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马氏体转变
一、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1. 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
(1)马氏体转变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马氏体转变主要为降温转变,过冷奥氏体冷至 Ms温度时 才开始进行马氏体转变。而冷至 Mf 时马氏体转变终止。 Mf称为马氏体转变的终止点(温度)。把马氏体的降温 转变称为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 奥氏体以大于某一临界速度 VC的速度冷却到某一温度, 不需孕育,转变立即发生,并且以极大速度进行,但很 快停止。 由于多数钢的 Mf 在室温以下,因此钢快冷到室温时仍有 部分未转变奥氏体存在,称为残余奥氏体,记为Ar、 rA 或AR。 有残余奥氏体存在的现象,称为马氏体转变不完全性。 要使残余奥氏体继续转变为马氏体,可采用冷处理。
(2)晶体学特征
惯习面为 (111)γ ,晶体学 位向系符合K-S关系。 由平行排列的板条马氏体 组成的较大区域称为板条群。 在一个原奥氏体晶粒内可以包 含几个这样的板条群,通常为 3—5个。一般情况下奥氏体晶 粒尺寸的变化,对板条群的数 量无影响,只能改变板条群的 尺寸。
同色调区是由位向相同的马氏体板条组成的,称为同位向束。 同位向束内马氏体板条是以小角度晶界相间的,而同位向束之间 则是以大角度晶界相间的。
(2)位向关系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征是马氏体与母相之间存 在着一定的位向关系。在钢中已观察到到的有 K—S 关 系、西山关系和G—T关系。 (1)K—S关系 {110} αˊ∥{111}γ; <111> αˊ∥<110>γ
[-111] (110) (111)
[-101]
按K-S关系,马氏体在奥氏体中共有 24种不同的空 间取向。
显然,界面上的原子排列规律既同于马氏体,也同 于奥氏体,这种界面称为共格界面。但不变平面可以是 相界面,也可以不是相界面。
预先在磨光表面上划一直线划痕,相变后直线变 为折线,直线在新相、母相的界面不折断,在新 相晶内不弯曲。 马氏体相变就像形变中的切变一样。切变使得发 生上述宏观形变。而且,在上述相变时,相界面 宏观上不转动,也不变形,所以相界面称为不变 平面。 当相界面为不变平面时,界面上原子既属于新相, 又属于母相,这种界面称为共格界面。由于是切 变共格,也称为第二类共格。 不变平面也可以不是相界面,不变平面就为中脊 面。
(2)晶体学特征
惯习面(225) γ 位向关系为K—S关系 惯习面(259) γ 位向关系为西山关系,可以爆发形成,马氏 体片有明显的中脊。
(3)亚结构
片状马氏体的主要亚结构是孪晶,这是片状马氏体的重要特征。 孪晶的间距大约为 50Å,一般不扩展到马氏体片的边界上,在 马氏体片的边缘则为复杂的位错组列。 一般认为,这种位错是沿 [111] αˊ方向呈点阵状规则排列的螺 型位错。 片状马氏体内的相变孪晶一般是 (112)αˊ孪晶,也发现(110)αˊ孪 晶和(112)αˊ孪晶混生的现象,方向为[11-1]αˊ。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类型有两种: 体心立方结构(WC<0.2%) 体心正方结构(WC>0.2%)
( a ) C 原子在马 氏体的晶胞中可 能存在的位置; ( b ) C 原子在马 氏体的晶胞中一 组扁八面体间隙 位置可能存在的 情况;
马氏体点阵参数与C含量的关系
2、惯习面与位向关系
(1)惯习面
表面浮凸:预先磨光表面的试样,在马氏体相变后 表面产生突起,这种现象称之为表面浮凸现象。
马氏体转变时产生表面浮凸示意图
高碳轴承钢马氏体的等温形成1.4%C,1.4%Cr, 浮凸,直接淬至100℃等温10小时 800×
下图是三种不变平面应变,图中的 C) 既有膨胀 又有切变,钢中马氏体转变即属于这一种。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
1.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1)钢中马氏体的本质: 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间隙式固溶体, 记为M或α′。 其中的碳择优分布在c轴方向上的八面体间隙位置。 这使得c轴伸长, a轴缩短,晶体结构为体心正方。 其轴比c/a称为正方度,马氏体含碳量愈高,正方 度愈大。
(2)、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类型
马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
Fe-23%Ni-3.7%Mn 合金中马氏体等温 转变。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可以 用类似C曲线T-τ等温图来描述。有孕育 期,但等温转变不完全。
二、马氏体转变的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现 象 (1) 马氏体转变时在预先磨光的表面上产 生有规则的表面浮凸 ; (2) 马氏体形成有惯习面,马氏体转变时 马氏体与奥氏体之间保持共格关系 ;
五、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在某些合金中A冷却时A→M,而重新加热时马氏 体又能M→A,这种特点称为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逆转变开始的温度称为As,结束的温度称为Af 。 M→A的逆转变也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As-Af) 进行。 形状记忆合金的热弹性马氏体就是利用了这个特 点。
