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1_瞬间昨天看了那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电影当中有好几个泪点,在黑暗当中,我的眼泪其实是止不住,刷刷的往下流。
也许是因为老了吧,我偷眼观察周边的年轻人,好像没啥反应。
不过昨天也让我想起了我人生中第一次为虚构作品流泪的那个情景。
已经记不得是哪年了,但我当时肯定是个少年。
是在放暑假的一天傍晚,日落西斜的时分,我在看悲惨世界当中的一个情节,冉阿让的养女柯赛特被她的未婚夫接走了,冉阿让一个人在房间里默默地坐下来。
我突然悲从中来,嚎啕大哭。
其实人活这一辈子,不就是攒下这几个瞬间吗?记得你为什么东西嚎啕大哭。
2013-05-02_见识最近经常谈到知识和见识之间的区别。
于是,就有朋友拷问我:那到底什么是见识嘞?我查了查百度,好像没有靠谱的定义。
昨天我正好听一门历史课,关于法西斯主义的,老师对这个概念给了一大堆定义。
最后他也坦白承认,法西斯主义没有清晰的定义。
但是他说着就好比色情小说,没有法律标准可以判断是艺术还是色情,但是有经验的人一望而知,就知道是色情还是艺术。
我想见识也一样吧。
平时看不出特征,但是,在人生的重要选择关头,一个人有没有见识是一望可知的。
见识是面对未来的,知识是面对过去的。
而知识考得出来,见识则看不出来。
2013-05-03_道德一封短信误发到我手机上,是一个陌生的手机号,全文是这样的,给大家念一下:女儿,父母时刻牵挂你,关心你,担心你。
我们有时候想,你还是我们女儿吗?为什么我们打电话给你,你经常不接呢?外人比我们还重要吗?现在好些人都问我们你是不是和男孩子交往。
我不希望这是真的。
你怎么可以欺骗爱你的爸妈。
总而言之,妈妈还是一句话,你现在还小,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和前途上。
这只是误发到我手机上的一封短信啊,我不知道与此同时还有多少天下的服务,怀着一个好心,在干着这种混账事,写着这种糊涂信。
他们也许知道中国道德一句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他们终其一身都没法理解一种更高的道德境界,那就是: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2013-05-04_诗好不容易又放两天假,今天就不说什么严肃认真的话题了,扯两道闲篇吧。
第一,很多朋友在微信后台上追问,怎么才能看到你每天推荐的文章啊?哎呀,每天回复语音中提示的那个关键词,系统就会自动把文章发给你。
而且拜托大家,不要再用语音回复啦。
这个系统哪有那么智能,能识别你的语音啊,用文字回复就好。
第二,这两天我闲下来了。
把中学时代翻烂的那几本唐诗集又翻出来看一看。
唐诗真的好。
我最喜欢的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你看,区区十个字,都是眼前景,却写出了那么阔大的时空感。
不是盛唐时的人物,真的很难办到。
2013-05-05_时间过节前我们团队做了一个决定,从此绝口不再提“自媒体”三个字。
其实我们一直也不觉得自己是什么所谓的自媒体啊,甚至不觉得自己是媒体。
那罗辑思维是什么呢?与其说它是媒体,不如说是一种服务。
每天给我一点时间,我给你一点和你当下生活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成为你每天生活中的一次东张西望。
和传统媒体不一样,我们从不强调定位,我们强调对你有用,我们不强调内容有多好,我们只是希望陪你往前走。
也顺带解释一下,为什么不提供历史文章的查询,每当有朋友问到这个问题,我都这样回道:一起往前走,不要向后看。
每个人都是时间这条河流上的航船,忘掉身后的吧,一起往前走。
2013-05-06_比喻酷视频上正在播出的最新一期解读岳飞之死的,说实话做这一期节目我也是跳着胆子。
你想这么著名的公案,被历史学家稿了一千年,还想谈出点新意和深意,真的是不容易。
不过我的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传达一种解读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学历史嘛,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呢,是看故事,瞧热闹。
