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大豆的生长发育讲解

第一章 大豆的生长发育讲解


落。这些元素应适当补充。
第四节 大豆植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一、茎秆诸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二、荚粒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一、茎秆诸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和茎粗等是株型和 繁茂性的性状,这几个性状与产量相关。
试验表明,大豆产量与株高,分枝的相关系数分别 为0.364*和0.537*,均达到5%显著水准。

每荚粒数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变异幅度较
小的性状。每荚粒数本身并不是产量高的决定
因素。鉴于每荚粒数多的品种大多叶形细长,
故近年许多研究者重视研究叶形对大豆产量的
影响。
二、荚粒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 从总的趋势看,披针形叶片品种, 3~4粒荚较多,个别有5粒荚者;叶片椭 圆形品种,2—3粒荚较多,卵园形叶品 种2粒荚更多。
3.38—8.32mg粒-1d-1之间。

大豆百粒重增长规律可以用Logtstic 方程
加以表达。

开花后20天前,增长速度缓慢,开花后
20—40天增长速度开始增加,期间粒重增长占
总粒重的70—80%,单粒重最大日增长量为
7.51mg。以后速度又开始变慢。
第三节 大豆的结荚习性、坐荚和花荚脱落
一、大豆的三种结荚习性

有限结荚习性大豆,主茎较发达,上下粗
细相差不大,株不高,节间短,顶部叶片大,
冠层封闭较严,主茎和分枝顶端为有限花序,
因而主茎和分枝的顶端有成簇的花或长花序。
有限性大豆始花晚,花期短,开花后不久即基 本中止生长。

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的各种性状均介于无
限和有限类型之间,除主茎和分枝顶端有较多
(四)增花保荚的措施

选用株型收敛的品种,建立通风透光良好的群体
结构,可减少花荚脱落。

近年来亚有限性、尖叶型品种受到重视,其着眼
点也在于增花保荚。

采用良好的栽培措施:

配方施肥,保证适量的养分供应。

氮、锌是吲哚乙酸合成所必需的,Ca是细胞壁果
胶酸钙的重要组分,缺乏这三种养分,易加重脱落;

缺硼常引起花粉败育,导致不孕和果实退花或脱
第一章 大豆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大豆营养器官的建成 第二节 大豆繁殖器官的形成 第三节 大豆的结荚习性、坐荚和花荚脱落 第四节 大豆植株性状与产量相关
第一节 大豆营养器官的建成
一、种子萌发和出土 二、根的形成和生长 三、茎的形成和生长 四、叶的形成和生长
一、种子萌发和出土
(一)种子萌发出土过程
据李育军等对东北地区1910个春大豆品种(系) 萌发期抗冷性测定,种子发芽最低温度因品种而异, 并与原产地气温有很大关系:
8朵花。
二、开花顺序和花期长短
• 大豆的开花顺序是非常复杂的,不同人在 不同地区观察结果也不尽一致。

其共同点有:

①不同生长习性大豆的开花顺序确有不同,
无限性大豆从较低节位始花,有限性大豆始花节
位较高。

②有长花序的节位一般在长花序(主花序)
上的花开完或接近开完时,叶腋花(副花序)
才开放。

③短果枝上和种子的形成
• (一)荚果的形成 • 从受精之时起,子房开始发育成果
实——荚果。 • 张秋荣研究表明:开花后10天,荚
长在1.2cm左右,此后1周内荚长增长迅 速,每天平均增长0.4cm左右,以后增长 速度明显减慢。开花后40天左右,荚长 达到最大值。
三、大豆荚果和种子的形成

董钻观察证实,豆荚长度增长有一个快速
期,时间约在开花后18-39天之间,不同生长习
性品种的日增长长度各不相同。

荚宽的快速增长期也在开花后18-39天之间,
平均日增长量品种间也有所不同。

荚的厚度是随籽粒灌浆而增加的,时间偏
晚。
三、大豆荚果和种子的形成
• (二)种子形成

关于种子增重过程已有很多研究,不同品
种、播期的单粒种子干重积累速率变动在
材料,没有4粒荚;

②下部为阔叶,上部为窄叶的材料,大部分(74%)为4粒荚;

