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马氏体转变(一)

3马氏体转变(一)

内蒙古工业大学 3
近年来,由于实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使人们对马氏体的结构以及马转变的 特征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许多现 象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因此 而推动了热处理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发 展,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 的是在热弹性马氏 体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形状记忆合金。
内蒙古工业大学 4
总之,一个世纪的马氏体及马氏体相变的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 32
二.片状马氏体
在中、高碳(合金)钢及Fe—Ni(大于29%)合金 中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 对碳钢来说,一般当碳含量小于1.0%时是与板 条状马氏体共存,而大于1.0%时才单独存在。
高碳钢中典型的片状马氏体组织
内蒙古工业大学 33
二.片状马氏体
相邻的马氏体片一般互不平行,而是呈一定的 交角排列。它的空间形态呈双凸透镜片状,故 简称为片状马氏体。由于它与试样磨面相截而 往往呈现为针状或竹叶状,故也称为针状或竹 叶状马氏体。 又由于这种马氏体 的亚结构主要为孪 晶,故还有孪晶马 氏体之称。
/
惯习面 {557}γ {557}γ 、 {225}γ {225}γ {225}γ 、 {259}γ {259}γ {111}γ {225}γ {111}γ
亚结构 位错 位错及孪晶 位错及孪晶 孪晶、位错 孪晶、位错 层错 位错及孪晶 层错
组织形态 板条状 板条状及片状 板条状及片状 片状、凸透镜状 凸透镜状 ---板条状及片状 薄片状
第3章 马氏体转变
1.掌握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2.马氏体的组织形貌,物理实质及其 机械性能; 3.了解一些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的有 关学说和模型。
1
序言 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已进行钢的淬火。出土西汉 墓刘胜剑具有淬火马氏体组织。但是当时,只 有技术,没有科学。
到19世纪中叶,索拜(Sorby)首先用金相显 微镜观察到淬火钢中的这种硬相。1895年法国 人Osmond将其以马滕斯 (Adolf Martens)命名 为马氏体(Martensite)。 1926-1927年Γ.Β.库尔久莫夫等用X-射线技术测 得钢中马氏体为体心正方结构。并认为马氏体 是碳在a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内蒙古工业大学 14
2.2马氏体相变的无扩散性
马氏体相变的无扩散性试验依据为:
1)马氏体相变无成分变化,仅仅是晶格改 组。 2)马氏体相变可以在相当低的温度下进行, 而且转变速度极快。例如,Fe-Ni合金,在 -196℃,一片马氏体的形成约需5×10-5~ 5×10 -7 秒。在如此低的温度下,转变速度 极快,说明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转变。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 bcc(α /) 锈钢 高锰钢, hcp(ε / ) Fe-Mn(13~25%Mn)
板条状和片状马氏体,还有蝶状、薄板状 及e (六方)马氏体。
内蒙古工业大学 28
一.板条状马氏体
低、中碳钢及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 Fe—Ni合金中形成。 每个单元的形状是窄而细长的板条,并 且许多板条总是成群地、相互平行地连 在一起,故称为板条状马氏体,也有群 集状马氏体之称。
9
处于a – Fe点阵八面体空隙位置的碳原子,与 水平方向相邻铁原子的距离为0.707a(a为点阵 常数),与垂直方向上相邻铁原子的距离仅为 0.5a。
因此,必然有使点阵向垂直方向膨胀和向水平 方向收缩的趋势,结果便造成立方体的c轴伸 长,a轴缩短而成为体心正方点阵。c/a称为正 方度或轴比。
内蒙古工业大学
15
2.3有一定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2.3.1位向关系
新相和母相界面始终保持着切变共格。 因此,相变完成后,两相之间的位向关 系仍然保持着。 位向关系有:如K-S关系、G-T关系、西 山关系等。
内蒙古工业大学
16
(1)K-S关系
{011}a ' {111}g ; 111 a ' 011 g
马氏体的正方度取决于其碳含量,即马氏体碳 含量愈高,其点阵中被充填的碳原子数量愈多, 则正方度便愈大。
内蒙古工业大学 10
c a0 a
a a0 — 马氏体的碳含量(重量百分数); c a 1 g a0 — a Fe的点阵常数(0.2861 nm);
a , , g — 常数:a 0.116 0.002, 0.013 0.002,g 0.046 0.001
内蒙古工业大学
29
一.板条状马氏体
亚结构主要是高密度位错(约0.3~0.9×1012cm-2), 故也称位错马氏体。 板条状马氏体与奥氏体的晶体学取向关系符合 K—S关系,惯习面为{111}g,不锈钢中这种马 氏体的惯习面为{225}g。
内蒙古工业大学
30
一.板条状马氏体
(a)
(b)
用不同腐蚀剂显示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 (a)Fe-23.8Ni合金(硝酸酒精腐蚀); (b)Fe-24.5Ni合金(先用硝酸酒精腐蚀,再用 NaHSO3水溶液腐蚀)
内蒙古工业大学 23
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如下:
(1)表面浮凸现象和切变共格性无需扩散性; (2)马氏体相变的无扩散性;即无论间隙原 子还是替换原子均不需要扩散,即能完成 相变
(3)新相与母相具有一定的晶体学关系(取 向关系和惯习面);
(4)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和不完全性。 (5)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内蒙古工业大学 2
20世纪20年代以来,马氏体相变是金属学最活 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发现不仅钢中存在马氏体 相变,而且在有色金属及合金,陶瓷材料中都 可发生马氏体相变。 1930年,Γ.Β.库尔久莫夫和G.萨克斯(Sacks)首 先测得Fe-C合金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保持一定 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即K-S关系。 1933年,R.E.迈尔(Mehl)测得在中、高碳钢 中马氏体在奥氏体的{225}g 晶面上形成,并将其 称为惯习面。 1934年,西山测得Fe-Ni合金马氏体相变时存在 一定的位向关系,并称为西山关系。
内蒙古工业大学 18
(3)G-T关系
{011}a ' {111}g 差1 ; 111 a ' 011 g 差2

