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公司薪酬福利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规范公司薪酬结构、薪酬标准、薪酬发放管理、福利管理。
建立科学薪酬及福利制度,从而激励员工改善工作表现,加强和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
2.2.1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2.2.2公司董事会相关薪酬、福利制度、文件精神。
2.2.3行业、公司所属地区薪酬水平现状。
2.2.4公司自身发展战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定位特征。
3.管理职责3.1公司实行集中统一的薪酬管理体制,并采取“二级分配”管理模式。
第一级分配是公司对各部门进行的额度分配;第二级分配是由各部门对其所属员工进行的明细分配。
3.2人力资源部是公司组织、实施薪酬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根据公司的+年职称、发展潜力、特定人力资源的稀缺性等因素确定,岗位工资体现公司对员工自身素质、工作素质、素养的承认和劳动成果的尊重。
4.1.3固定工资作为各类保险、个人所得税、员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培训费等计提和缴纳的依据,含员工应缴纳的个人部分。
固定工资按月发放。
4.1.4绩效奖金:是指公司根据当月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结合分配系数及员工绩效考核成绩对其计发的绩效奖励。
用于鼓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既与企业经济效益有关,又与个人绩效有关。
4.1.5补贴津贴:包括误餐补贴、通讯补贴、高温补贴及其它特殊补贴等。
4.1.6年终奖金: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年终发放。
5.1非计件员工5.1.1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标准:按员工供职岗级、供职职务分别确定其基本工资、岗位工资。
5.1.2误餐补贴:员工因工误餐补贴。
员工不分岗级、职务,统一确定标准。
5.1.3通讯补贴:按公司《费用报销管理制度》执行。
5.1.4高温补贴:员工在法定的高温天气下作业公司给予发放的补贴(现金或实物)。
5.1.5其它补贴:根据人事具体情况经总经理批准确定。
补贴金额范围为100元一一1000元/月。
50%5.1.6.6部门经理级每月考核奖的50%平时按月发放,另外50%根据考核情况发放。
5.1.6.7每月产量数据由生产部提供。
5.1.6.8公司主营产品达到规定基础产量月产量(按产成品入库重量统计),予以计发绩效奖金,低于规定基础产量不计发5.2计件员工5.2.1实行计件薪酬人员部门工资总额标准。
)书》)。
5.3.2公司部门经理年终奖标准应发年终奖=5000元×系数M(年终奖系数)x实际工作月数×考核计发系数(见各部门《目标管理责任书》)。
5.3.3非计件员工年终奖标准应发年终奖=1000元x系数M(年终奖系数)×实际工作月数×考核计发系数。
5.3.4计件员工年终奖标准应发年终奖=50元/月×系数M(年终奖系数)×实际工作月数×考核考核计(±56.1员工基本福利公司根据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公司董事会文件精神,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向员工提供法定保险、培训、节日、带薪年假及其它非货币类报酬外,将视其经济效益,临时增设其它福利。
6.2员工社会保险公司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员工办理社会基本保险,具体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6.3公司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包括在职辅导、公司内脱产培训或公费外派培训等。
行。
18日。
7.2.1入职培训期员工:员工入职培训期,公司给予10元/天生活补贴,员工入职培训未超过5日,主动放弃培训,不计发每天10元生活补贴。
7.2.2所有新入职的员工均需经过3个月的培训试用期。
7.2.3新入职员工,按员工薪酬标准靠级定薪,试用期按职级发放固定工资,不计发绩效奖金。
计件薪酬员工由部门或车间考核执行。
7.3员工依法享受婚假、丧假、年休假和工伤停工留薪期间工资的计算基数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
况发放,假期超过7天的,超过期间无绩效奖金。
7.5.2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按规定在当月工资及绩效奖金中扣除相应罚金。
7.5.3代扣项7.5.3.1各项保险金需个人交纳部分;7.5.3.2员工各项薪酬收入,按国家税法规定,除允许扣除额外,均由收入主体个人承担个人所得税,由公司核算代扣代缴。
7.6超时工作7.6.1公司不鼓励员工超时工作。
如果确属工作需要临时性的工作安排,导致员工超时工作,应详细填写《加班申请表》按审批程序报主管领导,并于超时工作发《请7.6.4.5各级主管利用下班时间检查工作的;7.6.4.6出差、培训。
7.7考核奖二次调整分配规定公司规定按各单位、各部门对所辖人员月度产量奖,各部门主任提出方案,经分管公司级领导批准,可按公司核算的实发绩效奖金计提40%进行二次分配,以利部门内调控激励,“奖优惩劣’’(详见该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7.8月度薪酬发放具体实施细则7.8.1月度生产量编制报批:每月28日(节假日提前),由成品库编制上月26日至本月25《xx7.8.2.5次月6日(遇节假日提前)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考核情况及公司考核管理制度的考核结果,汇总编制《公司xx月考核奖罚统计表》,报分管公司领导批准执行。
