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6]5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同合作
1.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招生就业办公室统筹,二级学院为主,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推进“校、院、专业”三级就业创业工作组织体系,多部门协同合作,以保障就业创业机构、人员、经费和场地“四到位”,以贯彻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个性化的“五化”要求。
2.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
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是全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要切实起到牵头组织、管理督促的作用,定期研究就业创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教务处指导督促专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和建设。
财务处和组织人事处要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所需的经费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教务处、学工处、团委、招就办等多部门统筹,对创业学生的日常管理、流程审批、学业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
鼓励成立与学生就业创业有关的学生社团,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创业导师,组建校、院两级学生就业创业专家服务团。
把创新创业大赛作为重要抓手和助推器,校团委组织好“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教务处组织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招生就业办公室组织好XX省创业大赛以及学校创业大赛,建设和管理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3.明确二级学院职责分工。
二级学院院长或党总支书记是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做好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列入本学院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学院教育教学及专业发展等工作的整体规划,明确方向,划分职责,全员参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工作。
二级学院分管领导要狠抓落实,具体组织协调开展工作。
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负责本学院就业创业管理工作。
专业教师通过日常教育教
学,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教育,利用专业资源和人际网络,为毕业生提供更有效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创业机会。
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全力配合,主动参与到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中。
二、完善制度保障,加强队伍建设
4.完善工作制度。
修定和完善《XX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规定》、《XX 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奖惩办法》、《XX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干事工作考评办法》等管理制度,建立就业创业工作考核的基本指标和量化标准。
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确保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使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5.保证专项工作经费。
建立奖励机制,加大对就业创业工作奖励力度,鼓励全员参与就业创业工作。
学校每年按当年学生学费总额的1%核拨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经费给招生就业办公室,用于开展相关就业创业工作。
学校每年按二级学院当年学生学费总额的0.5%核拨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经费给各二级学院,用于开展相关就业创业工作。
每年核拨20万元作为学校学生创业资金,用于扶持学生创业。
6.加强就业创业队伍建设。
原则上每个二级学院应届毕业生人数500人以内的配备一名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500人的,按500:1配备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并可设立就业创业办公室。
学校每年有计划地选派校、院两级从事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参加培训,将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培训纳入学校、二级学院师资培养计划,支持他们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教学效果。
招生就业办公室针对专职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4个学时。
三、搭建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
7.引进和开发智能化辅助就业平台。
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管理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就业创业数据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就业创业信息网、手机APP、微信等渠道,建立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实施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完善毕业生跟踪和服务机制,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提升就业质量。
8.搭建便捷的校园就业创业平台。
做好校级大型招聘会、二级学院专场招聘会、企业单独招聘会三个层面企业进校招聘的就业推介格局,为学生搭建更加便捷的校园择业就业平台。
招生就业办公室加强统筹和管理,增加建设发布招聘信息专栏,有针对性地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加强企业审核和监管,防范招聘陷阱,切实维护用—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