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之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点P(m-3,m+1)在第二象限及第二象限内点的符号特点,可得一个关于m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得m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点P(m-3,m+1)在第二象限,
∴可得到: ,
解得: ,
∴m的取值范围为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在象限内的符号,以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属于基础题.
∵ ,
∴第2020次相遇地点的坐标为(-1,1);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掌握甲乙运动相遇时点坐标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7.已知点P位于y轴右侧,距y轴3个单位长度,位于x轴上方,距离x轴4个单位长度,则点P坐标是( )
A.(3,4)B.(-3,4)C.(-4,3)D.(4,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由于长方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详解】
∵A(2,0),四边形BCDE是长方形,
∴B(2,1),C(-2,1),D(-2,-1),E(2,-1),
∴BC=4,CD=2,
∴长方形BCDE的周长为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结合第四象限点(+,-),可得答案.
【详解】
解:若点P在第四象限,且点P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的坐标为(3,-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详解】
解:如图,过点C作CE⊥y轴于点E,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ABC=90°,
∴∠ABO+∠CBE=90°,
∵∠ABO+∠BAO=90°,
∴∠CBE=∠BAO,
在△ABO和△BCE中,
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A的坐标为(-1,1),AB平行于x轴,则点C的坐标为( )
A.(3,1)B.(-1,1)C.(3,5)D.(-1,5)
【答案】C
【解析】
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A的坐标为(﹣1,1),AB平行于x轴,∴点B的横坐标为:﹣1+4=3,纵坐标为:1,∴点B的坐标为(3,1),∴点C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1+4=5,∴点C的坐标为(3,5).故选C.
∵452=2025,45是奇数,
∴第2025个点是(45,0),
第2019个点是(45,6),
所以,第2019个点的纵坐标为6.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观察出点个数与横坐标的存在的平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已知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2a-6,a-5)在第三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5B.a<-3C.-3≤a≤5D.-3<a<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第三象限的点的坐标特点:x<0,y<0,列不等式组,求出a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点P在第三象限,
∴ ,
解得:-3<a<5,
故选D.
【点睛】
∴AB平行于x轴,AB=﹣4﹣(﹣8)=4.
故选A.
2.若点P(x,y)在第三象限,且点P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2,则点P的坐标是( )
A.(-2,3) B.(-2,-3) C.(2,-3) D.(2,3)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点P到x轴的距离为3,则这一点的纵坐标是3或-3,到y轴的距离为2,那么它的横坐标是2或-2,再根据点P所处的象限即可确定点P的坐标.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中心,把点 逆时针旋转 ,得到点 ,则点 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
由题意A,B关于O中心对称,
∵A(2,3),
∴B(-2,-3),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中心对称,坐标与图形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6.如图所示,长方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2,0)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长度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0次相遇点的坐标是( )
A.(2,0)B.(-1,-1)C.( -2,1)D.(-1,1)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第n次跳动至点Pn,根据部分点An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P4n(n+1,2n),P4n+1(n+1,2n+1),P4n+2(−n−1,2n+1),P4n+3(−n−1,2n+2)”,依此规律结合2019=504×4+3即可得出点P2019的坐标.
【详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点P(a,b)在第二象限判断出a<0,b>0,据此可得1﹣a>0,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
∵若点P(a,b)在第二象限,
∴a<0,b>0,
则1﹣a>0,
∴点Q(b,1-a)所在象限应该是第一象限,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象限的考查,解题关键是判断横、纵坐标的正负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x轴的距离为( )
本题考查了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该知识点是中考的常考点,常与不等式、方程结合起来求一些字母的取值范围,比如本题中求a的取值范围.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 ,点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 ,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 ,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到达 ,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到达 ,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 的坐标为().
【详解】
解:根据图形,以最外边的矩形边长上的点为准,点的总个数等于x轴上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的平方,
例如: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为1,共有1个,1=12,
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为2时,共有4个,4=22,
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为3时,共有9个,9=32,
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为4时,共有16个,16=42,
…
右下角的点的横坐标为n时,共有n2个,
∵∠C=90°,
∴AC= ,
∵ ,
∴8×6=10CD,
∴CD=4.8,
∴OD= ,
∴ 点的坐标是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图形与坐标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面积法求线段的长,根据面积法求出CD的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若点P(a,b)在第二象限,则点Q(b,1﹣a)所在象限应该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设第n次跳动至点Pn,
观察发现:P(1,0),P1(1,1),P2(−1,1),P3(−1,2),P4(2,2),P5(2,3),P6(−2,3),P7(−2,4),P8(3,4),P9(3,5),…,
∴P4n(n+1,2n),P4n+1(n+1,2n+1),P4n+2(−n−1,2n+1),P4n+3(−n−1,2n+2)(n为自然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P点应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为正,再根据P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确定点的坐标.
【详解】
解:∵P点位于y轴右侧,x轴上方,
∴P点在第一象限,
又∵P点距y轴3个单位长度,距x轴4个单位长度,
∴P点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4,即点P的坐标为(3,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的位置判断方法及点的坐标几何意义.
A.a=bB.2a+b=﹣1C.2a﹣b=1D.2a+b=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作图方法可得点P在第二象限角平分线上,
则P点横纵坐标的和为0,即2a+b+1=0,
∴2a+b=﹣1.故选B.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m-3,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
A.m<3B.m>−1C.−1<m<3D.m≥0
【详解】∵点P到x轴的距离为3,
∴点的纵坐标是3或-3,
∵点P到y轴的距离为2,
∴点的横坐标是2或-2,
又∵点P在第三象限,
∴点P的坐标为:(-2,-3),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横坐标的绝对值就是点到y轴的距离,纵坐标的绝对值就是到x轴的距离.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 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若点P的坐标为(2a,b+1),则a与b的数量关系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根据交点在第四象限得到不等式组,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方程组 ,得 ,
∴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坐标是( , ),
∵交点在第四象限,
∴ ,
得-1<m<1,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一次函数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交点的横纵坐标即是方程组的解,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特点,熟记每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