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练)1.练高考(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A .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图为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5分)(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
(4分)(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图4 是2010 年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8分)(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6 分)(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 .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2015?上海卷)(十)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2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 年B.2008 年C.2010年D.2012年22 .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2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比。
图3 示意1980~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5~6 题。
5.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A.城市自然环境好C.城乡收入差距大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B .劳动力渐不足 D .社会负担减轻2014·海南卷) 14.图 6 表示我国某县 2000 年、 2010 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 6,完成 14~15 题。
14.与 2000 年相比,15.该县可能位于我国10.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 .人口迁移加剧C .人口分布不均A .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 .劳动力价格降低C .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 .人均产值减少A .珠江三角洲地区B .京津地区C .长江三角洲地区D .川渝地区2014·新课标 I 卷) 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10~11 题。
2010 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 .①B .②C .③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 .1910~1930 年B . 1930~1950 年C . 2014·上海卷) (三) 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8.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 “杂居 ”安置方式。
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9.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2014·广东卷) 6.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B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D .④1950~1970 年 D . 1970~1990 年A .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2.练模拟(宁夏育才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 据有关资料显示, 2014 年末我国全年出生人口 1687 万人,死亡人口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21 ‰。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示意图。
回 答下列问题。
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速度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8.上海和贵州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明显不同,其直接原因主要是( A .贵州人口死亡率很高 B .贵州人口大量迁出 C .上海人口出生率很低 D .上海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小9.如果按常住人口统计,上海人口的增长率与贵州差别并不大,这说明两省区( A .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相同 B .人口迁移特点相同 C .人口容量相同D .机械增长特点明显不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 12月月考) 1 月 20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4 年中国 16 周岁以上至 60 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为 91 583万人,比 2013年末减少 371 万人。
下图 1为发达国家历年总劳动年 龄人口图,图 2 为中国历年总劳动年龄人口。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 .快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 .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C.快计划生育政策实施D.慢城市化速度非常快4.针对劳动力年龄人口状况,中国应()A .大力鼓励生育B.吸引人口的迁入C.调整产业结构 D .遏制人口老龄化(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2 月月考)我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元月1日起又放开“二孩政策。
图2 示意我国1960~2045 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据图推测我国2015~2045 年间()A.人口出现负增长C.劳动力人口负增B.大量国际人口迁入D5.据网上调查,“单独二孩”A.政策宣传不到位C 二孩”放开后,不少人还是选择不生育,其主要的原因是(B.国民文化素质提高,摒弃了传统生育观D6.预测我国连续两年放宽人口生育政策30 年后可能带来的影响()A .转变人口增长模式B.弥补了劳动力不足C.改变人口老龄化状况D.扭转男女性别比(黑龙江、吉林两省八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气候条件B.耕地面积C.地形条件D.水源丰歉17.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计划生育措施有力,出生率下降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C.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三12 月月考)读下表,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 000 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的统计)4.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是甲组小于乙组,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组小于乙组C.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8 / 2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读下图某大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曲线图(含预测),回答下列各题。
16.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约为()A.1950 年B.1990 年C.2010年D.2050年17.关于该国说法正确的是()A.该国可能是日本B.①③两条线在1980 年凸起可能与国家政策有关C.预测2050 年该国国防兵力很充足D.该国平均寿命持续下降3.练热点1月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公布,该政策主要针对我国少子化现状(按照人口统计学,0~14 岁人口占15%~18% 为严重少子化,我国2010 年该比例达到16.6%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少子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A .劳动人口减少B.就业压力增大C.经济结构转型D.养老压力减小2.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大部分家庭并没有积极跟从,主要原因是()A.国家人口政策的束缚B.养育成本高,女性职场压力大C.生育能力大幅度减弱D.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春运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
下图示意我国春运首日十大人口迁出和迁入城市对比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影响春运期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 .交通C.政治 D .社会文化4.京沪人口迁出和迁入都进入了前三名,形成一个对流高峰,其主要原因是()A .京沪的外来定居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很多B.京沪高校多,外地大学生多C.春节期间到京沪旅游的人数增多D.京沪与其他省份人才交流频繁人口可大体分为少儿人口(0~14 岁)、劳动力人口(15~64 岁)、老年人口(65 岁及以上)三类。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
下图示意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的彝族和汉族人口年龄构成及抚养比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从图中数据中可以看出()A .汉族和彝族人口年龄结构基本相同B.彝族人口出生率低于汉族C.彝族人口抚养负担较汉族重D.汉族老龄化问题趋于严重6.针对图中汉族人口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停止计划生育,不再限制生育数量B.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口保障制度,充分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口资源C.减缓人口城镇化进程,优化人口城乡结构D.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促进人口资源的有效配置下图为我国“单独二胎” 、“全面二胎”政策提出实施后我国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算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