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的音乐性

诗歌的音乐性


真正感到自己是个不孝之子。因为我给父亲的 让老人享受一下现代生活; 不能立即让爱人坐
两个承诺还没有来得及兑现, 他老人家就离我 上小汽车, 不妨常常骑着电动车或是自行车去
而去了。
接她下班, 也让她体会一下丈夫的无微不至……
父 亲 是 个 文 学 爱 好 者 , 是 单 位 有 名 的“笔 只有这样,“总有一天”才会越来越近。
眼, 大学都毕业了, 我仍旧没有写过一篇文章。
张小兵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 爸爸对我说:“儿子这回好
了, 也没有功课加身了, 一边上班, 一边抽空写
点儿东西。”我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回答:“行! 爸,
您放心, 儿子的文章总有一天会变成铅字。”
初 读《指 南 录 后 序 》已 经 是 十 余 年 前 的 事
也不知是因为自己太懒还是工作太忙, 始 了, 至今胸中仍激荡着文天祥“富贵不能淫, 威
然 而 , 在“ 犬 ”为 褒 义 、“ 狗 ”为 贬 义 的“ 一 般 ”之 中 也 有“个 别 ”例 外 :《史 记·司 马 相 如 列 传》中有:“( 相如)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 名 曰 犬 子 ”句 , 在 这 里 ,“犬 子 ”显 然 是 爱 称 , 属 褒 义 ; 但 在《三 国 演 义 》第 七 十 三 回 里 , 当 诸 葛 瑾为孙权之子向关羽之女求婚时, 关羽所说 “吾 虎 女 安 肯 嫁 犬 子 乎 ”一 语 的“犬 子 ”却 又 明 显 是 贬 义 是 贱 称 了 ;《楚 辞·九 章·怀 沙 》 中 有 “邑 犬 群 吠 兮 , 吠 所 怪 也 ”句 , 大 意 是 说 村 子 里 成群的狗在叫, 只因少见多怪; 汉代王充在《潜 夫论》中也说过“一犬吠形, 百犬吠声”的话, 以 比喻世人往往在不察真伪的情况下就盲目附 和的弊病, 在这里,“犬”字虽然有一些贬义, 但 仍 不 失 文 雅 ; 陶 潜《归 园 田 居 》中 有“狗 吠 深 巷 中”的优美诗句, 其“狗”字却又毫无贬义了; 春 秋时, 为越王勾践复国立下大功的文种被迫服 毒 自 杀 前 说 过“狡 兔 死 、走 狗 烹 ”的 名 言 。 西 汉 韩信被害前也曾说此语。后来, 也就有了“兔死 狗 烹 ”这 一 成 语 。在 这 里 ,“狗 ”乃 被 害 忠 臣 良 将 的自喻, 所以, 也没有什么贬义。此外, 俗语“狗 不 嫌 家 贫 ”中 的“ 狗 ”字 则 明 显 是 褒 义 。
周毅
“总有一天我会……”, 这个美好的愿望和
承 诺 本 无 可 厚 非 ; 可 这“总 有 一 天 ”, 到 底 有 多
远? 它又会给人留下多少遗憾? 与其等到“总有
一天”, 不如就从“今天”开始行动。不能马上让
直 到 父 亲 病 故 的 那 一 天 , 悲 痛 之 余 , 我 才 父 母 住 上 大 房 子 , 不 妨 装 台 空 调 、买 个 按 摩 椅
是, 我万分遗憾地提起笔。我写的第一篇文章 褶皱和额头上的 “年轮”都显得那么执著、刚
就 是 纪 念 父 亲 的 , 很 顺 利 地 发 表 了 ; 这 或 许 也 毅! 如果说少年时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指
算是对父亲在天之灵的一点抚慰吧! 再后来, 南 录 后 序 》的 , 如 今 再 读 这 篇 传 世 佳 作 更 多 了
诗歌的音乐性
牛莹
诗歌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 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 在外在
形式上表现为诗歌语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 节奏, 并通过声音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以打动 人心; 在内质上, 则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和心 灵的律动, 是诗人情感、情绪的声音显现形式。
诗歌的音乐性, 首先应视之为诗的内在素 质, 是诗歌的灵魂, 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因 素。“诗言志”“诗缘情”, 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 决定了诗歌必有与之俱来的音乐性, 即诗歌的 抒情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声律化的 特点。我们知道, 人们情感的抒发, 要用一种既 不是叙事也不是论说的抒情语体裁形式来实 现, 这种语言只能是一种特别能显现心灵律动 的音乐性语言, 而一般的日常的交际语言不具 有这种表现功能。当这种音乐性的语言融入 诗 中, 它就直接成为表现情感最有力的因素, 是 一 种 同 诗 人 情 感 、心 灵 、呼 吸 相 契 合 的 特 殊语言, 甚至可以说, 这种音乐性就是诗人 内在的情韵与气势。因此, 只要诗还是诗, 只 要诗的抒情功能没有丧失, 诗歌的音乐性就 必然同在。
由 于“犬 ”、“狗 ”两 字 在 运 用 表 义 上 有 上 述 诸多差异, 所以许多“犬”词语与“狗”词语中的 “犬 ”、“狗 ”两 字 大 多 不 可 换 用 。 例 如 : 不 可 把 “鸡 犬 相 闻 ”换 用 为“ 鸡 狗 相 闻 ”、把“ 警 犬 、军 犬 ”换 用 为“警 狗 、军 狗 ”、把“犬 子 ”换 用 为“狗 子 ”…… 也 不 可 把“兔 死 狗 烹 ”换 用 为“兔 死 犬 烹 ”、把“狗 腿 子 ”换 用 为“犬 腿 子 ”… …
116
在 此 的 启 发 、引 导 下 , 上 述 疑 云 就 豁 然 开 朗 起 来— — — 喜 爱 娇 憨 的 幼 小 者 、厌 恶 狡 诈 的 老 大 者 乃 人 之 常 情 , 因 而 , 人 们 赋 予 本 义 为“ 小 狗 ”的“ 犬 ”字 以 褒 义 , 赋 予 本 义 为“ 大 狗 ”的 “狗”字以贬义, 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终没有写过只言片语, 更别说发表了。后来, 父 武不能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那股英雄气!
亲提醒过我, 但自己总在潜意识里找出各种各 读过这篇文章, 文天祥就像一尊雕像一样牢固
样的理由将这个写作计划一拖再拖。直到父亲 地 占 据 了 我 的 脑 海 : 夕 阳 拖 长 了 他 高 大 的 身
去逝后, 我才意识到这个无法弥补的过失。于 躯, 他昂首挺胸, 目光如炬地投向南方, 眼角的
唱 得 出 来 。 ”因 此 , 强 调 对 新 诗 体 式 规 范 的 认
父亲还有一个心愿, 希望有一天能住上宽
同, 特别是强调诗的音乐性, 就直接关系到诗 敞一些的大房子, 最好能有一间属于他的书
的发展前途了。
房。怕给我增添压力, 从没有当着我的面说过。
我知道他的心思, 曾经拍着胸脯对他说:“爸,

