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资本主义制度

浅谈资本主义制度

思修作业十亚当·斯密出生于十八初的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交汇点。

可以说,亚当·斯密在历史的交汇点上见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过去,也看见了工业革命的未来。

相对于过去陈旧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无疑更能激发人民劳动与创造的活力因而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此外,资产阶级在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他们必然要联合中下层的民众力量来推翻封建贵族势力。

这种合作的历史基础,促进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相对平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的一次社会革命,它削弱了封建特权而达成了社会关系的一次重新优化。

一个隐含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需要自由的劳动力,因而资本阶级也不得不扮演自由劳动力的保护神。

因为现实生产的需要,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是具有一定妥协性的。

此外,英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他们国民的民族意识或者说“同胞感”也一直较好地维系着社会的平衡。

简而言之,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更多地是以一种解放者的姿态出现在民众面前的。

更遑论,资产阶级带领着这个国家走向了它的黄金时代——一个似乎充满财富与机会的欣欣向荣的世界,展示了它那点石成金的奇妙魔法。

所以,在那个根本就不存在另一种现代社会制度的情况下,在那个资本主义制度大步向前的上升阶段,也无怪得亚当·斯密会说:“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它将永远存在。

”弗朗西斯·福山出生于二十世纪中叶,他于1992年出版了《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至今福山前辈仍在其学术道路上笔耕不辍,所以我们不妨暂且把老爷子看成是当代的学者。

福山老爷子在其著作中主张“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将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势”。

对于福山先生的看法,我是十分赞成的。

但我并不认为当今美国的社会制度会成为人类社会的终结。

因为美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对于自由和民主的诠释是有偏差的。

我的观点是,就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而言,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隔阂和偏见。

我们一提到资本主义就喜欢翻黑历史,而其实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已经和马克思所批判的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模式大不相同了。

而西方一直以苏联过去的社会模式来作为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其实也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想的一种误读。

应该说,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民众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一样的。

最终,民众共同的关切与需求——人的因素的一致性会战胜意识形态的差异而使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殊途同归。

在通往真正的人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其实两种社会制度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相互的学习。

罗斯福总统挽救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于危难的“国家干预”手段,其实有从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得到启发。

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其实也要归功于师法西方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补课”。

所以,在我看来实现了真正自由和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语义上是可以等同于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

他们所指代的都是一种全体民众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生活富足稳定幸福的社会。

所以,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福山前辈的话是没有问题的。

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独立出来的新兴民族国家在独立出来之后大都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现今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则是凤毛麟角。

这实际上也从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扩张的趋势,只是这种趋势在现今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继续延续就无从知晓了。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各国国民追求民主与自由的趋势将一直延续。

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首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所谓生产社会化就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表现为商品的形式,必须通过在社会上流通才能实现其商品价值。

对于生产者来说,他并不需要商品的使用价值,他通过转让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货币价值,从中获得收益。

而一旦生产了社会不需要的或是多余的商品,这种流通没有实现,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就会沉没,进而导致社会生产力的浪费。

由于生产资料是由私人占有的,商品的生产也是由私人组织的,在社会总体供给——需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周期性的生产过剩。

这种周期性的生产过剩,未必是反映生产力的真实过剩,而往往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统筹规划导致单位时间内逐利式生产超过了社会需求所能消费的水平。

另一个深层的原因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劳动者劳动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

由于这种剥削的存在,广大劳工的薪酬维持在一个相对的低水平,限制了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由于缺乏足够的需求,经济的发展就会出现疲态。

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实际上是资本家开动机器预期着美好收益而销售时则是商品过剩、价值贬抑,为了维持价格重新恢复市场经济秩序,只能通过外销、倾倒、浪费。

从这一点来说,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似乎无可避免,只能通过国家干预进行有限的规避和调节。

其实,福山先生早就说过“美国正在腐朽”之类的论断了。

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民主与自由是缺乏的,而美国的问题是“民主与自由太多了”。

不能恰如其分地践行民主与自由,实际上是对民主与自由的另一种践踏。

归根到底,美国是个少数人的贫穷国家。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典型的民主国家,美国存在过于强大的分权。

当一项决议涉及到跨区域合作或者说广泛的利益相关时,制约的力量是过于强大的。

从正面意义上说,这种力量有效地减少了腐败与错误决策。

但是相应的,过于复杂的政治体系也使行政效率变得尤为缓慢。

美国在依法治国问题上做得完全过火了。

比如要在加利福尼亚州修建一条公路,那么理论上讲4000万公民对此拥有否决权。

那可能最快需要15年时间才能动工。

而说到行政效率,就不得不讲到美国现行的政党制度。

实际上美国一直实行的是多党制,但由于其余的党派缺乏实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所以一直是事实上的两党专政。

而问题也恰出在这两党上。

我们知道,在争取选民的过程中,模棱两可的中间派别实际上是不具备竞争力的。

能够赢得人们信任与支持的,恰是那些极端的党派。

因为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它代表的是谁的利益,并且它不会为了赢得其他的选民而采取过于软弱的妥协。

