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对人类生产经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物品—货币,伴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进,其对人类的影响意义也日趋明显。
为了满足人类日益扩大的生产经营需求,信用也应运而生,它为人类的社会发展起着推泼助澜的作用。
当货币与信用运动相互影响,并密不可分的结合到一起的时候,“金融”便出现在了人类的生活中,发展着。
然而金融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在各个国家,地区都发生过很多次的金融风波。
起初,由于受到交通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人类的金融贸易活动通常还无法突破国界,一国的危机也只是威胁着本国的经济。
但这一状况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得以改观。
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原有的时空距离。
跨国性质的贸易交往、债权债务清算以及资本转移等活动不仅演绎出了最初始形态的国际金融现象,而且从一开始就包涵着有关国际金融纷争与协调的跌宕起伏。
此后,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网络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金融协作尽管长时间内都处在较低层次,但总体进程则不断呈现出加速趋势。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时代。
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
1.1637年郁金香危机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
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用优美的笔调-“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郁金香的历史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家开始的。
1554年,奥地利一位大使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花园里初识了高贵的郁金香并将种子带回维也纳,送给他的好友植物学家克卢修斯。
后来其到荷兰任教,将郁金香种子也带到了荷兰,第二年春天,荷兰的第一朵郁金香含苞待放了。
一时间,高雅脱俗的郁金香成了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许多王公伯爵开始陆续登门拜访,希望能得到一株郁金香。
但他们的要求都遭到了克卢修斯的拒绝。
在此情况下,几位想借机发财的荷兰人就采用了偷的方式。
克卢修斯一气之下,从此不再培育郁金香。
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很快成为了一种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
而当时的荷兰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
荷兰人大胆地冒险精神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造就了他们投机的温床。
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
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人们。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
1636年的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
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
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交易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谁也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就这么崩溃了。
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人们开始大量抛售股票,股价一落千丈。
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
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了一片混乱,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此加快了,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二:应对措施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
政府对郁金香事件采取的手段是先从交易空间上制约,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价格;之后再用法律来堵漏,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合乎经济规律。
美中不足的是,政府采取措施的时间太晚了,以致有太多人牵涉进去,遭受了巨大损失。
2.1719密西西比泡沫一:危机爆发的背景及其原因1719年的法国,好战的路易十四,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发动参与了一系列战争。
导致法国国库空虚,政府债台高筑。
法国的财政窘困、国债资金融通问题急需有人来出谋划策,而此时,约翰·劳因为主张发行纸币,以保证提供足够的通货来支持国家的经济运营,与当时的经济主导趋向和法国政府的理念不谋而合,很快就被政府重用。
约翰通过建立可以发行可以用来缴税纸币的私人银行,垄断了烟草销售,还独揽改铸金币、银币的权力。
1718年银行被国有化后,仍由其担任主管。
加上约翰被给予各种贸易特许权,且公司股票可以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投机狂潮慢慢席卷法兰西,法国也进一步扩大了与外国的贸易。
借助法国公众的普遍热情,约翰·劳决定运用皇家银行的纸币发行能力和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实力实践其刺激经济和为摄政王解除政府国债负担的设想。
约翰·劳首先向人们展示了异常辉煌的公司前景,接着密西西比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补偿国债。