二、
第五章
马氏体转变
热处理的定义:热处理是将材料通过特定的加热
和冷却方法获得所需的组织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温 度
热 加
奥氏体化
保温
临界温度
珠光体转变
冷 却
贝氏体转变
马氏体化
时间
马氏体的定义
(1)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间隙式 固溶体; (2)马氏体是在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基本特 征属于马氏体型转变的转变产物。
(2) 马氏体转变不完全性
马氏体转变量是在 Ms ~ Mf 温度范围内,马氏体的转变 量是温度的函数,与等温
马氏体转变量与温度的关系
时间没有关系。
爆发式转变时马氏体转变量与温度的关系 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是在零下某一温 度突然发生并在一次爆发中形成一定数量 的马氏体,伴有响声并放出大量潜热。
{110} αˊ∥{111}γ 差 1° <111> αˊ∥<110>γ 差 2°
三、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一)马氏体的形态 1、板条状马氏体
低碳钢中的马氏体组织是由许多成群的、相互平行排 列的板条所组成,故称为板条马氏体。板条马氏体的亚 结构主要为高密度的位错,故又称为位错马氏体。 板条马氏体是低、中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 铁系合金中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低碳钢中的 典型马氏体组织如下图
不同的片状马氏体 内部亚结构是不同的 ,可 以将其分为以中脊为中 心的相变孪晶区和无孪 晶区。孪晶区所占比例 与马氏体的形成温度有 关,形成温度越低,相变孪 晶区所占比例越大。
铁碳合金马氏体类型及其特征
特 征 惯 习 面 状 马 氏 体 片 状 马 氏 体 ( 111) γ ( 225) γ ( 259) γ K— S 关系 K— S 关系 西山关系 位向关系 (111) γ ∥ ( 110) α (111) γ ∥ ( 110) α (111) γ ∥ ( 110) α [110] γ ∥ [ 111] α [110] γ ∥ [ 111] α [211] γ ∥ [ 110] α 形成温度 Ms >350 ℃ Ms ≈ 200 ~ 100 ℃ Ms<100 ℃ <0.3 1~ 4 合金成份 1.4~ 2 %C 0.3~1时为混合型 板条体常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 凸透镜片状(或针状、竹 同左,片的中央有中脊。在两 平行排列成群。板条宽度多为 叶状)中间稍厚。初生者 个初生片之间常见到“ Z”字 0.1~0.2μ ,长度小于 10μ 。一 较长,横惯奥氏体晶粒, 形分布的细薄片。 组织形态 个奥氏体晶粒内包含几个板条 次生者尺寸较小。在初生 群。同位向束内板条体之间为 片与奥氏体晶界之间,片 小角晶界,板条群之间为大角 间交角较大,互相撞击, 晶界。 形成显微裂纹。 位错网络 (缠结) 。 位错密度随 宽度约为 50Å 的细小孪晶,以中脊为中心组成相变孪晶区, 含碳量而增在,常为 0.3~0.9× 随 Ms 点降低,相变孪晶区增大。片的边缘部分为复杂的位 亚结构 12 3 10 cm/cm 有时也可见到少量 错组列。孪晶面为( 112 ) α ,孪晶方向为 [11-1]α 。 细小孪晶 . 降温成核,新的马氏体片(板条)只在冷却过程中产生。 -7 长大速度较低。一个板条体大 长大速度较高,一个片体大约在 10 秒内形成。 约在 10-4 秒内形成。 无“爆发性”转变,在小于 50%转变量内降温转变率约为 Ms 小于 0℃时有“爆发性” 转变。 新马氏体片不随温度下 形成过程 1%/℃。 降均匀产生, 而由于自触发效 应连继成群地(呈“Z ”字形) 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大量形 成,伴有 20 ~30℃的温升和响 声。 板 条
三、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
实验测定出母相与新相成分一致 ; 马氏体形成速度极快,一片马氏体在5×10-55×10-7秒内生成; 碳原子在马氏体和奥氏体中的相对于铁原子保持不变的间隙位置 。
四、马氏体转变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马氏体转变时马氏体与奥氏体存在着严格的晶体学关系: 1、位向关系
(3)亚结构
亚结构主要是高密度的位错缠结构成的位错胞,位 错密度可高达 0.3 ~ 0.9×1012/cm2 ,板条边缘有少量孪 晶。从亚结构对材料性能而言,孪晶不起主要作用。
2、片状马氏体
形成片状马氏体的钢和合金:出现于中、高碳 钢中、高Ni的Fe-Ni合金中,WC>1.0%
片状马氏体的形成温度: MS≈200~100℃(WC≈1.0~1.4%) MS<100℃(WC≈1.4~2.0%)
(2)西山关系 {110} αˊ∥{111}γ ; <110> αˊ∥<112>γ
按西山关系, 马氏体在奥氏体中只 有 12种不同的空间取 向。
K—S关系与西山关系的关系
西山关系与 K-S 关系相比,晶面关系相同,晶向 关系相差5°16’
(3)G—T关系
1994 年, Grenigen 与 Troiano 在 Fe-NiC合金中发现,马氏体与奥氏体的位向接 近 K-S 关系,但略有偏差,其中晶面差 1 度,晶向差2度,称为G-T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