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唐雎不辱使命
MING XIAO KE TANG、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
(2)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 ”
MING XIAO KE TANG、
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C.其一犬.坐于前(《狼》)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解析:例句中“缟素”是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诧异;B.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C.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D.名词 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MING XIAO KE TANG、
02 课内精读
8.请写出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变化过程。 愤怒→ 威胁 → 害怕 9.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②表明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在音乐上有极深的造诣。②援: 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yà):叹词。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MING XIAO KE TANG、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亦免冠徒.跣 (裸露 )
(2)若士必.怒 ( 一定 )
MING XIAO KE TANG、
03 拓展阅读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 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MING XIAO KE TANG、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B.秦王一面装出一副施加恩惠的面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 “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 C.面对秦王的武力恫吓,唐雎虽略有迟疑,但也绝不示弱,用“士之怒”进行反 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D.秦王没想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 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这件事情上的作用。 (解析:C.文章并没有写“唐雎虽略有迟疑”。)
(3)饮酣.
(酒喝得很畅快)
(4)释.之
( 释放 )
MING XIAO KE TANG、
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2 分)
例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MING XIAO KE TANG、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 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 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MING XIAO KE TANG、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
MING XIAO KE TANG、
01 积累和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唐雎.( jū ) 抢.地( qiāng ) 色 náo( 挠 )
徒跣.( xiǎn ) 韩傀.(guī ) 休 jìn( 祲 )
怫.然( fú ) gǎo( 缟 )素 huì( 彗 )星
MING XIAO KE TA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唐雎不辱.使命 (2)大王加.惠. (3)岂.直.五百里哉 (4)以头抢.地尔 (5)休.祲.降于天 (6)挺.剑而起 (7)秦王色.挠. (8)寡人谕.矣
( 辱没、辜负 ) ( 施予恩惠 ) ( 哪里只是 ) ( 碰,撞 ) (吉祥 )( 不祥 ) ( 拔) (面露胆怯之色 ) ( 明白,懂得 )
MING XIAO KE TANG、
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MING XIAO KE TANG、
MING XIAO KE TANG、
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大易.小
B.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使.于秦
C.愿终守之.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矣
(解析:A.交换;B.动词,派遣/动词,出使;C.代词,代指安陵/结构助词,的;D. 疑问语气词/介词,和。)
(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MING XIAO KE TANG、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 33 篇。 B.“寡人”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皆自称寡人。 C.古人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苍生、氓等。 D.在古代,“跪”是一种坐姿,要求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也叫‘跽’)” 则是要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解析:A.《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