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农林果蔬类专业知识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1.花生果实属于A.颖果B.荚果C.角果D.蒴果2.棉花叶片的叶脉类型属于A.直出平行脉B.羽状网脉C.掌状网脉D.弧状平行脉3.利用组培技术繁育无病毒草莓苗时,选取的外植体为A.茎尖B.叶片C.幼果D.种子4.追施甘薯壮秧肥的适宜时期是A.缓苗前后B.团棵前后C.封垄前后D.回秧前后5.早春地膜覆盖种植花生,决定种子能否顺利萌发的首要条件是A.温度B.水分C.光照D.氧气6.正常情况下,大豆的20个大孢子母细胞能够发育形成的雌配子数目为A.10个B.20个C.40个D.80个7.某甘薯种植区土壤呈酸性,进行配方施肥适宜的肥料组合为A.氯化铵、磷矿粉、硝酸钾B.尿素、磷矿粉、氯化钾C.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D.尿素、磷矿粉、硝酸钾8.对于大田栽培作物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为A.CO2B.O2C.N2D.H29.下列害虫属于直翅目的是A.小地老虎B.金针虫C.蛴螬D.蝼蛄10.某地为防治棉铃虫引进了抗虫棉新品种,这种防治方法是A.生物防治法B.物理防治法C.农业防治法D.化学防治法11.能够控制农药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延长有效期,使农药低毒化的剂型是A.粉剂B.粒剂C.乳油D.胶悬剂12.小麦灌浆期间要消耗大量水分,浇水的最佳时间是A.开花后5天左右B.开花后10天左右C.开花后15天左右D.开花后20天左右13.易造成十字花科作物霜霉病严重发生的环境条件是A.低温高湿B.高温高湿C.高温低湿D.低温低湿14.葡萄透翅蛾是危害葡萄的主要害虫,在我省一年发生的代数是A.一代B.二代C.三代D.四代15.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该病害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是A.种子B.病株残体C.土壤D.肥料16.小麦收获前20天左右在其行间播种玉米,这一种植方式属于A.接茬复种B.移栽复种C.套作复种D.再生复种17.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的最佳时期是A.乳熟期B.面团期C.蜡熟期D.完熟期18.土质黏重、墒情好的地块玉米播种的适宜深度为A.2~3cmB.4~5cmC.6~8cmD.9~10cm19.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矿物质营养最多的时期为A.幼苗期B.开花下针期C.结荚期D.饱果成熟期20.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遗传物质发生交换的时期为A.细线期B.偶线期C.粗线期D.双线期21.以下各项属于作物单循环病害流行特点的是A.潜育期短B.受环境条件影响小C.寄主感病时期长D.田间病害数量增长快22.冬小麦春播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养分B.光照C.水分D.温度23.具有“小水库”和“小肥料库”作用的土壤结构类型是A.片状结构B.团粒结构C.柱状结构D.块状结构24.具有“早上软,晌午硬,到了下午锄不动”耕性特征的土壤质地是A.黏土B.沙土C.轻壤土D.中壤土25.改良碱性土壤常用的物质是A.石灰B.碳酸氢铵C.草木灰D.石膏26.对旱地作物来说,有效的土壤水分类型主要是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27.以下土壤粒级分类中,决定矿质胶体数量的是A.石砾B.砂粒C.粉粒D.黏粒28.某土壤pH为8.0,适宜种植的作物是A.茶B.马铃薯C.棉花D.西瓜29.以下肥料中,适宜用作黄瓜根外追肥的是A.尿素B.磷矿粉C.碳酸氢铵D.钙镁磷肥30.某果园苹果树发生“小叶病”,枝条顶部叶片变小,呈簇生状,该果树可能缺少的元素是A.铁B.氮C.钾D.锌31.以下选项中,属于双子叶有胚乳种子的作物是A.大豆B.辣椒C.黄瓜D.小麦32.有机肥料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首选肥料,其施用的最佳时期是A.播种前B.生长前期C.生长中期D.生长后期33.堆肥积制过程中,“黑、烂、臭”外部特征的出现表明肥料已进入A.发热阶段B.高温阶段C.降温阶段D.腐熟阶段34.在我省,小麦成熟收获、夏玉米开始播种的节气为A.雨水B.秋分C.芒种D.谷雨35.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是具有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36.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及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根毛区37.以下作物既有单轴分枝又有合轴分枝的是A.小麦B.马铃薯C.棉花D.番茄38.系谱法选育小麦新品种的关键世代为A.杂种一代B.杂种二代C.杂种三代D.杂种四代39.对番茄果实具有催熟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A.矮壮素B.缩节胺C.乙烯利D.青鲜素40.在盐碱地种植的小麦,春季常因根系吸水困难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有机质缺乏B.土壤通气性差C.土壤温度低D.土壤溶液浓度过高41.作物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的标志是A.花芽分化B.开花C.幼果形成D.种子成熟42.玉米栽培过程中,生长最旺盛且为田间管理最重要的时期是A.苗期B.穗期C.花粒期D.成熟期43.严冬季节,提高冬暖式大棚蔬菜光合效率的常用措施是A.提高棚内温度,降低棚内湿度B.提高棚内温度,提高棚内湿度C.降低棚内温度,降低棚内湿度D.降低棚内温度,提高棚内湿度44.作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点是A.都需要氧气B.产物都是CO2和H2OC.反应场所都是线粒体D.都有能量释放45.水稻能在长期水淹条件下生长良好,是因为根中具有发达的A.吸收组织B.同化组织C.通气组织D.贮藏组织46.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F2中黄色皱粒有150粒,那么黄色圆粒的纯种有A.50粒B.100粒C.150粒D.300粒47.花生优良品种原种生产过程的基础环节是A.株系比较鉴定B.株行比较鉴定C.选择典型优株D.宽行稀播技术48.核糖体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A.合成蛋白质B.合成糖C.合成脂肪D.合成核酸49.板栗适时采收是保证贮藏效果的关键,其适宜的采收期是A.全树1/4球果开裂B.全树1/3球果开裂C.全树1/2球果开裂D.全部球果开裂50.玉米子粒胚部外露,易受虫、霉侵害,贮藏时的含水量应低于A.19%B.17%C.15%D.13%卷二(非选择题,共10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l.雾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
