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教案设计

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对照:汕头南生百货大楼之前世今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南生百货公司创立、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脉络,对城市近现代的历史变迁有整体的认识。

2.能力目标: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史料收集、分析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历史的本质,追寻历史的真相。

学生能够掌握访谈法的基本操作,整理记录口述历史。

3.情感目标:在调查研究的过程,加深对家乡历史的认识,进而能够认识到家国命运息息相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自主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历史考据的基本方法,并培养一种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2.难点:图片资料时间的考据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多方印证。

三、活动设计(一)课前准备:1.在活动课前两周,分发任务清单(见表1),全班按四个主题,分成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探究活动。

表1 任务清单2.每个小组给自己的团队起一个有意义、有代表性的名字。

学生最后定名为(鸿鹄组、奋斗组、追梦组、圆梦组)(二)课堂展示导入:南生百货影像资料教师:课前的视频,应该会唤起在座各位老师很多的回忆,这座曾经的承载了很多城市记忆的建筑,在我们心中,是一座永恒的地标,但在不了解它历史的学生心中,或许就只是残垣断壁的破旧建筑。

所以我们定下了今天这个探究的主题,用两周的时间,带领孩子们追溯这座建筑的历史。

感谢807班的孩子们你们在过去两周中,和我一起收集资料,提出你们宝贵的疑问,也收获和发现了有趣的知识。

今天的舞台是属于你们的,是你们展示你们成果的时候。

所以,先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学生活动:活动一:主题汇报,每两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由代表同学上台汇报其调查的主题。

主题一:南生百货历史背景和周边环境南生百货,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

说到南生百货,就要从汕头开埠说起。

我先考考大家,还记得汕头开埠和哪一个条约有关吗?(《天津条约》)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开放了14个通商口岸,汕头便是其中之一。

开埠后,帝国列强纷沓而至,随后市区“四安一镇邦”和“四永一升平”的商业格局逐渐形成。

1873年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在汕头设立分局,开通汕头-新加坡航线,1904年修建潮汕铁路,促进了汕头对外和对内交通的发展。

汕头成为潮汕、兴宁梅州以及赣南、闽南的贸易中枢。

“辛亥革命后,1921年汕头设立市政厅。

……1922年,汕头市政厅开始着手编制“市政改造计划””,后于1926年获省政府批准”。

【2】为了让大家20世纪初汕头市区的地理概念有一个认识,我给大家找到一张民国15年的汕头地图。

(展示地图)民国15年,即1926年,这张地图反映的是“市政改造计划”规划中的汕头。

我们来看看当时汕头的地图,这条在地图上标注,是中山路。

看到这条路的名字,大家会想起哪位历史名人?(孙中山)接下来,我们来猜一猜,ABC这三个地点,哪个是南生百货所在的片区?(对了是C片区,A是石炮台,B是今天的中山公园)。

我们来看放大图,这是小公园,这是南生百货。

这是四永一升平(现在还有流传的潮汕俗语——四永一升平,过去最有银),这是四安一镇邦。

可见,当时小公园一带,已经形成浓郁的商业氛围,这是促使南生百货选址在此的原因之一。

公园商圈的形成,还与当时的市政规划密切相关。

“1926年后,汕头市政厅对老市区进行规划改建,划分出工、商、居住、游乐等功能分区,其中商业区规划用地约占了80﹪……改造后的小公园街区呈放射状……街区条条街道通码头,既方便上货、下货,又宜行宜商。

街道两侧商铺为骑楼……,具有独特的汕头商埠风格。

”(展示骑楼照片——前是商铺,后是仓库,楼上住人,美观实用)大家觉得骑楼的建筑风格是中式的还是西式的?(展示两张西式样的图)中西合璧是南生百货周边建筑群的特色。

图山水——松柏代表高尚的气节图鲎——大家觉这些海洋生物为什么会出现在骑楼建筑上?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汕头的地理位置?(临海)我们的收获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1. 汕头开埠和政府的市政规划,对城市的商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南南生百货在小公园创建.2. 近代开埠以来,西风东渐,但传统的人文理念并未因此而消失。

我们的问题:南生百货的周边环境,会给南生百货带来哪些影响。

还有哪些历史契机,促成南生百货创立?请下一组同学给予我们解答。

参考文献:【1】【2】《汕头老城区历史建筑具备保存价值》,汕头金平政务网摘自《汕头日报》。

主题二:南生百货的创建与建筑特色汕头人口中的南生百货,全称“南生贸易公司,于1932建立。

是由梅县籍印尼华侨李柏恒、李耀宗等人集资50万大洋建设的,后由李海烈接手。

一、二楼是经营洋杂百货,三、四楼是中央酒楼,五、六楼为中央旅社,七楼还设有西餐厅,员工达三百多人,可谓盛于一时。

上一组同学留给我们的问题:还有哪些历史契机对南生百货的创立有帮助,我们收集材料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做出下面推测:一是在此前出现“实业救国”的口号下,政府主张兴办实业,发展工商业,鼓励华侨投资;二是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华侨资金回流参与城市建设。

上一组同学的第二个问题,时代背景和周边环境,对南生百货会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经营内容,二建筑理念。

