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2011-09-20)以下附录一篇与此课题相关的论文,此文是在本课教学的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探究,在湖北省2009年教科研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此文荣获省级二等奖初中学生色感训练中油画棒临摹教学探究色彩感觉的训练和色彩知识在作品创作中的运用,是我们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色彩作为绘画的主要造型语言之一,在学生美术基础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美术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有明确指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要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等基本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要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第四学段(7—9年级)即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考查学生能力时,要看学生能否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
上面是“标准”对我们的要求,而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而言,能达到以上标准,获得上述能力,则非常困难。
笔者近期做的一项《关于天河中学七年级学生美术基本素养和学习态度的调查报告及其相关对策研究》中,对学生色彩学习作了相关调查。
考查学生在小学阶段有没有用颜料绘画练习的体验,280名被调查学生中只有18.3%的学生接触过色彩,59、1%的学生极少接触,还有22、6%的学生从未接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缺少。
为了在初中补充和加强学生的色彩表现和色彩感觉,让学生们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找到对色彩的感觉,我针对初中美术教科书中关于色彩的内容并综合考虑学生实际,在色感训练中设置了油画棒临摹教学,即让初中学生尝试如何用油画棒这种材料在临摹现代名画的过程中,体验色彩、找寻色彩、表现对比、调和与搭配等方面的乐趣,教学效果不错。
绘画中,色彩对于情感表达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它不仅表现为对物象的客观感受,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主观情感表达的形式语言,在学生色彩知识缺乏,色感意识较差和色彩表现技巧欠缺的前提下,我们引导学生用油画棒作临摹名画的教学就显得尤其有意义。
临摹名画,真正印证了中国古代“取法乎上”的学艺名言。
西方现代绘画了流派很多,个性突出。
在多元并存的绘画作品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临摹,不但不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还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色彩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一开始谈论创造也是惘然,因为创造不是凭空捏造,无端地生出一些东西,而是要有基础的,我们设置的油画棒临摹教学正是这种对基础内容的补充。
例如用油画棒临摹莫奈、高更、梵高、塞尚、马蒂斯、德兰、毕加索等人的作品,在色彩的体验,色感的培养和色彩表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就非常有效果,学生通过练习后,对绘画,尤其是色彩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兴趣被调动的程度和范围超出了我的想象,看到学生们认真的临摹作品,我十分欣慰。
油画棒属于一种固化颜料,它用起来很方便,色彩明快,艳丽。
在学生没有条件和能力使用水粉和油画工具的前提下,用油画棒作为工具切入到色彩的学习是非常见效的。
它甚至比水粉,油画颜料更受学生欢迎。
我有时进行色彩创作也选择油画棒作为主要工具,它比蜡笔更易着于纸张媒材之上,比普通彩色铅笔在给人的色彩感觉上更强烈,通过我在教学中的体验对学生的绘画过程的观察和学生作业的欣赏中,深刻体会到设置油画棒临摹教学的诸多意义,下面试做阐释。
第一、油画棒临摹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用色彩绘画,它降低了学生和创作教学中的构图、造型等难度。
的确如此,农村学生在美术基础素质和学习能力上整体不强,他们进入初中后,我要做很多教学的补充工作,但是色彩感觉的培养是重要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本来就缺少训练,我们没有理由在初中也重蹈覆辙,但我们也不可能将所有基本能力培养好了以后,再去进行正规的色彩训练,而且美术的学习需要积累。
在目前,我们之所以以临摹为主要教学策略,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生在难度上可以说是降低了,因为有范本、范画作为依托,不会在色彩表现的时候显得过于茫然。
再说,临摹本身也是美术学习的一种能力,临摹中,我们也会引导学生,如何构图,如何处理好色彩与形体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以前,我们在美术学习中,羞于谈临摹,包括我的老师在教育我的时候,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西方美术教育系统下,人们比较看重写生和写生积累以后的创作。
我在这么多年,非常看好临摹或许是由于所在学校学生的现状所致。
在以兴趣培养为主的农村初中学校,我们坚持这种方式。
降低难度并非是畏惧困难,只是在学生能力极为欠缺阶段的一种权宜之计。
况且,降低难度是为以后挑战高标准作的基础,能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到培养,水平得到提高,这种降低难度的教学内容,我个人以为就非常有意义,所谓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大概就是指的这种状态。
第二,油画棒临摹教学能让学生学会体验不同色感的绘画表现效果。