近几年由于环境的影响,大雾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请说明雾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2.某菜农在防治番茄病害时,因农药混用不当,防治效果差,病害加重,造成落花落果,果实畸形,损失很大。
请说明农药在哪些情况下不能混用。
3.民丰蔬菜合作社今年四月份种植马铃薯20公顷,计划将收获的马铃薯放入通风贮藏库贮存,明年春天销售。
请制定用通风贮藏库贮存马铃薯的技术措施。
4.某地土壤肥力调查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5%~0.8%之间,普遍较低。
为此,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请说明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5.玉米花粒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保根保叶,防止早衰,提高粒重。
请制定玉米花粒期的田间管理措施。
6.目前农业生产中光能利用率较低,仅有0.5%~1%,制约了作物产量的提高。
请制定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
三、计算题(8分)某一大田栽培作物,从出苗到开花需要一定的有效积温,其生物学下限温度是10℃,该作物在日平均气温25℃的条件下。
从出苗到开花需要50天。
今年该作物4月22日播种,5月1日出苗。
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5月份日平均气温为20℃,6月份日平均气温为30℃,请计算该作物开花的日期。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李明种植了1公顷小麦,准备参加县里组织的“小麦高产王”大赛。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李明发现有一株小麦,茎秆矮化,穗大粒多,耐干旱,长势明显不同于其它植株。
(1)请你分析此小麦变异株产生的可能原因。
(2)验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利用措施。
2.小李从农产品市场得到目前紫薯价格较高的信息,于是引进紫薯新品种种植。
栽培过程中肥水充足,紫薯枝繁叶茂,但秋季收获时却结薯少,薯块小,产量低。
请运用植物生长的相关性理论帮助小李分析原因。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去年6月份,小刘带着花生病株到县植保站,请技术员诊断花生病情。
技术员初步检查了病株,并到田间进一步观察,发现:有的花生植株部分叶片背面出现白色小疱,与其对应的正面出现黄色小点;发生严重的植株叶片正、反面均有黄色锈状物突起;个别植株甚至叶片坏死、干枯,但不易脱落。
(1)请根据上述症状,诊断花生发生了何种病害?(2)制定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为保证餐桌上的安全,必须进行绿色食品生产。
请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提出绿色食品花生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2.去年老李承包荒滩种植棉花,该地块有机质缺乏,地力贫瘠。
棉花出苗后,长势一直较弱,花铃期又遭遇连阴天,棉铃虫、黄萎病危害严重,蕾铃大量脱落,导致严重减产。
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1)分析老李所种棉花蕾铃大量脱落的原因。
(2)请帮助老李制定贫瘠棉田土壤培肥的措施。
(3)今年老李打算继续种植棉花,请从田间管理方面帮助老李制定防止蕾铃脱落的措施。
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农林果蔬类专业知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卷一(选择题,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50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B2.C3.A4.B5.A6.B7.D8.A9.D 10.C 11.B 12.B 13.A 14.A 15.B 16.C 17.D 18.B 19.C 20.C 21.B 22.D 23.B 24.A 25.D 26.C 27.D 28.C 29.A 30.D 31.B 32.A 33.D 34.C 35.A 36.D 37.C 38.B 39.C 40.D 41.A 42.B 43.A 44.D 45.C 46.A 47.C 48.A 49.B 50.D卷二(非选择题,共10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有利影响:在寒冷季节,雾可减弱地面的有效辐射,减轻或避免作物的冻害;(1分)雾对以茎、叶为主要经济价值的作物有利,可延长营养生长期而提高产量。
(1分)不利影响:雾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日照时间减少,改变了光的质量;(1分)雾影响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日较差,使日较差变小;(1分)雾使空气湿度增大,减弱了农田正常的蒸发散失;(1分)雾可加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