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二
第八章--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二
其次,让求助者放松这组肌肉, 并要求求助者与紧张状态比较, 体会放松的感觉;
再次,通过几次紧张和放松的练 习,使求助者逐渐能够自觉放松 这组肌肉。
( 二)系统脱敏
1、主要观点 系统脱敏是行为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主要用于消除各种恐惧症状,如社 交恐怖、广场恐怖和考试焦虑等,求 助者对某物或某事感到害怕、恐惧, 不敢接近。
刺 激
厌恶性 刺激
负增强 正惩罚
负惩罚
正增强:当有机体做出一个行为后, 给予一个需要性刺激,使有机体的该 行为出现的频率增高。
负增强:通过消减厌恶性刺激使有机 的期待行为的出现率增高。
正惩罚:指通过给予一个厌恶性刺激 使有机体的不适应行为逐渐消退。
负惩罚:当有机体做出一个行为后, 它所希望得到的需要性刺激消失,则 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下降。
1.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 2.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 3.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
作用。 4.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
三、治疗方法和技术
行为修正的治疗技术比较系统完 备,大约有数十种,其中比较重 要的八种治疗技术,即放松练习、 系统脱敏、满灌疗法、自我管理、 厌恶疗法、模仿、代币管制和果 敢训练。
泛化:条件反应扩散到类似原条 件刺激的过程,这样,相类似的 条件刺激就可以产生相同的条件 反应。
分化:有机体抑制泛化反应,形 成只对特定条件刺激发生反应的 条件反射的过程。
抗条件作用:如果对一个已形成 的条件反应撤除原有的强化物, 并同时设法使一个条件反应与原 来的刺激建立联系,就会使原有 的条件反应迅速消除。
个案工作的行为修正模式最早被 称为行为治疗。
二、理论假设
(一)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假设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理论假
设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假设 (四)行为修正模式的一般理论
假设
(一)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假设
1、基本定义与内涵
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反射) 又称为反射性条件作用,它以无 条件反射为基础,与中性刺激建 立条件反射。
华生——环境决定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0世纪30年代)
赫尔、多拉德、米勒——探讨条件作 用的各种学习方式(40、50年代)
(二)理论运用阶段
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心理学家沃尔 普,系统脱敏法,成为重要的行为治 疗技术之一。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理论假设
1、基本定义与假设
操作性条件作用(反射),又称 为工具性条件作用,它是指有机 体的某个行为会导致环境发生变 化,并进而影响有机体的继后行 为,
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有机体 就会倾向于做出同样的行为,如 果这种影响是消极的,有机体就
2、基本概念
正增强
需要性 刺激
班杜拉强调,个体观察模仿行为 之后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
① 通过认知系统的整理使相关刺 激线索连接起来;
② 通过观察模仿行为产生替代性 奖赏或惩罚,从而修正已经习得 的行为;
③ 通过观察模仿行为强化已习得 行为。
(四)行为修正模式的 一般理论假设
上述三项理论的基本假设虽然有很 大的差异,但它们在一些基本问题 上的认识却非常相似,综合起来, 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理解:
2、基本概念
固定比率
固定程
强
序
化
程
序 变动程
序
固定时距 变动比率
变动时距
固定比率强化程序:强化物的出现依 据期待行为出现的次数,即有机体在 做出一定数量的某种期待行为后,就 会得到强化物。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强化物的出现依 据一定的时间间隔,而不管有机体期 待行为出现的状况。
变动比率和变动时距分别与固定比率 和固定时距相反,强化物的出现不依 据期待行为出现的次数或者一定的时
反应必须由刺激引发,反映的性 质也由刺激的性质所决定。反应 是后随于刺激出现的,为了使反 映出现,刺激必须先出现。
2、基本概念
强化 消退 泛化 分化 抗条件作用
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的呈现给 予无条件刺激,使有机体形成条 件反射。
消退:当有机体的条件反射形成 以后,由于不再强化,有机体条 件反射的强度就会逐渐减弱,甚 至出现条件反射完全消失的现象。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行为治疗和 神经机能病》,应用交互抑制和反射 性条件作用程序的案例,积极倡导行 为主义心理学。
7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创,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认知在行为学习 中的作用,提出观察学习的方式,形
(三)个案工作运用阶段
史华哲,1975年,《社会个案工 作一种行为途径》,标志着个案 工作行为修正模式的形成。
系统脱敏就是要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 逐渐靠近、接触恐惧对象,这样就可 以抑制或消减求助者的焦虑反应,从 而帮助求助者逐渐克服恐惧症状。
2、基本概念
物质
强 化
社会
物
活动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假设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学 习形式,即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观察学习不同于经典条件学习和 操作性条件学习,它强调认知在 学习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大部分 行为是通过示范、观察和模仿获 得的。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真研究了观察 学习的具体过程和作用,他认为 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阶段:① 注意 阶段,对模仿的行为进行观察; ② 保持阶段,把观察到的行为信 息储存在记忆里; ③再现阶段, 通过自己的行为组合再现观察到 的行为;④ 动机确立阶段,即确 立行为模仿的动机。
第八章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二)
第一节 行为修正模式 第二节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第一节 行为修正模式
一、理论背景 二、理论假设 三、治疗方法和技术 四、运用行为修正模式的主要原
则 五、贡献和局限
一、理论背景
(一)理论产生和完善阶段 巴蒲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0
世纪初期)
( 一)放松练习
1、主要观点
放松练习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雅各布 森(Jacobson)提出的,后经沃尔 普的修正,现已成为最为广泛使 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放松练 习是通过求助者的身体放松缓解 求助者生理和心理的各种紧张, 以克服求助者的焦虑.
2、渐进式紧张松弛放松法:
首先让求助者身体的某组肌肉紧 张,以便使求助者了解紧张的感 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