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古代诗歌四首优秀PPT

4、古代诗歌四首优秀PPT

2
观 沧 海
抒写 伟壮 大丽 水: 澹澹 、 抱景 山岛: 竦峙 海水及山 ﹃ 负色 树: 丛生 。, 岛之景 观 ( 展 草: 丰茂 沧 (实景) 写 开 萧瑟 海 风: 景 阔 ﹄ 涌起 波: ) 胸 怀 运行--出其中 想象奇特 , 3、感 日月: 星汉: 灿烂--出其里 胸怀博大 (虚景) (互文见义)
译文: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 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
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
向东
水波动荡 的样子 多么
登临
同““苍”, 青绿色。
高高耸立。竦,通 “耸”,高。
秋风声
银河
真是庆幸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汹涌澎湃的波浪
把握 诗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起伏动荡 高耸直立 郁郁葱葱 丰美茂盛 凄凉 汹涌澎湃
诗人的雄心伟业 犹如这树木百草 一样,生机勃发, 也像这洪波涌起 的大海,充满生 命的活力,充满 希望。 激越的心情 豪迈乐观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作者亲眼 所见吗?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写,是诗人“观 用现代汉语该怎样说? 沧海”产生的联想 • 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好象从大海 中升起,最后又落入大海之中。 • ——互文。 这句是写日月、星河吗? 大海的辽阔
向东登上碣石山,远望那苍茫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是那样的起伏动荡,山岛是那样的高耸直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பைடு நூலகம்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草丰美茂盛。
秋风飒飒(shà)吹来,林木簌簌(Sù)作响, 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都好象从大海 中升起,最后又落入大海之中。
4、古 代 诗 歌 四首
诗歌的分类
•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 辞、乐府诗。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 2、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 3、按内容分(题材) :叙事诗 、写景诗 、 友情送别诗 、爱国怀乡诗、咏物诗 、咏史 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 、宫怨 诗和闺怨诗 、爱情诗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 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 “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
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
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 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
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
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 白文集》。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 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 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 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 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 关切。
曹操“观”到了什么? (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 的景象)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 沧 海
生机盎然
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秋风 波
何澹澹 竦峙 丛生 丰茂 萧瑟 洪波涌起
观 沧 海
曹 操
曹操
曹操(魏武帝) 字孟德,沛国谯 (qiáo)郡人
东汉末年 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 五月誓师,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 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 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得胜而归的曹 曹 操 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一心想 着统一天下的宏伟事业。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文朗读。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注释:
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闻:听说。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 象,抒发作者的雄伟抱负和博大胸怀。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 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 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 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 分,有想象内容1分)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 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 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 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 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 人宽广的胸襟。 •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 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 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 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借景抒情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人借: 秋的勃勃生机 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物的壮丽 景象 抒:统一天下的 雄伟抱负
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 观察对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叙事)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好极了,让我用诗歌来抒发我的 壮志吧。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 以下由“观”字展开,写 登山所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