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


案例
某患者近日来晨起眼睑明显水肿,活动后减轻, 尿量减少,呈洗肉水样。入院检查:尿蛋白(+++)。 医生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具体任务:1.尿生成的过程包括哪三个环节? 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 3.该患者为什么会述
① 下腔静脉 ② 腹主动脉 ③ 肾上腺 ④ 肾囊 ⑤ 肾动脉 ⑥ 肾静脉 ⑦ 输尿管 ⑧ 膀胱 ⑨ 尿道
滤过分数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GFR/肾血浆流量 =125/660=19%
表明:血液流经肾脏时,约有1/5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腔。
一、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 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血压/kPa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 远端小管
集合管(collecting duct)
肾单位(nephron)
皮质和近髓肾单位(图)
皮质和近髓肾单位的比较
(二)球旁器(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 球旁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s) : 内含分泌颗粒,分 泌肾素。

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前列腺素E2、缓激肽
血管扩张,血流增加
一般情况下,自身调节,保证正常的泌尿功能; 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血液重新分布, 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 (glomeruluar filtration)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reabsorption in renal tubule and collect tubule)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 (excretion of renal tubule and collect tubule)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滤过裂隙膜
窗孔:50~100 nm 网孔: 4~8 nm 裂隙膜小孔:4~14 nm
滤过膜的两种屏障
• 机械屏障——有效 半径小于2.0 nm的 中性物质可自由通 过,有效半径大于 4.2 nm的物质不能 通过。
• 电学屏障——带正 电荷的物质易于通 过(滤过膜糖蛋白带 负电荷)。
肾血浆流量
• 肾血浆流量的增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 在奋失,血 肾性血休浆克流、量缺急剧O2减等少病,理肾情小况球下滤,过由率于明交显感下神降经。强烈兴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的尿路阻塞
2. 滤过系数(Kf) Kf=k×s
k:有效通透系数
s:滤过面积
(1)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蛋白尿 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2)面 积
正常时肾小球的滤过面积=1.5 m2 (如: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 →
滤过面积↓→GFR↓→尿量↓)
3. 肾血浆流量 * 流量大 GFR * 流量小 GFR
滤过平衡 (filtration equilibrium)
• 滤过平衡:有效滤过压=0。 • 入球小动脉端毛细血管有滤过。 • 出球小动脉端毛细血管实际上
是肾小球滤过面积的储备。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对肾 小球滤过率的作用
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孔
组成 基膜:多角形网孔(主要屏障)
有效半径/nm
点击次图放大
三、影响滤过的因素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囊内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肾血浆流量 •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急性肾炎时面积↓)
有效滤过压
1.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有效滤过压 →GFR →尿量
大失血→交感神经兴奋→ 入球小动脉收缩
快速大量输液,肝功能受损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肾小球滤过率及滤 过分数
• 有效滤过压 •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 影响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体表面积为1.73 m2的个体,每分钟两肾
生成的超滤液量约为125 mL,180 L/d。
临床用GFR评价肾功能
• 致密斑(macula densa) : 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 化,调节肾素的分泌。
• 球外系膜细胞 (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管-球反馈的结构基础
球旁器组成示意图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
1.血流量大 2.分布不均匀 3.两套Cap网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压力高,有利于滤过。
罂粟碱可以抑制平滑肌的活动
2.管-球反馈 小管液流量的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
的变化。(负反馈) QA、GFR↑
小管液流量、Na+、Cl-↑
致密斑 肾素↑
入球小动脉收缩
QA、GFR减少,恢复正常
(二)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肾交感神经
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减弱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
• 尿生成(排泄):清除终末 产物、多余物质、异物、药 物等。
• 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量 和电解质浓度,维持机体内 环境稳态。
• 生成活性物质:肾素 ; EPO ;1,25-(OH)2-D3; PGs;激肽。
一、肾脏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单位(nephron):每肾有100万~120万个。
肾单位
肾脏的排泄功能
学习目标
2.熟悉
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 血流量的调节,尿液的 浓缩和稀释机制。
1.掌握
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 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 素,尿生成的调节。
3.了解
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 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 义,排尿反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第三节 尿的浓缩与稀释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五节 尿液及其排放
②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血压较低,血浆胶渗 压高,有利于重吸收。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一)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 (80~180 mmHg)内变化, 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的 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 调节。
意义:保证泌尿功能的 正常进行。
1.肌源学说
灌注压↑→血管壁牵张刺激↑ →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血管口径↓ →血管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