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放射防护

医疗放射防护


FX200-A型医用诊断X射线机
数字化医用X射线诊疗装置(DR)
计算机放射成像(CR)
多功能X线摄影系统
X线管及基本电路示意图
电源 控制台
高压发生器
X线管
机械装置与辅助装置
X线机结构方框图
聚焦装置 X射线 灯丝
阳极
灯丝电源
阴极 钨靶 原射线 放射的有效锥 毫安表 管 电 流
高电压
X线的产生原理
X线的发生程序是接通电源,经过降压变压 器,供X线管灯丝加热,产生自由电子并云集 在阴极附近。当升压变压器向X线管两极提供 高压电时,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陡增,处于 活跃状态的自由电子,受强有力的吸引,使成 束的电子,以高速由阴极向阳极行进,撞击阳 极钨靶原子结构。此时发生了能量转换,其中 约1%以下的能量形成了X线,其余99%以上则转 换为热能。前者主要由X线管窗口发射,后者 由散热设施散发。
1. 施行X射线诊断检查的正当化 2.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 不超过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任何 单一年份剂量当量最高不超过50mSv,连续从事5年 以上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 公众应低于 5mSv。
目的是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防止非随机效应的发生。
二、 X射线机防护性能GBZ130-2002
四、医用X射线诊断防护操作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 临床医师做好X射线检查的正当性判断,正确掌握其适用范围,并注意查 阅以往检查资料避免不必要的额外检查,合理使用X射线诊断。 医用诊断X射线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根据不同诊断检查类型和需要,选择使用合适的设备以及相应各种辅助 防护用品(包括供受检者使用的)。 参照国际上有关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认真选择各种操作参数, 力求受检者所受到的照射是达到预期诊断所需的最低剂量。 除了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 采用普通荧光屏透视的工作人员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 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 射野进行工作。 进行消化道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避免重复照射,对工作 人员和受检查者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摄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X射线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 摄影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 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 位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通用要求:
1. X射线管必须装在配有限束装置的X射线管套内,构成X射线源组件的 2.
3.
4.
5.
6.
一部分,方可使用。 X射线管组件辐射窗不应比其指定应用所需要的最大射线束所需要的 大。 除了牙科X射线机外,当X射线源组件在相当于规定的1h最大输入能量 加载条件下以标称X射线管电压运行时,其泄漏辐射距焦点1m处,在 任一100cm2区域内的平均空气比释动能应不超过1.0mGy/h。 各种医用诊断X射线机,对于可在正常使用中采用的一切配置,投向 患者体表的X射线束的第一半值层必须分别满足要求。 除了乳腺摄影X射线机外,X射线管组件中遮挡X射线束材料的质量等 效过滤必须符合如下规定: a)在正常使用中不可拆卸的材料,应不 小于0.5mmAl; b)必须用工具才能拆卸的固定附加过滤片与不可拆卸 材料总过滤,应不小于1.5mmAl。 除了牙科X射线机和乳腺摄影X射线机外,投向患者X射线束中的材料 所形成的质量等效总过滤,应不小于2.5mmAl
三、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防护设施要求
1. 2. 3.
4. 5. 6. 7. 8.
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邻室及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 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 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新建X射线机房,单管头200mAX射线机机房应不 小于24m2,双管头的宜不小于36m2。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 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壁应 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天棚、地板应视为相应侧墙壁考虑,充分注意上 下邻室的防护与安全。机房的门、窗必须合理设置,并有其所在墙壁相同 的防护厚度。 机房内布局要合理,不得堆放与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机房要保持良好的 通风。机房门外要有电离辐射标志,并安设醒目的工作指示灯。 受检者的候诊位置要选择恰当,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X射线机摄影操作台应安置在具有0.5mm铅当量防护厚度的防护设施内。 每台X射线机应配备适量的符合防护要求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如铅橡胶手 套、铅橡胶围裙、铅防护座椅等。 各X射线机房内应注意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以及固 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
1.外照射防护基本方法: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2.内照射防护基本方法:降低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降低 表面污染水平;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加速体内放射性 核素的排出。
第一章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
从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 至今,X射线的诊断和治疗就是非常重 要的手段之一。现在医用诊断X射线检 查在整个医疗照射中占很大比重,其 所致公众剂量负担约占全部医疗照射 的80%左右。
医学辐射防护
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孔令丰
医用辐射各分支学科概况
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
X射线诊断学 传统 透视 摄影 造影 断层 数学化 X-CT DSA DR CR
临床核医学
放射肿瘤学
诊断 扫描机 γ 相机 SPECT PET
束 中子 重粒子 介入放射学
近距放疗 后装腔内 组织间 横技术 术中
腔内
插植 放射性 药物
图像存储与 传输系统
影像医学
超声成像
磁共振成像
辐射防护基础
一、辐射防护的目的
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发生,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 慨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辐射防护三原则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辐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三、辐射防护基本方法
X射线透视与摄影技术
1. X射线透视: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荧光作 用进行透视检查,X线穿过受检组织或脏器 将它们投影到荧光屏上,供医生观察和诊 断。 2. X线摄影: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感光性,将 受检组织或脏器显象在胶片上,称为X线照 相。
一、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原则: 根据医用诊断X射线的照射特点,在放射防 护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