在以降低难度为前提的训练中,学生利用油画棒,可以比较便捷地了解和体验不同色感的绘画表现方法和效果,如在对德兰《西敏寺大桥》的临摹中,学生能充分体会利用对比色组织画面的效果。
我一直都认为,让学生欣赏对比色的效果,不如自己通过颜料去自己体验对比色的效果。
因为绘画的训练过程对于作为主体的学生而言,其心理活动是十分微妙的。
再比如在对博纳尔《画室》的临摹中,学生能够体验到用小点、小笔触组织画面的乐趣,教师在此中则可以引导学生色彩的调和、混合与并置等不同的方法。
在绘画过程中欣赏名画,在对名画的解析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并继而指导自己的绘画。
另外,我在教学的实施中,还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风格的作品的临摹,体会西方现代绘画的整体特点,学生在此中也非常有兴趣,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走近了野兽派、走近了立体主义、走近了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世界。
教学效果表明,我们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色彩的知识,理解了绘画的历史,明白了绘画欣赏的方法,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表现技巧,更重要的是有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三,油画棒临摹教学能让学生感受色彩搭配在绘画构成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将西方古典绘画的图片作品与西方现代绘画的图片作品并置在一起,让学生作比较分析,看古典与现代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
原本以为应该比较沉闷的课堂,却在学生有了油画棒临摹体验以后变得十分活跃。
而且,学生们的认识和分析也非常到位,非常准确,这无疑说明了一点,即艺术要体验,艺术唯有在经过体验后才能理解深刻。
学生的分析和比较主要是在表现方法、画面构成和色彩的运用等几个方面,通过油画棒临摹练习以后,学生能普遍感受到色彩搭配的视觉美感,以前在不理解野兽派作品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丑、怪,但自从深入学习并对野兽派做了临摹后,却又均能从色彩搭配、构成和艺术整体效果上客观的把握马蒂斯的作品,这种转变,在我看来,极有意义。
第四,油画棒临摹教学强化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简单的涂色、调色能力。
对于很少进行美术学习和色彩训练的学生而言,基础学习很关键。
我在教学中,首重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即在临摹之前首先要去体验、欣赏所临原作的色彩效果,力图从整体认识上把握原作风格,尤其是在色彩构成与搭配上的特征。
其次是涂色,要尽可能的饱满、均匀,不能在纸上留下空白,引导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涂色。
最后是强化学生的调色能力,并引导学生如何将固化的油画棒做色彩的调和与并置练习。
通过几张作品的临摹,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涂色、调色的方法,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构图意识,培养了他们对画面构成的分析能力。
另外,在并置法调色中,学生还更为深刻的理解了印象主义,尤其是新印象主义中修拉的作品及其艺术效果。
第五,油画棒临摹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其他工具的色彩学习打下了基础。
诚如前面所讲,兴趣是任何学习中作重要的内容和前提。
我们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本教学的展开中,有相当多的学生与我走得更近了,他们往往会利用课间的时间到我的工作室请教绘画技巧上的难度问题,或者是让我对其所临作品提出些修改意见,这种学习的劲头令人感动。
油画棒临摹西方现代绘画其实只是一个过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的理解色彩知识,懂得色彩的表达,形成一定的色彩感受,并认识到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和价值,为以后学习利用其它工具作色彩深入奠定基础,所以,我对油画棒临摹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在基础能力培养和色感的提高上。
第六,油画棒临摹教学通过工具和难度的降低,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最大范围内鼓励了学生进行艺术(美术)活动。
学习应该是相通的,在油画棒临摹教学中,我即是本于这样的一种认识。
在没有进入教学之前,学生大抵都认为油画棒属于“小儿科”,是低年级学生使用的工具,读到初中,还让学生用油画棒,他们有些不解。
但在对工具性能与老师范画的解析中,学生们有了一点新的认识,而当学生自己亲自体验以后,可以说已迷恋上这种材料。
中肯地讲,在农村相互中学生群体中,选择油画棒作临摹体验练习,的确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色彩观念和表现能力的方法。
在工具和难度的降低中,我们不仅看到学生兴趣的增强,更体验到他们学习自信心的增强。
自信心能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学生在此中则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情绪,并有效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许多在其他学科中不受重视,但本质上却非常上进、想努力体验成功快乐的学生,表现得极为主动和自觉。
当然,以上也只是我在美术(绘画)教学中的一些探究,虽然其中已显示出较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但也还是觉得有些不够深刻。
对于油画棒临摹教学而言,在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待作更为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比如对油画棒表现力的拓展、对油画棒临摹方法的细致研究等方面,都有必要在下一阶段再作梳理。
希望通过此教学的展开,能更大程度的加强学生绘画活动的参与意识,切实提高学生色彩的感受和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