③上、下部均为窄叶的材料,全部为4粒荚。

④在F1代材料中,有的虽不具有窄叶,却也少数出现4粒荚。

由此可见,决定4粒荚有无的因素,并非仅窄叶形而已。我国
南方大豆品种中,也不乏圆叶多荚粒者。

另产量与各种性状的相关性是受环境条件制约的,相关分析
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
脂肪先降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淀粉通过磷酸化作用而降解为葡萄糖。
• (三)播种深度对出苗的影响
• 大豆播种深度—般以3—4cm为宜, 主根长度随播深变化不大,而侧根数量 则随着播深的增加而减少。
• 正常年份大豆播深4cm时产量最高, 多雨年份3cm为宜,干旱年份以5cm为好。
二、根的形成和生长
一、大豆的三种结荚习性 二、大豆花序性状和坐荚方式 三、大豆的花荚脱落
一、大豆的三种结荚习性
大豆结荚习性经历了无限性 、亚有限性 、有限性 的演变过程。
无限结荚习性大豆,茎杆越向上越细,植株高大, 节间较长,叶片越向上越小,主茎和分枝顶端无限生长, 越往顶端花和荚越少越小,顶端具有一个一粒或二粒小 荚。无限性品种始花早,花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同步时间长。
91cm以上为高,81—90cm为较高,61—80cm为中 等,41—60cm为较矮,40cm以下为矮。
但大豆株高因受环境条件影响而产生很大变异, 日照长度对其影响较大。高纬度地区品种引种到低纬 度地区种植,株高可降低1/2。
四、叶的形成和生长
大豆出苗后第3天第一对真叶展开,再过9—10天第1 三出叶展开;6—7天后第2三出叶展;5—6天后第3三出 叶展;此后大约每3—4天展开一个三出叶,直至“封 顶”,所需积温77℃左右;
(二)花荚脱落的原因

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花荚脱落受植株体内几种激
素的调节和控制:

其中吲 哚乙酸(IAA)在浓度较高时抑制花荚脱
落,相反则促进花荚脱落。

乙烯(Eth)能诱发果胶酶,纤维素酶的合成,提
高其活性,从而促进离层细胞壁溶解,引起花荚脱落。

脱落酸(ABA)促进花荚脱落。

赤霉素(GA)有抑制脱落的作用。
黑龙江材料,6℃下第11天发芽率达50%以上的品种数 占32.8%,吉林和辽宁省分别为25.3%和20.9%。
故大豆种子在田间条件下,当播种层地温稳定在 8℃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0—80%时,播下的大豆 种子即可萌动。大豆种子萌发前吸收种子自身重的 120~140%的水,之后进行胚根的伸长过程。
出叶的快慢除受温度影响外,还与植株发育时期有 关。呈现慢—快—慢的表现。
观察结果还表明,大豆叶一经出生即迅速伸展,至 第4—5天达到生长高峰,接着减慢。从出叶到定长约需9 天左右。
叶片从出生到衰亡的天数不等,下部5—6片叶约为 30天左右;中部10片左右叶约为60—70天;上部5—6片 叶多在40—50天。
第二节 大豆繁殖器官的建成
一、花和花序的发生 二、开花顺序和花期长短
一、花和花序的发生

大豆花芽分化的早晚,因品种和环境条件
而异。早熟品种、无限性品种,花芽分化较早`;
晚熟品种、有限性品种,花芽分化较晚。北部
品种南移,或播种期推迟,花芽分化提前;反
之,则延后。日照长短对大豆花芽分化影响最
大,短光照利于早分化开花,长光照则相反。
通 过 对 48 个 品 种 研 究 表 明 , 大 豆 茎 粗 在 8.001±1.742mm范围内,由细至粗,单株产量也随之提 高,茎粗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二、荚粒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多数研究者研究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荚
数呈正相关,且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单株产量
与单株荚数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准。
二、开花顺序和花期长短

大豆的花期长短因生长习性而不同,无限
性品种持续期较长,从26天直到46天不等。有
限性品种较短,从12天到29天不等。亚有限性
品种居中,由23天到38天不等。

开花期长也是一个优点;开花期短甚至
“突发式开花”是有限性品种的弱点,一旦在
花期遇旱或其他恶劣条件,可能带来较大损失。

一、花和花序的发生

大豆的花序可能出现在主茎或分枝的顶端,也可
能出现在中上部茎节的叶腋内。

大豆的花序属于总状花序。

根据花序轴的长短和花的数目,可将花序分作三
种类型。

长轴型,花序轴长10cm以上,每个轴上着生10-40
朵花。

中轴型,花序轴长3-10cm,每个花序着生8-10朵
花。

短轴型,花序轴较短,在3cm以下,每花序着生3-
结果可以借鉴,但不宜套用。
• 问题一:试论述大豆花荚脱落的生理原 因及防治措施。
• 问题二:试论述大豆产量与植株性状之 间的关系。
三、大豆的花荚脱落
• (一)花荚脱落是一种自然现象 • 大豆花荚脱落的比例很大。 • 无限性品种落花多,有限性品种少,早开
的花脱落少,晚开的花脱落多。 • 落花最多,落荚次之,落粒最少。 • 故要想“开多少朵花,结多少荚”是不可
能的,也可以说是一种适应性表现。不同的种、 不同生长条件下花荚脱落率有很大差异。
• (二)坐荚方式

坐荚方式指豆荚着生方式。

坐荚方式决定于花和花序类型。

无限性品种植株中部结荚较多,属中层结
荚型;

有限习性品种荚多分布在植株上层,属于
上层结荚型;

亚有限性品种植株结荚均匀,属于均匀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