第二种境界呢,是评任务,谈是非。
第三种境界呢,就是我追求的,就是把具体的人和事,都放回到原来的格局和处境当中,然后,你去体察。
具体的人物在具体的格局下的那种无奈何悲怆。
谈到这里,才算读出一种历史的欣慰。
而且每当读出这种欣慰的时候,直到这个时候,所谓的是非已经不重要了。
2013-05-07_王八我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典型的爱思考的中国男孩子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会喜欢甚至是崇拜希特勒。
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邪恶总是有魅力的,这话时英国人王尔德说的。
第二,我们这个民族还没有生产出足够多的让那个年龄的男孩子可以崇拜的英雄人物,去帮助他们打发、读过那个力比多分泌旺盛的青春时代。
那我怎么看待希特勒呢,如果是客观的观察,我尽可能去玩味聪明才智,理想激情,时代局限等等,如果碰上声称自己崇拜希特勒的人,那我就会直截了当告诉他,希特勒就是个王八蛋。
所有为了他自己以为正当的理由,把整个民族都拖进深渊的人,都是王八蛋,这种人在历史上可不止希特勒一个人哦。
2013-05-08_蒋介昨天我们谈到了希特勒,果然很多年轻人开始为他鸣冤叫屈,哎呀,元首也是为了德国人嘛,差一点也成功了嘛,最后只是成王败寇而已嘛。
对此我特别想反驳一句,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目的有多崇高,如果为了达成您的崇高目的,需要剥削他人的血肉之躯,违背他人的意志。
那么,你的目的越崇高,你的行为越败坏。
昨天还有一件不出所料的事,就是几万人对着屏幕骂“王八蛋”“王八蛋”,诶,好像是在骂我诶,不过,我特别高兴。
昨天这两个不出所料的事恰恰构成了我觉得现代人精神生活必须具备的两个品质:第一,不管任何人打着多么冠冕堂皇的幌子,我们都绝不允许他们干涉和裹挟我们的自由意志。
第二,别把自己想得太重要。
王八蛋就王八蛋,只要我们会越加自由和快乐。
今天回复“蒋介石”三个字,给你看背后对他的议论。
2013-05-09_帮助一个小朋友问我,一个人如果没什么能力,是不是将来在世界上就没法儿混了,我想了解,好像还真不是这回事。
据我观察啊,一个能力越强的人,往往终身都是劳碌命。
而且,他能力越强,人生遇到的坎就会越多。
与此相反,看上去不是很有能力的人,倒是命很好,这是为啥?我想跟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的误区有关。
老师家长总是告诉我们,去长本事啊,好好学习啊,将来和世界死磕的时候用得上。
其实在今天的人生道路上,帮助你成功的,往往不是你自己的本事,而是你获取他人帮助的能力。
即一个人成功的本质,不是能力有多强,而是他在人生道理上的每一步,旁边的人都盼着他成功。
2013-05-10_真相最近好几次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都指向了一个词,叫真相。
不过,多年从事媒体的经验告诉我,真相,并不等于就是简单的事实,而获取了真相距离获取了正义,其间还有很远很远的道理。
一个有经验但是没节操的媒体可以干到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完全不歪曲事实,基于确定无疑的事实,但是他们可以讲述一个很邪恶的故事,对无辜的人进行指责,构陷,甚至迫害。
所以我们面对新闻事件的习惯是,对细节的关系要超过对简单事实描述的关心,对观察维度的追求超过对真相本身的追求。
2013-05-11_时间很多朋友现在还在问:你每天为什么能够刚刚好说到60秒呢?这是什么神奇的方法啊?其实答案早就公布过了,一点都不神奇。
就是反复说,一直说到60秒为止。
最多的一天大概说了20遍才成功。
所以许多看似神奇的事情背后,无非就是苦逼加死磕而已。
可能你又会问:那你为什么非要坚持这严丝合缝的60秒呢?少几秒钟也没关系嘛。
要知道,我们正在做的“罗辑思维”这件事情,其实前无古人,也没有任何章法可循,所以我自己就必须需要某种确定的仪式感,作为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
