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

广东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

广东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作者:胡勇军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05期摘要: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提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

在新形势下,广东物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把握机会,规避威胁,促进广东物流业“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SWOT分析广东物流业发展战略一、SWOT分析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

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广东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一)广东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Strength)1、经济实力雄厚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财政收入总量连续20年全国居首,2011年广东财政收入突破1万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000亿元,省级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0亿元。

广东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其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2010年全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46.6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比上年同期增长28.4%。

其中,出口4532.0亿美元,增长26.3%,进口3314.6亿美元,增长31.5%,2010年广东实现外贸顺差1217.4亿美元。

物流业已成为广东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而广东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为物流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运输网络体系完善广东拥有全国最多的国际机场,中国交通大动脉有三纵(京九、京广、京珠)经过广东,另外珠三角港口群港口设施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2010年1—6月,广东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完成了6.53亿吨和768.05亿吨公里,同比增加15.46%和14.49%;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完成2.06亿吨和1714.04亿吨公里,同比增加23.22和24.2%;全省重点港口吞吐量完成5.61亿吨,同比增加21.8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02亿吨,同比增加18.29%;完成集装箱运输2038万标准箱,同比增加22.92%。

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物流系统的建设对于广东省物流系统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广州不仅是华南地区的交通中心,而且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完善的交通设施条件是广东省发展物流业的基础平台。

2010年全球10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广东省的两大港口——深圳港和广州港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七位。

2010 年广州港货柜吞吐量持续高速成长,以年吞吐4.11亿吨的优异成绩跻身世界货柜大港行列。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

由公路、铁路、海港、空港所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3、物流空间布局合理根据广东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到2020年,广州将建设成为中国南方区域国际物流中心。

广州现代物流体系由广州空港、黄埔、南沙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和芳村、白云、增城、番禺、花都五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组成。

各个物流园区的定位准确,分工合理。

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定位为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依托,发展以国际航空物流为主、国内区域物流为辅的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南沙国际物流园区是以发展远洋航运以及相关临港工业为主的区港联动的国际物流节点;黄埔国际物流园区以广州港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广深铁路为依托,发展保税物流、港口物流、铁路物流以及相关物流产业,以近洋国际物流为主的保税区和广州港良性互动的国际物流节点。

4、物流企业不断壮大截止到2010年6月,广东共有25家物流企业获评国家A级企业认证,其中包括5A级物流企业3家、4A级物流企业14家、3A级物流企业6家、2A级物流企业2家。

至此,广东拥有国家A级资质的物流企业总量跃居全国第二。

通过培育、引进和合资等形式,一批现代物流企业迅速发展。

宝供、南方、华新等大型民营物流企业通过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拓展物流基地;一批大型国有商业、交通、邮政企业通过主辅业分离,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

在2010年度全国先进物流企业评选中,全国共有255家企业获此殊荣,其中广东有18家物流企业名列其中。

而且,2010年广东有4家物流企业进入了2010中国物流企业50强,分别是: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排名14;广东省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排名24;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排名33;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排名35。

5、“物联网”发展迅速2011年“物联网”写进政府的工作报告,意味着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视野。

中国已经规划2020年之前投入3.86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的研发。

2011年5月21日,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肇庆致美物流(城市快速配送中心)项目在广东省肇庆市正式启动。

它是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也是广东省打造智慧物流的又一项具体举措。

肇庆毗邻穗、深、港、澳地区,是连接大西南“桥头堡”的重要交通枢纽,已形成了陆路、水路、铁路协调互补、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有官员称,该项目的启动立足珠三角,辐射粤西、粤北物流发展战略,对全省物流企业向转型升级发展、实现“智慧物流”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

该项目通过应用物联网这一技术,利用肇庆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通过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构建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体系,完成由传统城市配送企业向现代智慧型城市配送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广东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Weakness)1、物流人才缺乏物流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机制无疑对物流业的发展潜力具有重要影响。

2011年广东物流人才缺口在60万以上,高级物流人才缺口也在40万以上,而全国缺口超过600万。

广东物流人才培养机构分为三类:一是专门为了获取物流师资格证的培训机构;二是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本科、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三是省属或国家属的本科类院校设置的本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

广东物流人才培养的层次不高,多由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类院校负责物流人才的输出,且管理类的偏多,缺乏高级专业人才的培训。

再加上学校的正规教育中物流专业学科教育发展比较缓慢,缺乏学科的细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培训也比较缺乏。

物流专业资格证教育的结果更是不理想,资格证书因其不能完全、准确地测度物流人才的专业水平,所以物流企业的接受度有限。

2、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比较低《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区域电子商务营运及发展中心建设,构建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但是与国际物流企业相比,很多广东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广东物流企业中95%为中小型企业,利润低、收入不稳定,投资方面重硬件、轻软件,多数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化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障碍。

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化缺失。

由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信息格式不统一、接口不统一,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自成体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平台之间难以对接,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缺乏“交集”。

此外,物流软件市场缺乏龙头企业担当行业标准倡导者,诸如冷链物流等特殊物流标准的制定同样滞后于物流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3、物流成本偏高广东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近18%,远高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

2010年以来,国内物流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涨使得物流业发展趋缓、经营面临困难:一是燃料、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二是综合用工成本大幅上涨 30—40%;三是保管费用上升,土地使用税大幅增加,物流企业负担加重。

4、物流行业集中度不高广东物流企业的实力和层次参差不齐,既有资产超亿、业务范围遍及国内外的大型企业集团,也存在一些无证无牌、无车无场的个体小户。

众多所谓的物流企业中,有的是仅仅有一个空壳的仓库,有的仅有几辆货车,根本谈不上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

一些无牌无证的民营物流企业,由于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占领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扰乱了物流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而由于广州地区物流需求较为分散,且独家需求量不大,致使那些大型物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

而那些普遍存在的中小物流企业则正好与这种小而散的需求相适应,抢占了大部分市场,导致广州市物流业的行业集中度不高。

(三)广东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会(Oppotunity)1、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很大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广州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位于广州保税区内,与黄埔新港实行区港联动。

其主要功能是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国际转口贸易,并对保税物流园区给予税收、海关管理、贸易和外汇4项优惠政策。

2009年制定并实施《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提出,力争到 2011年,基本建成高效便捷、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物流业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区域物流布局逐步完善,初步建立起分工合理的物流节点体系,建设一批枢纽型的现代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物流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009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白云空港、广州港等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带动广东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建设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

这些政策和规划的出台无疑为广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2、网络零售市场“爆炸式”增长,拉动商贸物流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突破1.7亿,电子商务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并成为各重要大省重点扶持产业,发展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较2009年增长97.73%,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

广东电子商务覆盖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诸多行业,广州、深圳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作用非常明显,2010年广东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8000亿元。

网络零售市场爆发式的增长,最大的物流受益者是快递业;而网络零售未来的高速增长有望进一步推动快递需求和与之配套的最后一公里物流装卸、配送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3、城镇化进程带动城市配送物流需求迅速提高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43031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86420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883132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