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练习)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A.丞相制B.郡县制C.州县制D.行省制2 . 最近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节目《经典咏流传》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一批的传唱人把李白等诗人的经典诗词用歌曲的形式演绎,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李白、白居易生活的时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这一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频繁,吸收外来文化C.唐朝社会经济呈现盛世现象D.当时的文人志士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3 . 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①废除宰相制度②设立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廷杖制度⑥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A.①②③B.②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4 . 在我国文学史上,下列艺术形式成为我国文学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诗②词③曲④小说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④③①5 .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骨无辜铸佞(nìng)臣”。

对联中“忠骨”指的是谁()A.郑成功B.岳飞C.戚继光D.左宗棠6 . “它”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它”指的是()A.B.C.D.7 .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有这样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开放五口通商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君主专制8 .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贝币B.铜钱C.交子D.会子9 . 王虎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可能经历的是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经常去看关汉卿的戏剧C.去景德镇购买青花瓷D.到广州十三行经营海外贸易10 . 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南宋定都临安B.宋军收复建康C.岳飞取得郾城大捷D.宋金达成和议11 .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A.荷兰B.日本C.荷兰D.葡萄牙12 . 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它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关汉卿D.司马光13 . 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

该著作应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14 . 北宋定都于()A.大兴B.长安C.东京D.洛阳15 .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其中,“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是唐代“诗仙”的名句。

他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16 . 海南的“军坡节”是为了纪念A.海瑞B.苏轼C.冼夫人D.王文明17 . 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8 . 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A.起兵反隋,成为唐朝开国皇帝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C.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19 . 在清朝,一个英国商人想要在中国经营进出口货物,必须通过下列哪个机构A.宣政院B.市舶司C.理藩院D.广州十三行20 . 熟悉历史朝代顺序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技能。

下图是小武同学所做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隋朝B.唐朝C.北魏D.北宋21 . 在北宋的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这一现象说明了开封城A.城市规模大B.市民生活丰富C.贸易往来频繁D.文学艺术繁荣22 . (题文)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A.唐朝中后期B.北宋C.南宋D.唐朝后期23 . 对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巨大促进作用的古代伟大工程是A.长城B.大运河C.都江堰D.赵州桥24 .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A.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D.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25 .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

”这种凶暴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A.东厂的设置B.丞相的废除C.文字狱兴起D.军机处的设置26 . 学习历史要特别注意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

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AB.BC.CD.D27 .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使唐朝走向鼎盛的皇帝先后是①唐高祖②武则天③唐太宗④唐玄宗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28 . 明朝灭亡以后,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的明军将领是A.吴三桂B.努尔哈赤C.皇太极D.魏忠贤29 . (题文)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是()A.诗B.词C.曲D.小说30 . 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二、综合题31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杜甫《忆昔》材料二:《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

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元”是谁的年号?这几句诗的内容反映了什么史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3)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不少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请列举两个32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

材料二 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在发言中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90年代,我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请回答:(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哪一通道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一条“文明地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为这一通道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这一通道的开辟对古代东西方的交流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总理的发言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方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取得了哪两项重大突破?并说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组织。

(4)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33 . 找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学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1)秦朝时期我国疆域最南到了哪里?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在北方大规模修筑了哪-著名的工程?材料二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統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材料三西汉末年,匈奴重断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东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

(3)面对材料:三所述情况,汉明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了联系?材料四230年,孙权派遗将军卫温率领一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

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经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和嘉义一带登陆。

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

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