很多事情没有章法的时候,就必须需要这种仪式性的规定。
比如那些学佛的人,每天就规定自己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数量,念那句“阿弥陀佛”。
2013-05-12_自由有两位姓马的企业家退休,以为是招商银行的马蔚华,以为是阿里巴巴的马云。
马蔚华嘛,没办法,国家领导,领导说让你退你就得退。
他们的一生干的再漂亮,就像写一笔漂亮的粉笔字,说擦就擦了。
而马云的退休则给我们另一种感慨,我想起一个笑话,笑林广记里面的。
说有一个鬼,马上要去托生做人了,阎王说:你小子福分不错,判你此生当富人。
鬼说:我不愿意当富人,我只求一生衣食不缺,无灾无难,安稳闲适过日子就行啦。
阎王说:哼,要银子到可以再给你几万,这样的清福你却还不配享!不知道马云们有没有这样的福分,去真的享这样的清福啊。
就像他自己说的:从此生活就是工作。
2013-05-13_岁月昨天给大家看的那篇《罗斯福论四大自由》的文章,其实是一篇特别重要的文章。
在人类的道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要知道,自由主义在美国也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在罗斯福之前,很多美国人认为,什么叫自由啊?就是我只要不伤害到你,那大家各过各的,该怎么过怎么过。
可是罗斯福新政的时候,很多人指责他,诶,你怎么可以让富人补贴穷人呢?这不是搞社会主义那一套吗?罗斯福说,我才不是社会主义者呢,我是自由主义者。
只不过我是重新定义什么是自由。
其中就包括让人免于匮乏的自由。
说白了,你住不起豪宅饿肚子,活该。
但你如果饿肚子,那就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中国人还有一条教条,各自凭本事吃饭,不给政府添麻烦。
要知道,饿肚子,或者上午片瓦遮身,这就是全社会的责任。
这才符合伦理观。
2013-05-14_选择昨天我参加合伙人的首映礼,电影不错,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开演前,走红地毯的那个情节。
黄晓明出现的时候,他的几个女粉丝高高举起一块大牌子,亮闪闪地写着一个“明”字。
这些女孩儿在那兴奋,欢呼,跳跃。
我不知道你如果是众人当中看着这几个所谓的脑残粉的时候,你会怎么评价他们。
我倒是觉得这几个女孩可爱而幸福。
因为她们的人生拥有真正喜欢的东西,而且愿意付出努力,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
她们人生的幸福和丰足感,一定超过一些鄙视一切,怀疑一切,谩骂一切的人。
没准黄晓明的一句话就会彻底点燃她们生命中的正能量。
互联网时代,尊重、理解一切人,发自内心地选择,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到的。
2013-05-15_真相我发现自己现在最近越来越不爱看所谓的调查报道,也就是那些记着费尽千辛万苦逼近的那些“真相”。
不是说真相不重要,而是在那些黑暗的角落里那些人干出什么人神共愤的勾当,我都觉得不意外啊,那些骇人听闻的真相吓不着我啊。
所以我现在在真相之外更加追求那些看待真相的标准、尺度和坐标。
就拿最近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这场官司来说吧,很多人问我什么观点,我也不知道什么观点,因为我不知道真相。
直到有一天我在微博上看见有人说:谁离权利最近,你就别信他。
我觉得这个话说出来了,我们谈的这个事就算是有个坐标了。
2013-05-16_真相昨天早上我犯了个设置上的错误,以至于很多朋友回复“真相”两个字,得到了一篇重复的文章,向大家道歉。
2013-05-17_文章下个星期五呢,我俩要在北京举办《罗辑思维》的第一场现场脱口秀,现场有三百个作为,现在可以开始报名了。
关于讲什么其实我一直挺纠结的,我想两个话题跟我们团队汇报,第一个话题呢,是《中国为什么有前途》我们团队的一个小孩,跳起来说,不行!这疑似五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