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推翻发动统治的斗争及其基本经验;了解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为什么说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基本内容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战后国际国内局势的深刻变化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局势来说,一方面,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了很大削弱,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力量却得到了很大发展。
这种力量的变化造成了美苏对峙的新格局。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中日民族矛盾得到了基本解决,但另一方面,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这种矛盾集中表现为将中国引向何处去?即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现状,还是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统一、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为此,国内各个政党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战后各党派的政治主张:◆国民党:一方面坚持专制独裁的政治统治,另一方面又玩弄和谈技俩(三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民主党派:“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将中国引向英美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主张通过和平的道路实现中国社会政治的改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三大主张评析:国民党的主张不好;民主党派的主张不可行(经济、政治基础);只有共产党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而也是可行的。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视频:重庆和谈.rm)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以及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飞机到达重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谈判。
谈判的焦点是关于中共领导的政权和军队问题。
国民党要求中共交出政权和军队,共产党要求国民党先废除专制独裁统治,然后再交出政权和军队。
经过43天的艰巨谈判,于10月10日通过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纪要》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重庆谈判虽然没有解决多少实质性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对于争取国内和平发展的前景仍有重要的意义2、政治协商会议根据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1946年1月10日,由各党各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这次会议的焦点仍然是关于政权和军队问题。
国民党提出先军队国家化,然后才能政治民主化。
共产党提出先政治民主化,然后再军队国家化。
民盟则主张全国所有的军队应即脱离任何党派关系,而归国家统一领导。
经过多方努力,会议最后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5项议案,使会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国共关系的破裂,全面内战爆发由于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既定方针,在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前后,蒋介石就制造了一系列破坏和谈的军事政治事件(上党战役、邯郸战役等;“一二•一惨案”、沧白堂事件等)。
在作好了各种准备后,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撕毁和谈协议,指挥百万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国共内战正式爆发,抗日战争中建立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一)国民党统治的全面危机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和平团结建国的强烈愿望,悍然发动内战,不仅遭到了全国人民坚决反对,也引发了国民党统治的全面危机。
1、军事危机:内战初期,蒋介石企图凭借其军事优势,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以百万之师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试图在3~6个月内,彻底消灭人民解放军。
但从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到1947年2月8个月的作战中,国民党军不仅没有消灭人民解放军,反而被解放军消灭71万余人。
从1947年3月开始,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共虽然主动撤离了延安,但短短3个月后,就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视频:挺进大别山.rm)从1947年6月开始,人民解放军由被动防御转为战略反攻。
从6月30日起,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由陈庚、谢富治率领的太岳兵团和由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三路大军38万余人组成“品”字型阵势,挺进中原,向国民党军发动了战略反攻。
与此同时,东北、华北野战军也在各条战线发起强大攻势,迫使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从1947年7月到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战略反攻,共歼灭敌人152万余人,取得了战略进攻的伟大顺利。
从此,国民党军士气大挫,迅速陷于空前的军事危机之中。
2、政治危机与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国民党坚持独裁、坚持内战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各阶级、各政党的强烈反对,使国民党陷于全民包围之中。
学生运动的高涨: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1946年4月30日,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掀起。
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发内战运动。
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面目: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在南京擅自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由于共产党和民盟等多数民主党派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反对,国民党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共和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打压和迫害,先后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下关惨案、李闻惨案,并发布“戡乱建国”号令,通缉中共领袖毛泽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
至此,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面目已暴露无遗。
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城市先后有120万人举行罢工5-6月间,城市居民“抢米”风潮席卷江苏、浙江等许多大小城镇。
农村,农民不断反抗国民党抓丁、征粮、征税的浪潮。
1947年2月28日,台湾人民发动二二八起义。
新疆、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革命运动3、经济危机:随着内战的扩大,军费猛烈增加,导致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危机也日益加深。
(视频民不聊生.rm)一是通货恶性膨胀,物价疯狂上涨。
1946年国民党的财政赤字为50 450亿元,1947年就增加到289 000亿元,1948年则猛增到2 600 000亿元。
二是工商企业大批倒闭。
据统计,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海、天津、重庆、汉口和广州等20多个城市,工厂和商店就倒闭2.7万多个。
三是农业经济日益破产。
由于国民党军在战争中的大量伤亡,需要不断补充兵源,就在农村横征暴敛,抓兵派夫,造成广大农村田园荒芜,农业生产严重衰败。
四是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加上政府的各种苛捐杂税,导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据不完全统计,1946年,全国活活饿死上千万人口,灾民达一亿以上。
军事危机、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国民党的统治迅速陷于分崩离析之中。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五四指示》——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改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土地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
中国最主要的群众——农民自觉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它成立于1947年12月。
是由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主革命同盟和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在民主革命的共同斗争中组织起来的民主政党,成员是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国民党其他爱国分子。
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2、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它于1941年3月成立,原称“ 中国民主政坛同盟”,1944年改现名。
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反动派宣布为“ 非法团体”而被迫宣布解散。
1948年1月在香港重新组建,在当时,它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各民主阶层的政治联盟,成员主要是文教、科技界的知识分子。
3、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它于1945年12月成立。
它由一批民族工商业者和一些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所组成。
它成立的宣言和政纲,都反映着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4、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 民进” 。
它成立于1945年12月。
它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于上海民主运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社会性的政治组织,其成员主要是教育界和出版界的知识分子。
5、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
它创立于1927年12月,原称中华革命党,1930年8月又改称“ 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委员会” ,1941年3月筹建并参加“ 中国民主政坛同盟” ,1947年2月正式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它的主要成员是医药界、工程技术界和文化教育界的知识分子。
6、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
它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它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由流亡海外的中国侨民所组织的秘密团体——洪门致公党改组而成。
它的成员是归国华侨和侨眷。
7、九三学社,简称九三。
它于1946年五月成立。
前身是在1944年底组织起来的“ 民主科学社” 。
1945年9月3日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曾定名为“九三座谈会”,后定名为九三学社。
它的主要成员是文化教育界、科学技术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
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它于1947年台湾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失败后,由台湾籍的各界爱国同胞于当年11月在香港成立的政治团体。
它的成员是台湾籍的爱国人士。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1、第三条道路的幻灭所谓中间路线是指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一种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治国主张。
他们既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也反对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主张在中国走英美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中间路线的历史作用与局限:中间路线代表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为反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制独裁统治作出过积极贡献,但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其主张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国情,是注定不能实现的。
四、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以摧枯拉朽之势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垮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伟大的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共集中优势兵力,相继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赖以生存的军事基础。
◆南京政府的垮台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眼看大势已去,决定以退为进,发出了“和谈”要求。
中共洞悉蒋介石的“和谈”意图,为了减少战争的破坏与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又作好最后用战争解决问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