所以说,两党的分化与上台其实是选民与政党相互选择的结果,是在政治规则与程序下自然演变的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民主党与共和党就是水火不容的两端。

那么问题来了,一旦一党上台了,两党之间如何超越各自的分歧而走向合作。

驴象之争,由来已久。

2011年下半年,美国财政部手头能用来周转的现款只剩约737亿美元,而苹果公司最新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的储备金已经达到764亿美元,比白宫还多。

这就是奥巴马政府今天所面对的财政窘境:钱不够用。

奥巴马力求多借一些钱来应付日常开销,同时提高富人的税负。

共和党控制了众议院,跟这位民主党总统较劲,不肯批,除非政府削减开支,也不能肆意加税。

共和、民主两党不能妥协,这就是美国两党政治今天面对的政治僵局:互不相让,你死我活。

对于美国来说,正是“过多的民主”让真正的民主变成了一场游戏。

对于民主形式的过分重视,增加了各个组织与团体对于政治选举的关注与投入。

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拥有竞争的资本。

恰恰是那些富裕的阶层、杰出的社会精英能够看到民主游戏对于自身的价值,而且他们的竞争力也最强。

这一点在人类社会中其实是由来已久的,早到中国的官商勾结、再到资本主义扩张中的政府特许,一直到今天美国的政治选举。

不同的是,相对于过去的非法、合法但非正义,今天的剥削和独裁是以民主之名。

财团为自己身后的势力寻找利益代言人,注入大量的资金为其宣传造势。

有朝一日,代言人能够功成名就自然要为幕后金主集团的利益背书的。

为数众多的国民在这一场民主的游戏中纵情狂欢,他们为自己是美国这个伟大国家的主人而自豪。

殊不知,美国其实是个属于少数精英的国家,它并非为全体国民服务。

或者至少,它更加倾向于为上流社会服务。

民主如此,自由自然更加不堪。

我们过去讲的自由,由法律确认的人身自由和言论自由等等自由其实是一种消极的自由。

在现代社会,钱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有谁说钱是不重要的,他要么是傻要么是坏,要么他想安慰你。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便越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成为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

与此对应的,社会为他服务的动力就越强,《百万英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也许你觉得自己是个道德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而且也不需要奢侈品消费,你觉得我这话说得不对。

那你可以想想你在乎的人,你还会觉得自由吗?没有钱,你为了谋生,只能选择整日工作忽略了家人。

你也没办法带着家人一起去旅行,给他们富足的生活,日子处处捉襟见肘。

就算这些不重要,那亲人的健康和生命呢,也许一笔钱就能挽救一位亲人的生命。

而没有钱,就是一辈子的痛与遗憾。

贫富的悬殊,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差距,它关乎生命的尊严。

在美国,这种因贫穷导致的不自由是广泛存在的。

过去,我们说美国是个富强民主的国家。

这其实是不对的,至少它不富裕。

美国的贫富格局应该是两穷一富,即政府和多数国民的贫穷,少数精英阶层的富裕。

超过80%的社会财富掌握在不到20%的人手里,少数精英对财富的垄断是可以想见的。

这里面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财政收入,二是教育公平。

为了平衡社会的发展,调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缺陷,强大的国家干预是必须的。

而这种强大,一方面体现在制度与政策为政府权力划定了多大的边界,另一方面就是体现在政府掌握的财富。

而由于资产阶级精英长期把持着政治,他们一直渴望能摆脱政府的束缚,同时希望通过政府来实现对底层人民的控制,所以他们既需要政府来缓和关系又要求“小政府”。

罗斯福新政当初在推行的途中几次差点胎死腹中,便是因为他损害了资本家的短期直接利益。

他甚至坦言他可能是美国最后一任总统了,精英势力之强从中也可见一斑。

要推进国家建设,就必须增加富人的税收,而美国减税的呼声却一直未减。

此外,国家财富私有化的趋势,也影响到了国家的收入。

年年财政赤字,年年举借外债,而预算的缺口依然没办法填上。

没有钱,当然许多便民利民的提案就只能无限搁置了。

再说教育,美国的教育竞争绝不像中国这般恶性竞争,搞学历的军备竞赛。

但是,美国的教育方案其实是愚民教育+精英教育。

就是说美国国民接受的公立学校教育是远远落后于私立学校的。

由于私立学校高昂的学费,大多数美国人只能让子女就读公立学校,当然也就没有竞争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校师资教育的差距,不是凭借个人的努力与兴趣就能弥补的。

由于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自然也就不能得到高薪的工作。

个体的社会阶层就这样一代代固化下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现代公民的财产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私人占有的财产,另一个是国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但就美国来说,私人财富的增长主要是按资分配,国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受到财政收入的制约。

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在生存成本高昂的美国,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只能勉力维持罢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