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猪肉品质的技术措施
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而目前猪肉品质已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从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改善猪肉品质。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饲养管理、环境控制。
(一)饲养优良品种品种是影响猪肉品质的最主要遗传措施。
我国地方品种猪肉品质优于外来品种。
地方猪肉品质的特点是肉色鲜红,系水率强,肌肉大理石纹适中,脂肪含量高,肌肉纤维直径小,肌束内纤维束多,在外来猪种中,杜洛克猪不仅生长快,而且具有较高的肌肉脂肪含量。
此外,杜洛克猪产生PSE等劣质肉的比率很低。
这也可能是杜洛克猪肉口感较好的原因之一。
杜洛克猪为抗应激品种,大约克夏猪、汉普夏猪的发生率较低,长白猪的多数品系发生率较高,而皮特兰猪发生率最高。
我国地方品种资源丰富,尽管生长缓慢,但是肉质较好,风味独特,有些猪场根据市场需要,饲养地方品种或者地方品种的杂交猪,并打出肉质品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通过营养调控改善猪肉品质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猪肉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影响胴体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
猪日粮中提高理想蛋白质水平可显著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背膘厚度趋于下降,胴体脂肪含量也显著下降。
日粮蛋白质的含量要与猪的蛋白质需要量相适应才能获得最大瘦肉生长和较好的猪肉品质。
如果蛋白质相对于能量来说供应不足,瘦肉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就会有多余能量沉积为脂肪,另一方面,如果蛋白质供应过量,过量的蛋白质就会被用作能量源,从而导致胴体瘦肉率降低。
日粮中添加维生素能明显改善猪肉品质。
有些矿物质添加剂使用也可能对改善肉质有帮助。
适当提高口粮中硒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可有效保护贮存过程中肉品质量。
日粮中含砒啶铬200微克/千克可显著降低PSE猪肉的发生率,减轻运输和屠宰过程中的应激。
(三)去势同窝、同一饲养条件的公猪、阉猪及母猪相比较,公猪的瘦肉率最高,其次为母猪与阉猪。
但公猪的肉质比阉猪及母猪差,公猪肉的异味比母猪高。
因此,商品猪场的小公猪应及时去势,以改善肉质。
(四)改善环境注意饲料、饮水、空气的卫生,关注动物福利,尽可能给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做不仅猪生病少、生长快,而且对肉质的改善也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