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届中考化学《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2020届中考化学《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②不是化合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8.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Si+O2 SiO2②SiO2+Na2CO3 Na2SiO3+CO2↑
③SiO2+2C Si+2CO↑④Si+2NaOH+H2O Na2SiO3+2H2↑
A.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反应③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石蕊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
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不正确的是( )
A.氮气中的氧气(铜)B.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硫酸)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专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氧化铜和铁粉的化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加入一枚铁钉,过一会儿将铁钉取出,发现铁钉无变化,则正确的叙述是
A.不溶物一定是铜B.不溶物一定是铁
C.滤液是硫酸亚铁溶液D.滤液是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物
D
CaCl2溶液(稀HCl)
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
A.AB.BC.CD.D
11.A、B、C、D、E分别是锌、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中的一种,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其中D的溶液呈蓝色,A与B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下列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
A.A和C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硅原子和碳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④反应中没有体现初中所学的碱的通性
D.上述四个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9.以下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序号
事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1滴水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水通电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3)A与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4)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2.A、B、C、D、X、Y、Z几种物质都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酸碱盐或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或产物已略去),已知A、Y、Z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B、X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C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补钙剂,B、D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C.碳酸钙中的氯化钠(水)D.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浓硫酸)
6.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K2SO4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B.Cu(Fe):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NaCl(泥沙):加水溶解,再过滤,最后蒸发结晶
三、推断题
21.已知A﹣E分别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的俗名为熟石灰,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资料查阅)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1)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碱溶液中存在OH-
A.AB.BC.CD.D
10.下列各组物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NaCl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
CaO固体(CaCO3)
加入过量的水,过滤
C
O2(H2)
把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D.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15.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杂质 、 和 ,依次通过以下操作将其除去:①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入过量的 溶液,③加入过量的 溶液,④过滤,⑤加入适量的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其中操作③的作用是()
(1)能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却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
(2)实验结束后,将十支试管中的所有药品倒入同一洁净烧杯,充分反应后静置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若向溶液A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无现象,据此分析,原无色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
(3)有同学认为白色沉淀B中可能含有BaCO3,这种观点是否正确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C
浓硫酸敞口放置浓度变稀
分子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动到容器外
D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A.AB.BC.CD.D
4.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但现象的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C与B、C与D反应都会产生沉淀
C.E可以用可溶解碱来代替
D.B与D一定不反应
12.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铜和稀硫酸
13.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Ⅲ. ③操作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其中原子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Ⅳ. “绿色化学”倡导原料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该实验方案中_______步骤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若要体现的更好,还可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盐酸是否过量,下列所给的药品中可以选择_____。
①无色酚酞试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铁粉
④铜粉 ⑤氧化铁 ⑥碳酸钠
A.只除 B.只除
C.除 和 D.除 和
二、填空题
16.(1)现有氮气、氧气、氖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请按下列要求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内:
①能助燃、具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②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
③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___;④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
(2)下列四种变化的结果中,发生燃烧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可能发生爆炸的_________;发生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_;发生因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的是_______
A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______。
B能做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C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________。
D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E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分为:煤、_____________、天然气;若小明用天然气做燃料煮方便面,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氨气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约有80%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工业上利用净化后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其原理为:
资料: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能与水反应,生成会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
(1)氮气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这一过程属于_____变化。
(2)写出一种证明反应已生成氨气的方法_____。
D.CO2(HCl):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B.等质量的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
C.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显中性
D.等质量Na2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质量相等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4.探究酸与碱的反应。
(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该反应现象____,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发生了反应。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无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可见。如图,通过观察___________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比紫色石蕊试液更合适的原因是_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