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来西亚--中外文化比较

马来西亚--中外文化比较

1.开斋节(马来人)
时间:回历9月末,10月初
庆祝形式:
开斋节当天早上,马来人一家起床后就将屋里屋外打扫一番。

打扫干净后,他们再把自己梳洗得干干净净,穿上自己喜欢的传统服装。

吃过早饭后先到清真寺去祈祷。

祈祷完毕后,他们就到马来墓冢去祭拜祖先。

祭拜先人后,他们才会回家欢庆开斋节。

穆斯林在开斋节时,都会举行“门户开放日”。

马来语叫做“Rumah Terbuka”,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的家聚会,场面非常热闹。

这天,连我国总理的府邸也会举行“门户开放”,让官员、百姓能到总理府去,与总理一同欢庆开斋节。

在开斋节这天,孩子或晚辈也会向长辈行礼,他们用双手握着长辈的手,然后亲吻长辈的手,说一句:Maaf Zahir dan Batin,来请求父母或长辈原谅和宽恕自己这年来的过失和不是。

因此,开斋节也是个让穆斯林自我反省的节日。

服饰:男士:松阁(songkok),峇汝(baju balu),沙龙(sarong);女士:头巾(tudung)、baju kurung(宽、长的连身裙)
食物:椰浆咖喱鸡、咖喱羊肉、椰浆饭、沙爹(沙茶酱烤肉串)、马来粽、红玫瑰糖水(sirap)
压岁钱:俗称“青包”(和华人的红包一样)马来人的吉祥颜色是青色
2.屠妖节(印度人)
时间:印度历第个7月,或说印历8月14日(大约在公历10月或11月)
庆祝形式:
这一天,印度教徒们起得特别早,洗浴之后,全家老少拜着鲜花祭神。

印度教庙里挤满了善男信女,妇女们供上槟榔叶、槟榔、香蕉和鲜花,向神明顶礼膜拜、祈求幸福。

节日里,人们纷纷点上灯火以庆祝当年降魔伏妖的胜利,屋子里用各种灯光装饰,因此又叫"光明节",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邪不胜正。

来源:
屠妖节也被称为排灯节或万灯节,也可以说成是印度新年。

传说印度有个凶残的魔王Narakasura,在他的统治下,使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后来天神Lord Khrisna把这个恶魔杀掉。

人民非常高兴,便点灯庆祝。

特色:
a.米绘地画,叫做“珂兰”(Kolam),是用染上色彩的米粒拼成的。

除了米粒,珂兰
还能用椰丝和粉末等材料拼制。

他们相信,若在家门前拼制这种色彩绚烂的美丽地
画,能吸引神明的注意,使神明赐予他们家一年的平安和祝福。

印度同胞强调说,
米粒染色时绝对不能将之染成黑色,否则会带来厄运。

米绘地画中的米粒若被鸟儿
啄食是件好事,寓意着平安快乐。

b.海娜纹身
服装:男士,多地;女士,莎里、浪咖
食物:印度糕(Tosih)、印度烧饼(capati)香辣红鸡(ayam merah)、酥油饭(nasi briyani)、扁豆饼、拉茶(the tarik)
压岁钱:俗称“紫包”或“蓝包”(印度人的吉祥颜色是紫色和蓝色)
3.新年(华人)
时间:农历正月
庆祝形式:
在马来西亚,华族的新年是法定节日。

一般会从大年初一开始休假两到三个工作日,华文学校则会休假一周。

在除夕当天,华人家庭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祭祖仪式。

然后,烹调自己籍贯的年菜。

当天晚上,在外念书或工作的游子将纷纷回到家乡,与家人吃年夜饭团圆一同欢庆新春。

在大年初一当天,华人会穿上新衣,到亲朋戚友的家拜年。

长辈会派红包给依然单身,或者还没结婚的幼辈。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大多信奉的是道教和佛教,所以他们会在大年初一这天吃素。

同时他们也会到庙宇或佛堂参拜,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平安健康,事事顺利。

食物:粤菜、闽菜、客家菜、峇峇娘惹菜、海南菜
服饰:男士,唐装、现代服;女士,旗袍、现代服、可峇雅(峇峇娘惹)
压岁钱:红包
特色:农历初七——人日,捞生
农历初七,也称为人日。

相传女娲在这天造人,所以是所有人的生日。

马来西亚华人在这天会捞生。

捞生又称捞鱼生,源于汉族。

食物:将白萝卜、红萝卜、生菜、黄瓜、海带、柚子、九层塔、海蜇等材料切成丝,摆盘。

然后撒下花生末、脆皮,最后淋上香油和酸梅酱。

晚饭时,大家起立,拿起筷子将盘里的菜搞搞夹起,拌匀。

寓意步步高升,吉祥如意。

4.天公诞:福建人的新年
时间:农历初八,初九
庆祝形式:
对于福建籍贯的华人而言,农历正月初九是个重要的日子。

相传这天是天公的诞辰,(故事)俗称“拜天公”,也有说正月初九是福建籍贯的华人新年。

在正月初八晚上,福建人会准备好拜祭天公的供品,在自己门前设坛,零点之际一家大小开始祭拜。

近年来,非福建籍贯的华裔商人也开始祭拜起天公来,祈求自己一年到头生意兴旺。

5.元宵节
时间:农历十五
庆祝形式: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东方情人节。

在这天,马来西亚华人并没有吃饺子的习惯,他们除了在元宵节这天举行花灯节外,还有一个“抛柑”和“捞柑”活动。

在这天,凡是单身的男女都可以抛柑。

他们将自己的姓名、岁数和联络方式写在柑上,然后抛下池塘或湖里。

任何人捞起后,都可以给抛柑者拨打电话,相约见面。

6.冬至
庆祝形式:
虽然马来西亚是个热带国家,一年四季如夏。

然而马来西亚华人却依然重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在这儿还有句“冬至比年大”的说法。

在冬至这天,华人家庭都会进行大型的祭拜仪式。

由于当年南来的的华人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南部,因此马来西亚华人在冬至时的传统习俗并非吃饺子,而是吃汤圆、喝姜汤。

职是之故,在冬至这天华人家里的女生都会聚在一起搓汤圆。

这种家庭式的汤圆有各种颜色,还有不同的大小。

除此,在这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一个人几岁,在冬至就要吃几颗汤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