内蒙古工业大学
19
2.3.2惯习面 马氏体转变时,新相和母相保持一定位 向关系,马氏体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开 始形成,此晶面称为惯习面。通常以母 相的晶面指数表示。 钢中马氏体的惯习面随着含碳量和形成 温度不同而异,有:(111)g, (225) g, (259)g 。
内蒙古工业大学
{111}g晶面族中每个晶面上马 氏体可能有6种不同的取向, {111}晶面族可能有4种晶面, 故马氏体在奥氏体中总共可 能有24种取向。
17
(2)西山关系(N-W)
{011}a ' {111}g ; 011 a ' 211 g
{111}g晶面族中每个晶面上,马氏体可能有3种不同的 取向, 故马氏体在奥氏体中总共可能有12种取向。
内蒙古工业大学
6
§3-1 马氏体相变的特征 及定义
7
1.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由于马氏体是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的, 故马氏体与奥氏体的成分(碳含量)完全相 同。 Fe-C合金的马氏体是碳在a -Fe中的过饱 和固熔体,通常以符号a ’或M来表示。
a - Fe是体心立方点阵,其熔碳量极少 (仅为0.01~0.02%)。当发生马氏体转变时, 奥氏体中的碳量即全部保留在马氏体点 阵中。
内蒙古工业大学 8
图为马氏体的晶胞模型。(a)图表明,碳原子在 点阵中分布的可能位置是a - Fe体心立方晶胞 的各棱边的中央和面心处,这些位置实际上是 由铁原子组成的扁八面体的空隙。
奥氏体中最大碳含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其原子百分 数为9%,10个铁原子中约有1个碳原子,5~6个晶胞分 摊1个碳原子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25
新概念:
1 马氏体相变: 原子经无需扩散的切变位移,进行不变 平面应变的晶格改组的相变,称为马氏 体相变。 2 马氏体: GB7273-1999:钢铁或非铁合金中通过 无扩散切变共格型转变(马氏体相变) 形成的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内蒙古工业大学
26
§3-2 马氏体的形貌及物 理本质
钢的化学 成分和热 处理条件
显著 影响
马氏体的组织 形态、内部结 构和显微裂纹 形成倾向
27
钢中马氏体物理本质的复杂性
钢种及成分(wt%) 晶体结构 低碳钢,<0.2%C 体心立方 中碳钢,0.2~0.6%C 高碳钢,0.6~1.0%C 高碳钢,1.0~1.4%C 超高碳钢,≥1.5%C 18-8 不锈钢 体心正方 体心正方 体心正方 体心正方 hcp(ε )
内蒙古工业大学
22
2.5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在某些铁或非铁合金(如Fe—Ni、Ag—Cd、 Ni—Ti等)中,奥氏体或母相→冷却→马氏体, 而马氏体→重新加热→奥氏体或母相。这就是 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这种逆转变的开始温度称为As点,终止温度称 为Af点,通常,As点温度比Ms为高。 对钢来说,马氏体被加热时在温度尚未到达As 点的过程中即已发生分解(回火) 。只有在采取 极快速的加热,使之来不及分解的情况下才会 发生逆转变。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
2.3.2惯习面
1 2 3
碳含量小 于0.6%时
碳含量在 0.6%~1.4% 时
碳含量在 1.5%~1.8% 时
(111)g
(225) g
(259) g
随马氏体形成温度的下降,惯习面有向高指数变化的 趋势。由于惯习面的不同,将会带来马氏体组织形态 上的变异。
内蒙古工业大学 21
2.4马氏体上式所 示的关系对许多合 金钢也适用,并可 通过测定c/a来确定 马氏体的碳含量.
内蒙古工业大学
11
2. 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2.1表面浮凸现象和切变共格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