我们先来看看地图(展示地图),地图上,这个地方是密集的居民区。

因此,经营百货,符合消费需求。

再远看小公园全景,我们会发现,南生百货接近码头,商旅往来频繁,因此经营餐饮和旅店行业是非常适合的。

由于汕头开埠,外贸便捷,更为南生百货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呈现南生百货广告“统办环球货品,搜罗中华国产”,国货的丰富,与实业救国的提出相关。

环球货品,说明开埠后外贸繁荣)刚刚上一组同学还提到,南生百货周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我认为,受时代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南生百货建筑本身,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了这几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其一,在南生百货的塔楼,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三角形装饰。

其实,三角形在中国传统建筑是极其少见的,中国风水迷信认为,三角形带有煞气。

中国古代建筑喜欢的是方和圆,取天圆地方之意(比如我们吃饭的筷子)。

但在西式建筑中,三角形反而被经常运用,如罗马神殿(点击出现图片),因为三角形在西方文化中代表一种稳定的结构。

南生百货设计,明显受西方文化理念的影响。

其二、南生百货的窗户也颇有特色。

它运用了彩色的玻璃和拱形结构。

我们来对照一下,彩色玻璃在广州西关的近代建筑中也有使用,但是广州的窗户,还是保留了四四方方的传统形状,而南生百货的窗户,更接近于西方建筑的造型设计。

南生百货内部配置非常的先进。

大家看下这两张图片,能猜出这是什么吗?给大家个提示,南生百货可是有七层呀.....对了,就是电梯,每一层电梯的纹饰居然都是不一样的。

刚刚说了那么多南生百货西化的特点,但是从细节入手,我们也发现了它中式的痕迹。

如这些圆形的窗户。

对照苏州园林和顺德清晖园的窗户(点击图片),我们是否发现,它们非常的相似。

透过窗框,营造了一种中国画的效果。

最后,我们来看这张图,这是南生百货最高建筑的局部,上面刻的纹饰叫回纹,是一种由原始纹饰雷纹演变而来,粤文化中,是对雷崇拜的一种反映。

我们大胆推测,因为南生百货楼层较高,容易引发雷电灾害,所以把这种回纹装饰在建筑上,具有乞求平安的内涵。

这也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想法。

我们的收获:1.在读图对照中,我们培养细节观察的能力。

2.对东西建筑的特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南生百货有电梯、电灯,还找到了灯火辉煌的照片。

那么,当时汕头的电力供应是怎样的呢?主题三:南生百货兴衰与历史印记我们先来回应上一组同学的问题,当时汕头的供电状况如何。

根据调查,1908年,澄海人高绳之招股集资20万元,在汕头永平路尾(今永平路176号)创办了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也就解决了南生百货的用电问题。

【1】南生百货创立之后,经历了发展的辉煌时期。

但1939年,南生百货却将大件货物迁往梅州。

大家来看照片(呈现照片),根据照片,大家可以判断,这次搬迁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对,日军侵华战争),1939年6月21日,汕头沦陷,南生百货的经营受到了阻碍。

抗战胜利后,南生百货调整股东,扩大资金,生意又兴隆起来。

1955年公私合营,1958年5月改名汕头市百货大楼。

【2】改革开放后,南生的龙头地位,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初。

后因城市东扩,人口东移,百货大楼日渐萧条,至2003年完全停业。

在收集南生百货的照片时,我们在照片中发现了这几个变化:一、招牌的变化;二、宣传标语的变化;三、周边人流的变化。

招牌的变化:大家先来看这三幅图:第一幅是日军占领期间的,我们发现,这里的几个字虽然看不清楚,但明显不同于最初的“南生贸易公司”,我们推测,这是日军部分改变了这里的用途,所以名称有所改变;但这个时候还保留了最先“南生公司”的名称。

公司合营之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看到,南生贸易公司几个字被遮挡了,两处招牌都被改为“百货大楼”;改革开放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思想更新,所以南生贸易公司这几个字又重见天日。

标语的变化:南生百货是汕头的地标建筑,所以反映重大事件的标语,总会出现在该建筑上。

如我们收集到的有“大跃进万岁”“毛主席万岁”、满满的语录——你可以推测出,这是经历着哪一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接下来这张图片,你会发现图片南生百货周边哪个建筑不见了?。

(南生百货前面的亭子不见了)这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亭子作为破四旧被毁掉了。

接着,文革结束了,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下面这张照片,我们推测是改革开放初拍摄的。

我们的推测的依据是:照片上,我们看到“保障供给”,说明物质还不丰富,又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字样,1978年,前重要领导人华国锋出版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专著,标语应该是配合这一时期的宣传。

后经其他档案途径,证实了我们的推断。

另外,据调查,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先公园亭的位置建造假山,而该照片上,我们还没看到假山。

(点击显示图片)这张是1985年后假山已经建造起来的场景。

还有一张照片的时间,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我们在民生档案节目中,找到了一张标注1997年10月拍摄的照片。

但是上面的标语,经过我们仔细辨认后,是“向关心支持故乡建设的海内外乡贤致敬”。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标语呢,我们翻找了当年的汕头大事记,发现1997.11.10,汕头林百欣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落成典礼;11月18日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首次在汕头举行,标语应该是为了配合这两大盛事的,且小公园亭的落成是在11月12日。

所以,我们推测照片上所标时间有误,照片应该是11月拍的。

人流的变化:战争期间,人迹罕至;建国后,虽经历政治运动,小公园依然是人流集中地,而改革开放后,更人头涌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