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宫廷建筑教案【篇一:高中宫殿建筑教案】课题:宫殿建筑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人教版高中全一册第十四讲课时: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目标:1、通过对北京故宫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通过感性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宫殿建筑的欣赏,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北京故宫宣传片---壮丽的故宫学生欣赏视频,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视频里介绍的是什么地方?你去过北京故宫么?那么北京故宫是不是特别辉煌壮丽?北京故宫在还被称为?那么你知道紫禁城名称的由来么?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
而皇族所居住的皇宫被喻为天上的紫宫。
皇帝出于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
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
因此,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旧称为紫禁城。
“紫”源自“紫微垣”,象征非常崇高的星,“禁”是禁制,表示戒备森严。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帝王的皇宫,在长逾五百年的岁月中,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处理国家大事。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观光一下著名的紫禁城——北京故宫,领略我们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艺术风采。
板书:宫殿建筑——北京故宫二、讲授新课1)了解故宫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大体规格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
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邻中南海。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地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所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和宽25米的护城河。
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
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想东西两侧展开。
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
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
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
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好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
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
整组宫殿建筑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2)播放课件:故宫正门大家现在走进故宫博物院,首先看到的就是位于紫禁城南面的午门我们在电视剧或电影中总会看到拉出午门斩首的情节,里面的午门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还没有进大门就让人望而生畏。
那么午门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呢?它是一座凹形的城门。
正面三座门洞,上有九开间重檐黄琉璃瓦的城楼,左右两侧向前伸出,四角各设重檐尖顶角亭,造成起伏错落高峻雄伟之势。
在此颁布诏令,献俘的时候,皇帝居高临下,四周兵将如林,极大的渲染了封建皇帝的无尚尊严。
播放课件: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过了午门,我们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桥,这座桥叫做金水桥,过了金水桥看到的就是太和门,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该殿建于8米高的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
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
明清两朝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接着向里走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和殿。
中和殿又称华盖殿,是一个单檐尖顶建筑。
而后面的保和殿是举办国宴的地方。
至此,我们就游完了“前朝”的宫殿。
播放课件: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下台阶沿着中轴线就来到了刚才说的乾清门,也就是前朝和后宫的分界线,这里依次坐落着皇帝和皇后的寝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讲到后宫,大家都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女生,喜欢看古装后宫剧比如说甄嬛传了,步步惊心了。
而乾清宫是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清雍正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就改为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接见廷臣的地方。
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自雍正不再住乾清宫,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成了专供萨满教祭祀的场所。
三宫的东西两侧则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
播放课件:御花园、神武门、景山再往后走就是御花园了。
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不远处矗立着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为这宏伟壮丽的紫禁城画上了重重的句号。
3)紫禁城的结构布局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它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①中国古典建筑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配合课件:雍和宫、颐和园、恭王府俯视图)群体间的排列、过度、转换,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
由于木结构建筑多是单层的,所以这序列一般是横向或竖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是庭院。
故宫则是纵轴为主,横竖为辅,将格式样的四合院、三合院联系在一起的规模最大的,最规整的建筑组群的杰出代表。
从大的结构布局,到每个庭院的布置,都是由前序、过度、高潮、结尾几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②个体结构精巧(配合课件:梁架图,建筑装饰,故宫角楼)故宫的单体建筑,由屋顶,梁柱,台基三部分组成。
其主体结构是木质梁架和立柱。
它们承载起建筑物上部重量,墙壁、门窗只起围护作用。
故宫的梁架,结构方式不一,但都精巧合理,既符合功能要求,又通过对其形式和外表的美化起到影响整体空间造型的作用。
由于是木架结构,屋顶占得比例较大,有时可达到立面的二分之一,斜坡的屋顶便形成优美的曲线。
檐下如云的斗拱和翘起的飞檐,以及屋脊上华丽的仙人,飞龙,舞凤,天马等装饰,使屋顶的形式又有了很多变化。
诺大的故宫,上千座建筑,根据功能等级,其屋顶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不一而足。
如位于紫禁城四隅的角楼,屋顶造型玲珑,构造奇巧多变,其华丽秀美,令人叹为观止。
③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配合课件:柱,隔扇门,槛窗,天花,藻井,用具,工艺品陈设和太和殿内具体陈设构造)在室内,主要靠柱,隔扇门,槛窗,天花,藻井,用具,工艺品陈设等,创造特定的空间氛围。
如太和殿内,在华丽的金漆蟠龙吊珠藻井下,略靠后部位,一个七层阶的高台上,安放着皇帝的宝座,后围以雕龙屏风,左右有香几等陈设。
靠近宝座的六根居住,沥粉贴金缠龙,组成神圣,肃穆,华贵的空间氛围。
使这高大而光线晦暗的殿堂,在威严,壮丽中又带有几分神秘感。
④鲜明、绚丽的色彩(配合课件:故宫屋顶,红墙,大理石雕栏,殿内部梁柱)在中国,黄色为尊贵之色。
故宫内的每座殿堂,大多用黄色的琉璃瓦做屋顶,再配以红墙和白色的大理石雕栏,在阳光照耀下,一片灿烂辉煌。
宫殿内部的梁和柱,是支撑屋顶的木骨架。
为保护木材,外加保护层,并涂上颜色和画上美丽的彩画,使它起到美化空间的作用。
柱子涂红色的彩绘一般以青、绿色为基调。
外部彩绘主要画在檐下。
大片的色彩及花条纹将其连为一个整体,形成青绿为主的冷色调,与宫殿外部的黄瓦红墙的暖色调交相辉映。
再加上多处贴金,使这庞大的建筑群显得五彩缤纷,金碧辉煌三、小结故宫的总体布局,其指导思想就是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达到巩固其政权的目的。
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轴线上,并注意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
这种严谨对称,有主有从的布局,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魄。
由此可见,建筑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四、作业布置在网上搜集一些国外的宫殿建筑和中国的宫殿建筑作比较,并写出相同和不同。
【篇二:中国古建筑教案】美术欣赏课教案-中国宫殿建筑欣赏作者:贡加兵中国宫殿建筑欣赏——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材第十四讲“宫殿建筑”教学设计邗江区公道中学贡加兵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这就意味着,我们首先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 就是要求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通过美术作品,可透视古今中外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民族习俗以及宗教、神话,乃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真可谓大千世界无所不包。
这样,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及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
基于上述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
本文对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材中国美术欣赏部分第十四讲“宫殿建筑”的教案设计进行了探索。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对故宫的欣赏,在教学设计中,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先模拟游览故宫,通过平面示意图路线的指引和大量实景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古代宫殿建筑形式和设计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第二步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宫殿建筑艺术特色和中国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以及古代建筑结构设计在现代建筑上的重大意义,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第三步总结归纳宫殿建筑艺术特色,并布置课后思考题。
在教学中,为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我在教案的设计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课件),同时穿插传统的教学手法,如板书、出示挂图等,使课堂上的教学形式更多样,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的: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故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以故宫为代表,分析中国宫殿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以及它的建筑艺术特色。
3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