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服务指南

中小企业服务指南

中小企业服务指南
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简介
崇阳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于2006年2月,是崇阳县人民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专业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隶属于崇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注册资本50万元,现有干部职工22人。

2012年12月被省经信委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示范平台,目前是我县唯一的一家专业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服务中心旨在联系和引导社会各类服务机构、中介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实现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功能整合与共享,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培训、技术支持、信息、融资及信用服务、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促进我县中小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之路。

二.“众创空间”项目简介
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营造我县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新型创新服务平台,县经信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经济开发区“大富豪”酒店进行整体装修改造,作为“众创空间”专用场地,于2017年7月开始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510万元(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自筹310万元,县财政扶持资金200万元),同年12月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主要包括五大功能区,为全县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和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
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三.主要职能
1.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发展中心企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配合相关部门草拟有关发展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与政策。

2.协调联系相关部门和机构,构建中小企业创业扶持、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建设。

3.协助主管部门监测、分析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态势,向主管部门提出调控目标和措施;承担中小企业分类、信息收集和发布等工作。

4.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及投资导向目录,引导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5.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6.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推进中小企业投融资市场的完善;协助主管部门与财政等部门管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7.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机构设置及具体分工
1.综合部
负责中心文秘、行政事务和综合协调工作;组织协调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的规划与建设;负责协助开展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和质量分析,承担中小企业分类、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负责对外宣传工作;
2.融资部
负责组织和协调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规划与建设;根据投资项目引导目录,引导中小企业投资方向;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指导融资担保业务发展和相关资金的管理工作;协调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协调银企关系,促进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建立融资渠道。

3.技术推广部。

负责联系协调各类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指导和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工作;推动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中小企业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
4.培训部。

负责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的规划并组织实施;配合科技部门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开发工作。

建立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食品、制药、信息和高科技等主要工业行业专家顾问库,对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和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对专家库进行科学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专家科学考核制度。

5.财务部。

负责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技术改造等相关资金的管理工作;负责中心内部资金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全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年度计划。

五.服务平台
1.融资担保服务平台
坚持信用和专业的原则,采取政府支持、行业规范、市场推动的方式,将现有中小企业调度资金、中小企业应急周转金、金信担保公司等业务做大做强,搭建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信用机制,推动银企沟通和合作,形成专业化的信用担保服务。

全面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前的培训、辅导等规范化服务。

2.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以“整合、共享、特色”为原则,在现有中小企业信息网站、钒产业服务网站基础上建设“中小企业湖北崇阳网”网站。

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立民营及中小企业数据库,提供投资、管理和市场等信息服务。

创办开放式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协会,充分利用政府、高校、中介和企业各方面专家的研究力量,形成互动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3.人才培训服务平台
重点实施中小企业培训,EDP培训、科技创新、技工培训和上市融资培训工程,拓展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知名培训机构合作,采
取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网上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素质,选派有发展潜力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校和发达地区学习锻炼,推进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坚持创新和发展原则,集中产业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我县优势产业。

积极推进和落实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抓住外省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联系上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