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制作人:薛钦时间:2016年5月20日
一、实验背景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
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 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
-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维生素C的作用: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防止关节痛、腰腿痛。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7、水溶性强抗氧化剂,主要作用在体内水溶液中。
二、实验目的
● 1.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
缺乏时引起坏血病。
● 2.维生素C含量可作为植物抗衰老和抗逆境的重要生理指标,也
可作为果品质量、选育良种的鉴别指标。
● 3.水果、蔬菜保鲜贮藏必须测定维生素C含量,了解果蔬品质量
的高低。
● 4.了解和掌握2,6-二氯酚靛酚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原理
●2,6—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颜色反应表现为两种特性。
一是
取决于氧化还原状态,氧化态为深蓝色,还原态为无色;二是受其介质酸度的影响,在碱性介质中呈深蓝色,在酸性溶液介质中呈浅红色。
●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液,滴定含VC的酸性浸出液,染料被还原
为无色,到达终点时,微过量的2、6—二氯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浅红色即为终点。
从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试样中还原型抗坏血酸量。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 强的还原性
●将染料2.6-D 还原成无色的2.6-二氯酚靛酚
● 2.6-二氯酚靛酚:强的氧化性
●中性/碱性: 蓝色酸性:红色
● 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红色)
● 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蓝色)
● 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 (无色)
四、不同的测定方法、
● 目前研究维生素C 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维生素C 的测定方
法。
=N —
— O -
Cl
|
O |
Cl =N —
— O
Cl
|
O |
Cl N —
— O
Cl
|
H |
Cl — — | H
●荧光法。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2,4-二硝基苯肼法。
●分光光度分析法。
●碘量法。
荧光法
●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
苯二胺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邻苯二胺反应,以此排
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
0.022 g/ml。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2,4-二硝基苯肼法
●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
样品中还原型
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脎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测定。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碘量法
●原理 :
●维生素C包括氧化型、还原型和二酮古乐糖酸三种。
当用碘滴定
维生素C时,所滴定的碘被维生素C还原为碘离子。
随着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全被氧化,所滴入的碘将以碘分子形式出现。
碘分子可以使含指示剂(淀粉)的溶液产生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由于维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有极强的还原性,能被碘氧化,
用碘滴定VC。
分光光度分析法
●原理:
●维生素C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极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
酸。
●通过吸收光谱曲线法确定维生素C的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267nm,进而通过工作曲线法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准确、快速、稳定、试剂易得等优
点。
五、仪器试剂与样品
●新鲜生菜
●滴定管、三角瓶、研钵、量筒、移液管离心机
●20g/L草酸溶液:称取20g草酸,加水至1000mL。
●60g/L碘化钾溶液。
●0.001mol/L KIO3标准溶液。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1mg/ml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六、实验步骤
●2,6-二氯酚靛酚标准液的标定
●吸取1mg/ml抗坏血酸溶液1ml置于锥形瓶中,加10ml 20g/L草
酸,摇匀,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
在15s不消失为终点。
计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毫克抗坏血酸(取10ml 20g/L草酸作空白对照)计算滴定度T:
维生素C的提取和测定
●1、称取10 g新鲜生菜样品,置研钵中,分次加20ml 20g/L草酸,
研成匀浆,用的20g/L草酸定容100ml。
通过纱布过滤后取10ml 放于离心机中3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使用。
●2、吸取滤液10 ml,放入50 ml三角瓶中,立即用已标定的2,
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出现明显的粉红色在15 s内不消失为止。
记录所用滴定液体积。
另取10ml 20g/L草酸作空白对照实验。
七、结果计算
● V1---滴定空白所用染料溶液的体积,ml
● V2---滴定样品所用染料溶液的体积,ml
● T---2,6-二氯酚靛染料溶液的滴定度,mg/ml
● M---样品的质量,g
2,6—二氯靛酚溶液的标定
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V1---滴定空白所用染料溶液的体积,ml
● V2---滴定样品所用染料溶液的体积,ml
● V----吸取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体积,ml
八、注意事项
●1、本法测定的结果为食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而非维生素
C总量。
此法是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最简便的方法,适合于大批果蔬,但对红色果蔬不太适宜。
●2、维生素C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故样品处理或浸提都应在弱酸
性环境中进行。
浸提剂以偏磷酸(HPO3) 稳定维生素C效果最好,但价格较贵。
一般可采用草酸(20g/L)代替偏磷酸,价廉且效果也较好。
●3、Vc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研磨时,尽可能要快,以减
少Vc的氧化。
●4、样品处理过程中加入等量的2%草酸,目的是抑制抗坏血酸氧
化酶,避免维生素C氧化损失,也可用2%偏磷酸代替。
●5、某些水果、蔬菜(如橘子、西红柿等)浆状物在100 mL容量
瓶中泡沫太多,可加入戊醇2~3滴消除之。
●6、同法作空白实验,消除系统误差。
●7.操作要迅速,防止还原型维生素C被空气中的氧化。
滴定过程
一般不超过2min。
滴定所用的染料不应小于1mL或多于4mL,如果样品含维生素C太高或太低时,可酌情增减样液用量或改变提
取液稀释度。
干扰滴定因素有:
●1、色素若提取液中色素很多时,滴定不易看出颜色变化,可
用白陶土脱色,或加1mL氯仿,到达终点时,氯仿层呈现淡红色。
●2、Fe2+可还原二氯酚靛酚。
对含有大量Fe2+的样品可用8%
乙酸溶液代替草酸溶液提取,此时Fe2+不会很快与染料起作用。
●3、维生素C提取时要避光、避免与铜铁接触,以免Vc氧化。
九、实验结果与讨论
●1、为什么在测定维生素C的同时要进行2,6-D溶液的标定?
●2、为了保证抗坏血酸含量测定准确,应注意些什么?
●3、为了测得准确的维生素C含量,实验过程中都应注意哪些操作
步骤?为什么?
●4、食品中维生素C测定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是
什么?
●5、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样品需如何处理?
●6、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从样品中提取浓缩可采用那些方法?
●7、加入20g/L草酸溶液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