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土地制 隋朝和唐朝前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 度的变 的恢复。但唐朝后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以国家掌握大量荒地为前
化 提的均田制崩溃,地主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在均田制基础上,隋唐政府也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并发展为租庸调制(租即田租,调为户税, 纳绢代役为庸),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 赋税制 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随着唐朝后期均田制的破坏,唐朝政府开始以两税法代替租 度的变 庸调制,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依据土地和资产划分 化 户等,一年分两次征税。这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 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4 ▶ 宋代商业领域的新变化
(1)商品交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坊市”制、“日中为市、日落而散”的规定逐步消失,草市、 夜市更加普遍。 (2)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可以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可以做官。 (3)城镇大量涌现,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4)纸币出现: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 (5)商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 (6)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很强的商标、广告意识。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定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 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过程
战国时期
租佃方式产生
汉代 宋代
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订立 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地租以实物租为主
因 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6 ▶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移的原因 北方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 济的巨大潜力。
明清时期
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3.特征 (1)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 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 (2)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魏晋至隋唐时期 的部曲、佃户都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到宋代时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 弱,佃户的身份地位提高。 (3)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 。 (4)租佃制呈现复杂化趋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 了二地主阶层,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占用权和使用权分离。 4.影响 (1)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2)随着租佃制度的发展,佃农通过抗租、减租的斗争,争取到一些权利,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有利
南北经济趋于 平衡
士族庄园经济 和寺院经济占 有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总体 水平较低
各民族经济交 流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 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 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2020
二轮复习
02
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 繁荣——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
目录
政治体制的成熟与发展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 儒学的转型和科技文化的繁荣
PART 02
知识整合
微专题2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 继续发展与繁荣
真题扫描
史学前沿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1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5 ▶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两宋空前发展的海外贸易
发 ①贸易港口大大增多。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广南、福建、两浙三个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
展 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②贸易范围有所扩大。宋代的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拓展,
表 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③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两宋时期,不
现 仅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有了很大增长,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
①宋代是实现对外贸易重心转移的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在东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西北陆上
特 殊 地 位
贸易的重要性不断降低,海上贸易的重心地位日益巩固。②宋代巩固了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进入 宋代,中国不仅在商品结构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而且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等国商人和商船的 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③宋代是贸易制度和航海技术创新的时期。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 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为后代所继承。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有不少创新,为航 海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④宋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基本范围,直至明代,中国商人的贸易仍然
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为 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 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2 ▶ 近世经济的黎明——隋唐经济制度的变革
在这一范围内
兴 ①两宋社会经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全面繁荣,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②两宋时
盛 期,造船和航海技术都取得了飞速进步,海船的载重量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得航海业
原 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远洋航行能力大大提高。③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