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以及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为后面深入学习蛋白质、核酸、糖类等内容进行了铺垫。
本节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第二部分介绍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针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要重点突破。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等。
但对于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等尚不清楚。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化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对于一些元素和化合物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内容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哪些生物组织中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但是对于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陌生的,仅知道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
因此,学生在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策略
1、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通过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区别。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图和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图,并且向学生介绍何为鲜重和干重,以及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和基本元素等。
2、利用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如果由教师直白地讲解细胞的化合物组成,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表解,获得相应的知识信息,提高学习能力。
3、通过请学生课前预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预习,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后,教师再加以总结。
教师要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实验的注意事项等。
最后,播放相关实验操作视频加深巩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说出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理解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4)了解细胞鲜重和干重状态下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5)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图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等。
六、课时安排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