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6岁幼儿认知规律

3-6岁幼儿认知规律

精心整理
3-6岁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记忆
想象
思维
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但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重复,也多遗漏。

他们通常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

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

观察受情绪影响较大。

(二)记忆具有无意性、暂时性、情绪性
3-4岁幼儿还未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因此有意识记较弱,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

他们的记忆还很难服从于某一有目的的活动,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

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自然而然地记住。

3-4岁幼儿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弱,记忆内容在其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3-4
3-4
3-4
3-4
关系。

但由于直觉行动思维缺乏词的中介,因此它具有狭隘性(思维的范围)、表面性(思维的内容)和情境性(思维持续的时间)的特点,还不可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和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3-4岁幼儿往往认为事物的概念和规则是固定的、单一的、不变的。

由于认知局限,有时会表现出执拗甚至违抗。

二、教育要点
(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

3-4岁的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夯实认知基础的作用。

对幼儿来说,不能指望通过阅读图书、通过成人讲述就可以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


比如
,
,促进
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求知欲和稳定兴趣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重视对幼儿好奇心的研究与培养。

首先,成人应尊重并鼓励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有求知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意识到自己受到关注、鼓励和支持,更会激发其好奇心的发展。

成人切不可因为幼儿关注的问题过于简单或奇怪而加以漠视或嘲笑。

其次,成人回应幼儿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对于定向性的问题(如那是什么?这叫什么?)可以直接回答幼儿,但对于有逻辑关系的以及其他较复杂的问题,成人则要注意引导幼儿去思考,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答案(不要在意答案是否正确)。

第三,成人应该正确对待幼儿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性行为。

由于幼儿的好奇心理而
1
,而不4
子参观一些小发明。

(二)如何看待3-4孩子的无意谎言?
3-4孩子的谎言通常是无意撒谎,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感受器官的发展还不协调,更不完善,又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反映容易走形。

圆的说是方的,红的说是白
的,是常有的事。

这是幼儿缺乏概念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必要的知识经验的缘故。

这种情况下,孩子把鸭说成鹅,就不能算撒谎。

有时,由于幼儿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孩子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端着空杯子,假装喝水:“妈妈,你看我喝的多干净!”当幼儿惧怕什么或希望有什么时,又不能摆脱它或得到它,便会以想象来代替现实,从而取得心理平衡。

你说:“啊,喝的真干净,
1
2
3
4
(一)感知觉精度提高
从4岁起,幼儿就开始具有辨别物体细微区别的能力。

例如他们能逐渐能分辨混合色,区分各种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

对早、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于昨天、今天、明天也开始有所了解。

听觉的精确程度也有所提高,表现在对声音差别的感受能力上已有明显进步,对远距离物体的辨别力也开始发展。

(二)有意记忆发展,抽象记忆萌芽
4-5岁幼儿已经能有意识地记住成人要他做的事情。

例如,父母带他去游乐场之前,要求他记住游乐场都有些什么,回家后他能清楚地说出来。

这时,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已能记住经多次重复讲述给他听的故事。

4-5岁幼儿已开始能记住较为抽象的事物,例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老师或家长教的某个词,都能较为顺利
4-5
4-5
已经可以进行逻辑思维了。

二、教育要点
(一)鼓励幼儿发现事物的异同
比较是思维发展的基本过程。

人对事物的认识常是通过比较来实现的,将事物加以比较,就可能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创造出事物之间的关系。

4-5岁的幼儿已经产生了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的意识。

1、提供操作比较的机会。

要让幼儿动手摆弄,这样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2、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除了要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外,
,再要
同?
3
岁是
性。

1
2
3、记忆过程中要尽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加。

多种感官的参与可以使大脑神经联系广泛,大脑对丰富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时,获得的印象全面、清晰,有助于加深记忆。

4、交给幼儿正确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归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自我复述法等。

5、及时复习,巩固记忆。

三、特别关注
(一)如何对待孩子的怪问题?
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的过程,是孩子探求未知、开启智慧、认识周围世界的必经之路。

然而,有时孩子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成人也不是百科全书,样样都懂,但是,成人千万不能指责或回避。

1
2
用具,小锅、小碗、小家具,木工玩具;各种交通和运输工具,大卡车、消防车、警车等;各种组装玩具,积木,建筑模型,七巧板等;各种棋类,如跳棋、五子棋等。

3、激发幼儿数学兴趣和科学爱好的玩具:计算器、学习机、电脑、遥控汽车、电子积木等。

4、培养兴趣、陶冶性情、发展审美能力的玩具:电子琴、铃鼓、木琴等。

5-6岁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特点
(一)感知觉具有系统性、概括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5-6岁幼儿
5-6
5-6
细节,还会在不破坏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对故事的细节程序做更改。

(三)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概括能力有所发展,他们的想象活动中开始出现一些创造性因素。

他们的想象就不再完全按照成人的描述或指示,而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

这种创造成分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建造、造型活动中表现得最
充分,不仅内容日益丰富,想象的距离也日益扩大,不仅能重复反映在家庭或幼儿园里发生过的事情,而且还会想象发生在公园、公共汽车、医院等公共场所发生过的事情。

5-6岁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使他们能预见到活动的进程,如在游戏之前能想象出游戏的情节,商定游戏的规则,分配游戏的角色。

在画图时,能先构思在动笔,在内容
5-6
5-6
标志之一。

5-6岁幼儿的想象力十分活跃,几乎贯穿他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早期培养。

1、鼓励幼儿进行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在玩过娃娃家的游戏中,幼儿模仿生活中的场景,把半个乒乒球当作“小碗”盛饭,拿两根棍子作“筷子”,把沙子想象成“饭”,他们可以以物代物,一物多用。

2、续编故事。

让幼儿续编故事,可以激发他的思维,发展他的想象力。

但老师或家长应当注意,不要要求幼儿编得一定跟故事的其余部分一样,只要合情合理,能够自圆其说就行了。

3、添画。

家长可以给幼儿画好一个几何图形,让他根据想象进行添画,如幼儿再添画几个三角形就形成了“松树”,加一横成了“翘翘板”。

此外,鼓励幼儿根据意愿画
4
2
3
?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会使大脑就会积极活动。

幼儿提出问题,父母可以和他一起讨论、解释。

父母也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4、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面对幼儿的问题,不要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帮助幼儿寻找解答的方法,启发幼儿分析问题、查找资料的方法。

5、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在幼儿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父母应引导幼儿并与幼儿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三、特别关注
(一)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好吗?
1
2
投球、套圈等。

3、智力型玩具:利于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如:拼图板、插塑积木、铁积木、橡皮泥、组装玩具、科学模拟玩具、电子积木玩具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