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股票价格涨了又涨。
不仅用以偿还国债的纸币又流回股市,而且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又发行大量的纸币。
1720年初,由于约翰·劳拒绝了以为亲王的要求后,用纸币兑换硬币的历史开始了,股票投机者预见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纷纷兑换硬币并运往国外。
时间一长国内的流通硬币到了极度匮乏的境地。
为了控制硬币的出逃,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措施。
这些措施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股民信心,密西西比股价开始出现暴跌。
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使尽了浑身解数,为了维持弗尔的股价,约翰·劳大量发行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而全国的硬币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
货币大量增发后,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直接动摇了民众的信心,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想要把股票换为黄金。
终于约翰·劳控制不了局面了,不得不宣布股票贬值,银行则停止兑付硬币业务,股价继续大跌,昔日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
后来,约翰·劳逃离法国,1729年在威尼斯于贫病交加中死去。
法国经济也由此陷入萧条,经济和金融处于混乱状态,多年之后还难以复苏。
应对措施政府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召集大量的年轻工人,佯装让他们去国外新发现的金矿工作,大批的队伍在街上走过,试图借此来鼓舞人们的信心,但却收效甚微。
3.1720年南海泡沫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而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公司因拥有大量的英国国债。
1720年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它打算利用发行股票的方法来减缓国债的压力,愿意向英国政府支付750万英镑来换取管理英国国债的特权,作为第二大国债债权人的英国银行也试着获取这个特权。
南海公司不断向媒体媒体透露各种对公司有利的消息,人们争先恐后抢购南海公司发行的股票证,给南海公司送来了公司几百万镑的起家资本。
并且通过贿赂,国会同意给予南海公司经营国债的法案,使得公司股价飙升。
为了取得现金,融通债务公司连续三次发行股票,股价一路飙升。
股票市场的狂热使得英国朝野上下都丧失了理智。
在英国马上就冒出来许多泡沫公司,纷纷发行股票,进行投机活动。
1720年6,法国股市一落千丈,参与投机的人都不知所措。
南海公司不得不宣布暂时关闭转移账目。
8月18日由于反泡沫法案正式执行,严重打击了那些泡沫公司,持有这些公司股票的股民们不得不抛售手中的股票。
垃圾股票价格剧烈下跌,也拖累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严重地影响了英国人对股市的信心。
接着公司又连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民众的信心,但英国股市已经彻底崩盘。
不少资金逃离英国更使得南海公司的处境窘迫,最后南海公司彻底瓦解。
应对措施:在泡沫破裂前,为了禁止没有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公司的蔓延,英国国会通过了一个“反泡沫法案,并于8月18日付诸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那些泡沫公司。
在泡沫破裂后,英国国会让南海公司把部分债权出让给英国银行。
随后,议会没收了南海公司总管和某些政府官员的家产,强令南海公司资产改组。
4.1837年恐慌19世纪早期的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因此也没有发行纸币。
联邦政府的货币供应仅限于各种铸币,而纸币则是由数以千计的各州批准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券,而这些银行存在的问题也颇多。
第二合众国银行由国会在1816年授权建立,许可证规定期限是20年。
它创立了统一的国家货币,一度成为美国最大最好的钞票的发行者,创立了单一的汇率,并在各州设立分行,控制着各州的金融,考虑到许多州银行存在着很多问题,银行通过拒绝接受它认为经营不善的银行的票据来维护它自身的稳定。
这削弱了公众对第二合众国银行的信心。
1820年,许多美国人都不再接受第二银行。
1829年,杰克逊当选为美国总统,他认为第二合众国银行的信贷问题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来自民间和政界的一些反对者认为外国人的存款太多,给年轻的共和国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为使美国经济摆脱其严格的控制,杰克逊决定关闭第二合众国银行。
杰克逊从该银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转而存放在州立银行。
因为增加了存款基础,不重视授信政策的州立银行可以发行更多的银行券,并以房地产作担保发放了更多的贷款。
随后,美国又颁布实施了自由银行法,宽松的政策使许多问题银行如雨后春笋般而起。
随后,杰克逊签署《铸币流通令》,阻止全国的投机活动,但这些措施的效果远不止于此,它还对美国经济起了紧急刹车的作用。
1836年,国会继续从银行撤离资金分发到各州。
由于银行缺乏足够的贵金属,加上之前过多地发行了纸币,巨量的兑付请求几乎耗尽了它的资源,同时,第二合众银行延期申请遭到杰克逊总统拒绝,被迫缩身成了一家州立银行,同时停止了一些贷款发行。
这也严重地削弱了州银行,很多实力较弱的银行因为黄金储备较少纷纷破产,没有倒下的银行也拒绝偿还贷款。
由此同时,美国中央银行的再度被废,招致英国方面的严厉报复,英国立刻停止了对美国的各种贷款,尤其厉害的杀招是收紧美国的黄金货币供应量。
当时的英国金融在罗斯切尔德的运作下,拥有最大规模的黄金货币流通量,通过贷款和美国中央银行的运作,完全控制了美国的货币供应。
当美国第二银行的延期申请遭到总统否决之后,第二银行宣布立即召的境地。
股票价格复仇似的开始下跌,破产很快蔓延至所有的行业当。
在1937年底,全美的所有银行,都终止了金币兑付。
美国历史上首次进入了萧条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整体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