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3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Flexure Strength of RC Beams
基本概念
• 1. 受弯构件: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梁与板, 土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
• 2. 正截面:与构件计算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为 正截面。
• 3. 承载力计算公式:

M ≤Mu ,
• M 受弯构件正截面弯矩设计值,
一、板的一板构造要求
1.板的厚度:与的板的跨度及荷载有关,应满足截面最 大弯矩及刚度要求,《公路桥规》规定最小厚度:行人 板不宜小于80mm(现浇整体)和60mm(预制),空 心板的顶板和底板不宜小于80mm. 2.板的宽度:由实际情况决定。 3.钢筋配置:
板内钢筋有两种: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受力钢筋:承担弯矩,通过强度计算确定。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变形验算(挠度验算),抗裂验算(裂缝宽度计算)
3.1.2 受弯构件的钢筋构造
1.受弯按配筋形式不同分为单筋受弯构件和双筋 受弯构件 单筋受弯构件:只在受拉区配受力钢筋。 双筋受弯构件:受拉区和受压区均配置受力钢筋。
2.配筋率 As %.......( 4 2)
bh0
4.板的受力筋保护层厚度:受力筋外边缘至混凝
土外表面的厚度,用c表示(cover) 。 作用:保护钢筋不生锈;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
的粘结力。 保护层厚度与环境类别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关,
查附表1-7。
二、梁的一般构造
1.截面尺寸:为方便施工截面尺寸应统一规格。 现浇矩形截面宽b(mm),120、150、180、200、220、 250、+50(h ≤ 800)或+100(h > 800).截面宽度:
应变ecu ,构件达到极限
承载力,此时截面上的弯 矩即为抗弯承载力Mu, 也称为第三阶段末“Ⅲa”。 第三阶段末为抗弯承载力 计算的依据。
M/Mu
1.0 Mu 0.8 My
Ⅱa Ⅲ
0.6 Ⅱ
0.4
Mcr
Ⅰa Ⅰ
0
M/Mu
1.0 Mu 0.8 My
0.6
0.4
Mcr
0
fcr
fy
Ⅲa
f
fu f
M/Mu
用下述公式表示 As %
bh0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 。用c表示(cover) 。
为保证RC结构的耐久性、防火性以及钢筋与 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一般不小于 30mm;
• 保护层厚度与环境类别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 关,查附表1-7,环境类别见附表。
• Mu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3.1 受弯构件截面形式与构造
3.1.1 截面形式
• 结构中常用的梁、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
受弯构件需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的计算。 1.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受弯构件有两个内力(弯矩和剪力),所以应进行 抗弯强度计算和抗剪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又称正截面 抗弯强度计算,抗剪计算又称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
1.0 Mu 0.8 My
Ⅱa Ⅲ
Ⅲa
0.6 Ⅱ
0.4
Mcr
Ⅰa Ⅰ
0
ey
es
裂缝开裂前--第一阶段, 界限Ia
钢筋屈服前--第二阶段, 界限IIa
梁破坏(混凝土压碎)-第三阶段,界限IIIa
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式
直径:单向板,不宜小于10mm(车行)或8mm(人 行)。 间距:简支板的跨中,连续板的支点处,间距S 200mm,
在板的每m宽度内不少于三根。
分布钢筋 : 作用:将荷载传递到受力钢筋;固定受力钢筋;承
担由于混凝土收缩 及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力。 直径:行车:直径不小于8,截面积不宜小于0.1%。 行人:直径不应小于6mm 间距:行车:应不大于200mm。 行人:不应大于200mm
◆为保证RC结构的耐久性、防火性以
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钢筋
的混凝土保护层(cover)厚度一般不
h0
小于 30mm;
◆为保证混凝土浇注的密实性
≥25mm
d
(consolidation),梁底部钢筋的净
as
c≥cmin 距(clear spacing)不小于25mm及钢
≥25mm
d
d c≥cmin
h/b=2~2.5,
2.梁内配筋:直径12~32
(1)纵向受力筋:承受弯矩
(2)弯起钢筋:承受弯矩和剪力
hபைடு நூலகம்
(3)架立筋:形成钢筋骨架,固定箍筋,
承担次弯矩。
(4)箍筋:承担剪力,固定纵筋。
(5)侧向构造钢筋:承担混凝土收缩、
b
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力。
3.梁内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及净距
≥30mm 1.5d c≥cmin d
一、一般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2)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
荷载继续增加,钢筋的拉应力产生 突变,挠度变形不断增大,裂缝宽度 也随荷载的增加而不断开展,中和轴 上移。受压区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 压区应力图形逐渐呈曲线分布。
当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es = ey),梁的受力性能将发生质的变化。
此时的受力状态称为第二阶段末 (Ⅱa)状态。
钢筋混凝土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截面弯矩一般处于该阶段。所以在 正常使用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是带 裂缝工作的。裂缝宽度和挠度变形 计算,要以该阶段的受力状态分析 为依据。
(3)屈服阶段(Ⅲ阶段)
荷载增加,钢筋应变增 加,应力不变,裂缝向上 发展,压区高度减小,中 和轴上移,压区混凝土应 力图形不断丰满,最终受 压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
d
筋直径d,梁上部钢筋的净距不小于 30mm及1.5 d;
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和破坏形态
一、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过程
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裂缝开裂前 • 第二阶段:从开裂到钢筋屈服 • 第三阶段:从钢筋屈服到梁破坏
(1)第I阶段
当荷载比较小时,混凝土基本处 于弹性阶段,截面上应力分布为三 角形,荷载-挠度曲线或弯矩-曲率 曲线基本接近直线。截面抗弯刚度 较大,挠度和截面曲率很小,钢筋 的应力也很小,且都于弯矩近似成 正比。
荷载增加,拉区混凝土产生塑性变 形,应力分布为曲线,压区仍为直 线,当受拉边缘的拉应变达到混凝
土极限拉应变时(et=etu),为截面
即将开裂的临界状态,称为第一阶 段末(Ⅰa),此时的弯矩值即为开 裂弯矩Mcr (cracking moment),第 一末为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依据。
一、一般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