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是需求曲线的某一点需求的变动是指由该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变动,比如消费习惯、工资变动等等,在图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由该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表现为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之间的关系当预期未来价格上升时,人们需求的变化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下一时期上升时,就会增加该商品的需求,反之,则会减少。

互补产品之间价格变化与需求曲线的变化:互补产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其互补品的需求下降。

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需求价格弹性计算需求价格弧弹性计算:Ed=-(△Q)/(△p)×[(p_1+p_2)/2 /(Q1+Q2)/2]点弹性计算:Ed=-dQ/dP×P/Q厂商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关系TR=P×Q 即总收益=销售单价×销售数量(需求量)①结论:结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适宜于降价销售。

②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为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即适宜于涨价销售。

边际效用的含义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记为MU.. 边际效用函数:MU=△TU(Q)/△Q 当△Q→0时、MU=dTU(Q)/dQ(十一)生产成本的变化与供给曲线的变化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的影响因素:商品价格,生产价格,技术水平。

在技术水平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上升,会使得商品利润减少,从而使得商品供给量减少。

(十二)恩格尔定律(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2)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国家或家庭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

(十三)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含义: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类型: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弹性、完全无弹性(十四)无差异曲线的理解:含义: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假定每个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就是说,其斜率一定为负。

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即当某种商品为中性物品或令人讨厌的物品时,无差异曲线才表现为水平的或者垂直的,甚至是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

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换句话说,较高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

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这是因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如果相交,就会产生矛盾。

只要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无差异曲线就不可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十五)购买商品的总数和支付货币的总效用的关系。

关系:相等(十六)消费者剩余的理解: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取决于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一下,市场价格以上的面积表示。

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剩余面积越大,表明该国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越低,继而表明该国的社会福利越好。

(十七)政府价格政策的后果(1)最高限价:(a)含义:以稳定,公平为目的,限定某种商品的最高价格,此时的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b)后果:供不应求(2)最低限价:(a)含义:支持某种商品,规定某种商品的最低价格,此时的价格总是高于市场价格(b)后果:产品过剩(十八)不便投入要素内容:在短时期内,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区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生产者,在短时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就是不变要素投入。

如机器。

厂房。

生产者,在短时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变要素投入,如劳动,原材料,燃料。

(十九)边际产量的概念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假设商品x的生产要素有两种:A和B ,当B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A,可以带来产量增加1,(比如A是劳力,B是机器设备)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市场上一单位生产要素A的价格。

假如增加A带来的是产量是增加2,则相应的边际成本是1/2生产要素A的价格。

(二十)四大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廿一)总产量TP曲线和边际产量MP曲线的关系在短期,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发生变化时,要注意区别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对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影响。

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TP=(L,K)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APL=TP/L或AP=TP/Q,这里的Q代表的是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

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MPL=D TPL/D L,MP=dTP/ dL ,MP=D TP/D Q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

第三,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是该点对应的平均产量值;总产量曲线的点与原点的连线和总产量曲线相切时,则该点对应的要素的平均产量最大。

(廿二)MP曲线和AP曲线的关系同上(廿三)TP、AP、MP的变化顺序(1)TP:持续增加至最大产量而后下降(2)AP: 持续上升而后持续下降(3)MP: 上升至最大值,然后下降,直至负值(廿四)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研究的范围概念: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表现: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某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大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特征: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必然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廿五)生产函数的理解含义:生产函数:每个时期各种投入要素的使用量,与利用这些投入所能生产某种商品的最大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表明了厂商所受到的技术约束。

Q= f(L,K,N,E)式中,各变量分别代表产量、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一般的简化为:Q = f(L、K)类型:1、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函数的通常形式是Q=aL+bK , 其中Q是产量,L、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常数a、b>0。

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min{ cL,dK },其中Q是产量,L、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常数c、d>0。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因为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具备了经济学家所关心一些性质,它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和应用中都具有一定意义。

函数的通常形式是Q=AL^αK^β,其中A、α、β为三个参数,且0<α、β<1。

(廿六)发散性蛛网模型蛛网含义:蛛网模型(Cobweb model) 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类型:收敛性蛛网、发散性蛛网,稳定性蛛网发散性蛛网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

(廿七)短期与长期的划分短期是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廿八)工资与劳动供给的关系工资增加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如果继续增加,则劳动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廿九)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解含义: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即购买者和销售者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结构。

按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的观点,完全竞争就是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竞争。

特点: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由于市场上有为数众多的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购买份额或销售份额,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购买量或总销售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好比是一桶水中的一滴水。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买与不买,或卖与不卖,都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影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量。

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