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市(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1)图中A为人口出生率,B为人口死亡率,阴影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
(2)填表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三项指标的特点:(1)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图中序号①为住宅区,②为商业区,③为工业区。
3.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时间变化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B或A阶段。
(填上图中字母)1.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原因:随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不断降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2)影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3)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推迟退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问题成因与表现:因人口、产业过度集中以及城市建设不合理,管理不科学导致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2)解决措施:建设新城、卫星城,分散过于集中的人口与产业;合理规划,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自古以来人类总是“逐水而居”,所以世界大河流域都是人口稠密区。
(×) 2.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说明我国正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3.我国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主要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现象。
(×) 4.每年我国有大批的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人才的流失。
5.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加以快速开发。
(×) 6.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而成为我国城市密集地区。
(×) 7.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其人口流动昼夜差别很大。
(√) 8.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分散北京市的部分人口和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会不断地扩大。
(×)10.大批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是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根本原因。
(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4~5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题流程](1)C__(2)D[技法总结]1.图表分析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1)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环 境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社会经 济因素影响较大(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3)看年龄分布特点⎩⎪⎨⎪⎧青壮年人口迁移: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3.巧析人口迁移的影响(1)从地理环境的变化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利于迁入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大环境压力;也有利于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减轻环境负担;促进迁入、迁出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从就业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某地人口的大量迁入,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迁入地就业结构的变化。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配备;老年人口的大量迁入,则应增加老年护理、保健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比重。
(4)从人口问题产生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往往会导致某地人口结构的变化,引发某地人口问题的出现。
如我国农村人口的大量外迁,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留守家庭”问题突出;某地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吸收大量男性人口迁入,引发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出现。
[学以致用]1.(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1)C (2)B[第(1)题,读图可知,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
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
第(2)题,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
]2.(2019·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1)~(3)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1)B (2)C (3)A[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
第(2)题,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变小。
第(3)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哪个地方发展速度较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较多,就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迁入变小,西部也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
]4~6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解题流程](1)B__(2)A__(3)C[技法总结]1.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读方法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表所示:(1)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
污染较重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学以致用]3.等时间交通图集成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不同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判断,该城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A.地势崎岖B.河流穿城而过C.东南部为山地D.气候干旱(2)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与其密切相关的是( )A.地铁站B.大型商场C.汽车厂D.生态保护区(3)从方便工作和生活角度考虑,该市未来兴建公租房应选择的方位是( )A.东南部B.南部C.东北部D.西北部(1)C (2)A (3)D[第(1)题,该城市等时间交通圈不是从市中心向周围均匀增加的,这应是受地形影响。
该城市东南部3条等时间交通圈间距很近,应该是地形阻隔交通导致用时较多,故推知东南部最可能为山地,C对。
地势崎岖将使等时间交通圈变得更凌乱破碎,A 错。
若河流穿城而过,等时间交通圈会以河为界,分为两部分,B错。
气候干旱不会对交通时间产生影响,D错。
选C。
第(2)题,图示西部郊区的两块“时间飞地”,理论上交通用时大于60分钟,但实际少于60分钟,为此判断两块“时间飞地”与市区的交通联系便利,故两地很可能有地铁站,A对。
大型商场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用时长,B错。
汽车厂分布与交通用时无关,C错。
生态保护区为保护环境,交通线路少,交通用时长,D错。
选A。
第(3)题,该市西北部“时间飞地”地处郊区,地价较低,且交通用时较短,适合兴建公租房,D对。
东南部、南部、东北部离市中心较近,地价较高,且可能为山地地形,不适宜兴建公租房,A、B、C错。
选D。
]4.(2018·海南高考·T4~5)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B.工业园区C.住宅D.物流园区(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D.居住用地(1)A (2)D[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城市中心……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
第(2)题,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空间结构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
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