您放心! 总有一天, 我会让你住上大房子。”但

最终不但没能兑现这个承诺, 而且感到对父亲
的孝敬实在太少太少。
清明节, 我怀着悔恨和悲伤的心情去悼念
父 亲 。 我 带 了 两 样 祭 品 : 一 样 是 纸 做 的“大 房
子”, 一样是发表的作品。我一边烧“纸房子”,
“总有一天”到底有多远
一边流着泪把文章读给父亲听……泪光中, 我 仿佛看到父亲会心的微笑。
杆子”。上中学时, 大概是遗传了父亲的“文学
基因”, 我的作文写得不错, 经常被老师当作范
文 读 给 同 学 们 听 。记 得 那 时 我 总 是 把“范 文 ”带
回 家 骄 傲 地 拿 给 父 亲 看 。他 会 高 兴 地 说 :“写 得
很好! 儿子随爸, 是块好料。爸有个心愿, 期待
你 的 文 章 有 朝 一 日 能 变 成 铅 字 发 表 。 ”我 自 豪
诗的音乐性, 还直接关系到诗存在的合理 性与合法性问题, 可以说直接关系到诗的发展 与生命。作为一种艺术化程度最高的语言艺 术, 诗歌艺术形式的规范是不可或缺的。早在 新诗草创时期, 闻一多先生就对当时许多新生 诗人对诗体形式特别是诗的音乐性的忽视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对那些“要打破诗的音节, 要 它变得和言语一样”的诗, 认为是“诗的自杀政 策 ”。 鲁 迅 先 生 对 新 诗 的 发 展 方 向 也 做 出 过 明 确 的 回 答 :“诗 须 有 形 式 , 要 易 记 、易 懂 、易 唱 、 动听……”“我以为内容且不说, 新诗先要有节 调, 押大致相近的韵, 让大家容易记, 又顺口、
地 保 证 :“爸 你 放 心 , 总 有 一 天 , 您 儿 子 会 把 发 表的大作拿给您看! ”父亲连连点着这一天。” 可是, 也可能由于功课太紧, 也可能因为
一气贯注撼山摇岳
没太往心里去, 我从没有写过一篇稿子。一转
— — — 重 读 文 天 祥《指 南 录 后 序 》有 感
音乐性不但适应了诗歌抒情的需要, 而且 也是诗美的重要体现, 是诗歌进入读者心灵, 感动读者、激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最快捷的通 道 。当 诗 人 把 内 心 情 感 律 动 外 化 为 诗 的 节 奏 和 韵律, 使人吟咏品味时, 就能让读者直接从声 音 上 感 受 到 诗 人 内 在 音 绪 和 诗 意 的 美 。同 一 般 言语相比较, 人对音乐有一种天然的敏感, 音 乐具有能迅速打动人的心灵的特点, 诗歌如失 去音乐性, 也就失去其吟诵的功能, 就会极大 地限制它的美感, 限制它感人的力量, 从而制 约 它 的 传 播 和 生 命 力 。当 我 们 在 朗 读 徐 志 摩 的 《再 别 康 桥 》、戴 望 舒 的《雨 巷 》、李 清 照 的《 声 声 慢 》等 诗 篇 时 , 即 使 对 其 内 容 还 没 有 太 多 的 领 悟, 我们仍可感知到诗人所表现的情感和诗 韵, 并被其感染。
我勤奋地写作。当我不断地收到样报样刊时, 一份理性, 我意识到这是一曲丹心报国的慷慨
兴奋之余总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感觉。
悲歌, 是一气贯注扶山摇岳的大作。而这理性
1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