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中的物理

体育中的物理

体育中的物理
第一课时
一、举重中的物理知识
在举重比赛中,运动员上场之前总要
在手上擦些“白粉”。

这些“白粉”是镁粉,
擦过之后,可增大手与被握物体的摩擦,
减少运动中的失误。

千万不要以为举重只
是“一举之功”的“力气活”。

这个短短几
秒钟之内的“举手之劳”却包含了最丰富
生动的物理学、生物学知识。

有人把举重的要诀归纳为“近、快、低”。

从提铃到举起,都要求杠铃尽量贴“近”身体纵轴,否则便会因重力和惯性产生的力矩导致身体失去平衡。

让杠铃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或接近两脚形成的支撑面中心,有利于发力并减少无用和有害分力,并充分发挥身体的杠杆作用。

杠铃重心上升的S形曲线应尽量靠近支撑面中心垂线,弧度越小越好。

“快”的价值在于以爆发力赋予杠铃足够的加速度和上升高度。

优秀运动员提铃时,杠铃垂直上升速度约为1.6米/秒,出现“超重”现象。

发力峰值达到人铃重量之和的1.5倍以上。

而迟缓的“生拉硬拽”必然导致事倍功半,是举重动作的大忌。

“低”的要领在于发力后体位迅速下降。

由于提铃高度不可能与肩平齐,而只能拉到腰部,这时必须赶紧“放下身段”,“屈尊下就”,充分利用宝贵的零点几秒时间,抢在杠铃下落之前将胸部转入横杆之下并将它稳稳接住。

人体重心下降速度之所以能够超过自由落体,是因为用力向上提肘时,反作用力能够使下蹲加快。

剩下的事便是靠着强大的两腿和躯干力量站立起来了。

举重选手最动人的姿态要数高高举起杠铃的瞬间了,如果说双臂形成的V 字象征胜利,那么这种V型姿势确实和胜利大有关系。

因为较宽的握距有利于减少需要举起的高度。

这里服从的原则还是一个“低”字。

为什么每个运动员的挺举成绩都毫无例外的高于抓举成绩?原因在于抓举要求不能停顿,需要一气呵成,而挺举却能分成两个步骤,不仅减少了杠铃一次上升的必要高度,而且身体能得到休息和调整。

举重是靠瞬间爆发力取胜的高强度无氧运动。

需要调动腿、腰、背、肩、臂
等全身肌群的力量。

发力时运动员屏息憋气、青筋怒张、瞬时血压能蹿升到300毫米汞柱以上。

二、跑步中的物理知识
短跑运动员在短跑时要换穿短跑运动鞋,这种鞋的底部安有小钉,运动员在高速奔跑时,小钉可以扎进跑道,有效地防止运动员打滑摔倒。

跑步越向内跑道,跑的越快,这是向心力的缘故。

跑到终点后,会继续前进一段路程,这是惯性在起作用。

三、游泳中的物理知识
游泳穿“鲨鱼衣”在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特殊的游泳衣──“鲨鱼衣”。

穿这种游泳衣的目的是减小运动员与水之间的摩擦,提高成绩。

四、跳高、跳远中的物理知识
跳高、跳远运动员往往选择体重较轻的人参
加,这是因为跳高、跳远时要克服重力做功。


跳的越有力,跳的越远,这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
互的。

五、拔河比赛中的物理知识
两队拔河时,手长久握住绳子会发烫,这是摩擦生热的原因。

在拔河时尽量要降低重心,这是因为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

地面越粗糙越有利,因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两队势均力敌时,绳子处于静止状态,二力平衡了。

第二课时
六、球、投篮、乒乓球、足球等球类中的物理知识
(一)铅球投远
速度:速度快,瞬间爆发力,投得就远。

因为初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投掷的也越远。

我们查阅书本知识知道S=v2Sin2a/g,当a不变v越大S也越大。

当v不变时,a=45°时,S最大。

(二)投篮:角度成450角投进的成功率较高
距离越近,投进的成功率。

碰板时,几度打过去,会几度弹回来。

查阅相关的知识我们作出的解答是:在碰板中,若以几度打过去,就会以几度返回来,这
道理与光的反射定律是相似的。

对于投篮距离越近,投中率越高,是因为球在前进过程中还一边不断地下落,若距离近一些,下落的距离也会小一些,这样命中率也就大了。

(三)乒乓球中的物理知识
接球,击球时球从运动→静止,静止→运动。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球击中网,网会发生变形。

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当乒乓球瘪了,放入热水中一烫,就会恢复原状。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从高出落下,再回升,势能→动能→势能。

越高的地方落下,转化成的动能越大,被反弹上去越高。

(四)足球中的物理知识
1.球越滚越慢。

在球场上踢出的球越滚越慢,最终停下来。

这是因为踢出的足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滚动;而在运动方向上只受到了滚动摩擦力的作用,这个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阻碍足球滚动,使球越滚越慢,所以球最终停止运动。

2.守门员接球。

当队员大脚射门时,球速可以高达100千米/小时。

如果守门员用胸部停球,那么胸部所受到的冲力将高达1500牛;如果用手接球,冲力要减少到500牛。

这是因为通过手臂的运动可使球的制动距离延长3倍的缘故。

3.守门员扑点球。

守门员扑点球时,扑住的成功率一般只与守门员的判断反应能力有关,为什么呢?因为点球的位置距球门只有9.15米,射门时球速可以高达100千米/小时,这样球到球门的时间大约是0.32秒,而人脑的反映时间大约是0.6秒,这样足球到球门的时间就会远远小于人脑的反映时间,所以守门员根本没有时间调整自己的意识,因此点球的扑住与否跟守门员对进球方向的预先判断直接有关。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们在看点球大战时,球明明向球门左边飞去而守门员却扑向右边就不足为奇了。

4.运动员绊倒时前倾。

快速奔跑的运动员被对方运动员的脚或身体绊住时,都是向前倾倒。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人的下半身由于被绊住而停止了运动,上身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奔跑的运动员绊倒时向前倾倒。

5.喷雾疗伤。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相互碰撞跌倒后,常看到运动员双手抱腿,在地上翻滚。

这时,队医就会迅速进场,从药箱中取出一只瓶子,对着球员的伤痛处喷出一股白雾,一会,伤员疼痛消失,就可以重新入场比赛了。

实际上这是因为瓶中装的是“冷气雾镇痛”,它是由氟氯甲烷配一些镇痛治伤药组成,这种药液从喷嘴喷到伤处时,迅速汽化成雾状。

由于汽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运动员受伤处温度将急剧下降,血管收缩,神经麻痹,于是痛感就很快消失。

6.弧线球的形成。

我们在看球时,经常听到解说员说:球在空中划着美丽
的弧线,直挂球门死角。

那么球为什么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呢?那是因为运动员在踢球时,用脚的内侧或外侧摩擦球使球在空中水平方向运动,这样就造成了球的水平两侧的气流速度大小不一样,根据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空气对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力的大小也就不一样,所以球在前进的同时,还在与球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发生弯曲,从而造成了“美丽的弧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