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及确立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及确立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一)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时间:1640年-1688年。

3.领导阶级(特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4.任务:
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5.代表人物:
克伦威尔。

6.导火线:
xx人民起义。

7.进程:
开始的标志: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主要战役:
xx比战役。

xx: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结束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

8.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为限制xx提供了宪法保障。

9.历史意义: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1775-1783年xx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3.革命任务:
推翻xx的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进程(1775-1783年)。

开端: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建军:
第二届大陆会议建立大陆军;xx:
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转折:
xx加大捷;胜利:
约克镇战役;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重要人物:
xx。

6.重要文献:1787年xx宪法。

7.性质: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8.胜利原因:
华盛顿等的正确领导、军队的英勇作战、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支持、国际支援。

9.历史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以后的xx和拉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三)xx大革命
1.根本原因:
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3.革命任务:
推翻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5.进程(1789-1794年)开始的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xx:
xx专政。

粉碎xx武装干涉:
反法同盟。

6.重要文献:
《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拿破仑《法典》,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7.重要人物:
xxxx、拿破仑。

8.历史意义: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摇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美国内战、日俄改革、
(一)1861-1865年xx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
xx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2.焦点:
奴隶制的存废。

3.导火线:
xx当选为总统。

4.进程:
(1861-1865年)。

开始的标志: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转折:
林肯政府颁布的重要文献《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结果:
北方战胜南方。

6.重要人物:
xx。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1861年xx废除农奴制度改革
1根本原因:
农奴制阻碍了xx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内容:
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3.特点:
在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废除农奴制。

4.性质:
资产阶级改革。

5.评价:
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它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三)1868年xx明治维新
1.背景:
内因———19世纪中期闭关自守、封建落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

外因———民族危机。

2.根本原因:
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4.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5.评价: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