7.8.2.6次月8日(遇节假日提前)由人力资源部校对、核算、编制《公司xx月非计件员工薪酬发放表》,《公司xx部门xx月计件员工薪酬发放表》报分管领导审定,送资产财务部编制业务凭证工资表,资产财务部报总经理批准后于次月10日~18日以银行卡或现金形式发放员工薪酬。
7.9年终奖金发放具体实施细则xx8.2各级人员的薪资除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资产财务部及公司级领导外,一律保密,如有违反,处罚如下:8.2.1主办核薪及发薪人员,非经核准外,不得私自外泄任何人薪资,如有泄漏事件,调整岗位或辞退;8.2.2探询他人的薪资者,通报批评,并处罚款100元;8.2.3吐露本身薪资者,通报批评,并处罚款100元;8.2.4评论他人薪资者,通报批评,并处罚款200元。
9.附则9.1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年度持续修订,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营销人员薪酬管理办法CQGRGL0304—2009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根据《劳动法》及公司《薪酬福利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市场营销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种以工作绩效考评为核心、按劳分配为依据的激励机3.员工薪资依据本岗位任职条件所需的工作能力、经验、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并结合市场水平等因素确定。
3.4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公平竞争,突出贡献。
4.薪酬结构4.1年薪制4.1.1公司分管营销口领导实行年薪制,其薪酬管理按上级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4.2岗位效益工资制4.2.1适用范围:除实行年薪制与提成工资制以外的所有员工。
4.2.2薪酬构成: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福利+补贴。
4.3销售提成工资制4.3.1适用范围:营销部客户经理4.3.2薪酬构成:固定工资+销售提成+福利+补贴4.3.3固定工资作为预支部分,每月固定发放。
4.3.4销售提成:经营年度结束时,统一核算。
4.3.5福利及补贴:按公司现行政策执行。
5.薪酬标准5.1员工薪酬的发放按照员工等级与岗位工作对公司的贡献大小进行考核以后发放。
25预留部分,累计至年底纳入全年考核。
5.2.2销售提成工资制5.2.2.1客户经理每月计发固定工资。
5.2.2.2鉴于铁塔行业销售的特殊性,销售提成于当年年底拉通结算,在扣除销售费用的情况下,以全年的工作绩效作为上下浮动的依据。
5.2.2.3销售提成根据其销售量、回款率、销售费用控制率进行核算,明确年度提成总额。
每年度末由营销部提交年度销售绩效考核方案,经分管领导同意元/700元/月5.2.3.3售后服务人员根据其掌握的专业技能计发绩效工资5.3薪酬发放管理及薪酬保密规定按《公司薪酬福利管理制度》对应条款执行。
66.16.26.3计件工资管理办法CQGRGL0305—2009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根据公司《薪酬福利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技术放样部及各生产车间1.2员。
22.12.12.12.12.12.22.22.2.2原材料损耗率,辅料、机模具单位产品消耗指标。
2.2.3能耗(包括水、电、气、油料等)单位产品消耗指标。
2.2.4铁附件、地脚螺栓、横担等产成品入库重量(以吨计)。
2.3结构车间焊接工段2.3.1铁附件、地脚螺栓、横担等产成品入库重量(以吨计)。
2.3.2原材料损耗率,辅料、机模具单位产品消耗指标2.3.3能耗(包括水、电、气、油料等)单位产品消耗指标。
2.4镀锌车间镀锌工段2223.计件单价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组织模式、人力资源制造成本分析及行业水平,公司确定各加工工序或产品类型的计件单价及适用范围。
4.考核细则4.1产量考核4.1.1结构车间:每月25日截止按包装车间封包产成品入库重量(以吨计)考核。
4.1.2镀锌车间:镀锌工段每月25日截止按包装工段封包主营产成品入库重量扣减非镀锌产品重量后加外协镀锌产量的总量(以吨计)考核;包装工段每月25日截至按实际打包产成品入库重量(以吨计)考核。
4)考核。
4量(以吨计) 4444444考核细则执行。
4.5每月技术放样部、生产车间及公司相关部门计件工资总额为当月计算基数x 计件单价(单位:元)±各项考核扣款额、奖罚额(单位:元)。
4.6技术放样部各生产车间及公司相关部门对员工的考核每月25日由各部门对本月员工的出勤、劳动强度、技能、设备维护情况、是否服从调配等综合评分(见各部门具体考核办法)。
4.6.1评分规则(综合考55.15.15.2xx 部门xx月考核薪酬总额表》拟定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的《xx部门xx月员工工资核算表》及《xx部门xx月员工考核奖二次分配名单》送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按工作程序报分管领导审定后送资产财务部编制业务凭证工资表,资产财务部于次月10日(遇节假日提前)报总经理批准,次月18日前(遇节假日顺延)资产财务部以银行卡形式发放员工薪酬。
6.附则6.1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年度持续修改,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