责成所属的市容监察分队吴队长执行。

吴队长觉得取缔该摊后,待业青年王某不是成了不安定因素了吗?且王某平时表现良好,其父早已亡故,其母因肺癌于去年去世,家庭经济情况很差,有无两全之策?苦思后,决定立即帮助王某办理好营业执照,并将其摊位挪动十八米。

〖案例思考〗1.行政执行有何特征?2.本案例中吴队长的做法遵循了行政执行的哪一原则?第十章行政协调与行政沟通〖案例选读〗人员增加了,为什么工作效率没有提高A局办公室共有工作人员六人,其中正副主任各一人,干事四人。

多年来,办公室主任老王一直主持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副主任老张平时与办公室其它四名干事一样从事一些具体工作。

当办公室碰到一些较重要的事情时,一般总是由老王、老张两人商量后再布置下去。

总的来说,办公室的工作在这几年里开展得比较顺利。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上级决定调老赵任办公室副主任。

在老赵到任后,办公室主任老王对搞好办公室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理顺办公室的工作关系,由他统筹整个办公室的工作,原由他分管的办公室的一部分工作现在移交给老赵分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