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与建筑的融合方式

自然与建筑的融合方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年第 10 卷第 10 期
自然与】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成为现今研究建筑形式和空间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基于研究各类有玄奥理论包装、形态各异的 建筑类型,指出这类建筑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人文情结。本文从传统建筑以及 现代建筑出发,解析了建筑形成和流行的历史以及社会根源,同时归纳了现代的地景建筑、柔体建筑和表皮建筑等不 规则建筑类型和他们的设计手法,认为随着人类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认识深化,以及科技的技术支持,表现自然意象 是未来建筑发展一种重要方向。
术在建筑的运用,使 非 线 性、扭 曲 面 等 很 多 难 以 计 算 和 分 析 的问题都得以解 决,空 间 也 不 必 受 形 体 的 约 束。 目 前,现 代 的自然意向的建筑也越来越多,建筑实现的手法以及形态与 传统的建筑不尽相同,并且就这些现代的自然趋向的建筑而 言,他们差异性也 很 大,但 他 们 之 间 有 一 个 共 通 性 就 是 形 态 的不规则性,这也是由神奇的大自然的丰富以及不规则所决 定的。但建筑与自然结合意向并非现代建筑才开始,从传统 的建筑结构到现在的形态和空间,使建筑和自然从起初的结 合关系升华为融合。
石头,以单数为美,在石头周围用工具刨出水波样的纹路,就 好像是自然的水面所产生的波纹扩散开来。比较经典的枯 山水位于京都隆安寺: 低矮的院墙围出的空间中,洁净而具 有整齐纹路 的 白 砂 铺 地,白 砂 中 有 五 组 十 五 块 石 头 坐 落 其 中,围墙外是色彩 鲜 艳 的 树 木,衬 托 着 这 枯 山 水 散 发 出 更 浓 厚的禅宗的“空寂”的魅力,纯净朴实,为人们在尘嚣中打造 一片净土。坐在这样的庭院前,心中再多的烦闷也会一扫而 空,灵魂与自然融为一体。
而禅宗运用在设计中也是设计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果不了解禅宗,那么我们便不能很好的理解日本设计。
从 我 们 熟 悉 的 日 常 用 品 来 看,如 床 与 沙 发 这 类 常 见 家 具。日本虽说一直沿用直接被褥铺在榻榻米上入睡的习惯, 但是越来越多的现代家庭选择保留一间和室( 榻榻米) 而主 卧选择用床。一般家庭所选择的大部分是原木色这样的贴 近自然的颜色,在样式上也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工痕迹。又如 茶具,碗筷,这 类 小 东 西,可 是 在 设 计 师 眼 中 却 并 无 轻 视 之 意,而是郑重的加以研究,运用独特的禅味结合先进的科技, 带给使用者看似毫无设计却是处处流露着设计师缜密心思 的物件。例如 MUJI 的产品,非常简约,但是又不简单。同样 的产品给不同年 龄 阶 层 的 人 使 用,并 无 任 何 不 便 之 处,更 难 得的是不同的人在使用时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来产生新的 功能或者发现其其他的价值。这就是 MUJI 所倡导的禅宗的 “空”,就好比一个容器,可以装进任何东西,放进去什么它就
【参考文献】 1. 伍斌. 和风禅味[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佩玲,黄亚纪. 日本的手感设计[M]. 上海: 上海人民出 版社,2011 3. 冈仓天心( 日) . 茶之书[M].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4. 季爱琴. 日本文化中的禅[J / OL]. 2000
【关键词】自然空间; 建筑形态; 人文融合 【作者简介】李亚楠( 1986. 9 ~ ) ,女,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
一、引言 在经济、社会迅 速 发 展 的 二 十 一 世 纪,建 筑 在 满 足 基 本 的功能需求的同时,最大化的与自然融合是建筑设计前进的 的主流方向之一,将 自 然 环 境 引 用 到 城 市 及 建 筑 空 间,使 居 住在现代化城市的人们更多地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成为建筑 存在的目的之一。就中国而言,传统建筑无论从建筑形态还 是建筑的取材用料都是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秀典范,给我们提 供了一个与自然结合的传统方式。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人们 多元选择的需求,不再要求建筑就是规矩的形体。数字化技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1.(10).10
·155·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年第 10 卷第 10 期
二、传统建筑与自然的结合意向 在古代,东方社 会 的 建 筑 则 较 多 地 产 生 木 结 构 的 建 筑 , 风格柔和优美,这种建筑似乎更能体现古代人与自然相协调 和谐的关系。中国古代建筑,不管是民居还是宫殿或者是宗 教寺庙和道观等建筑,大多数都还是能顺应自然与地理的环 境而建造构筑。尤其是宗教寺庙建筑,虽然它们大多建筑在 名山大川的环境 之 中,但 是 都 能 与 山 水 相 融 合,它 们 或 依 山 或傍水,掩映于绿 树 丛 林 与 溪 涧 岩 石 之 间,人 文 与 自 然 交 相 辉映。 传统乡村住宅跟自然山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讲究水 的经营,进水畅通,出水封闭,财源才能滚滚而来。获得世界 文化遗产之称的 红 村,把 水 穿 过 每 家 每 户,甚 至 于 庭 院 里 的 堂屋之前; 贵州侗族村口的廊桥,既是交通要道,可以做买 卖,又可以进水。 传统建筑的特点是运用当地的传统材料,建造适合当地 环境的建筑,做到功能与环境的高度统一。譬如乡村用石头 修的桥,这种自然 美 不 仅 表 现 在 石 头 上,而 且 表 现 在 不 同 的 建筑上。梁是我们水平结构很重要的构建,工匠把两边稍微 的尖一些,形成圆的,我们叫“月”,这既省工,又美观。功能 与艺术的统一不仅表现在乡土建筑上,同时也表现在乡土环 境,村民的用具、服饰、生产等方方面面。 三、现代建筑与自然的结合方式 ( 一) 现代建筑表现自然的趋向。近年来人们对现代化 的建筑进行反思,什么样的建筑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 舒服、自由。通过反思,出现了后现代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就 是要从当地的文 化 出 发,将 建 筑 扎 根 于 当 地 文 化 的 土 壤 中。 现代化的建筑无论放在北京、香港、纽约都可以,后现代的建 筑离开了当地的文化就会失去建筑的生命力,地域性成为与 自然融合的有力方式,而这也正是传统的表现方式。 与此同时,一些异与常规建筑的不规则形态的建筑拔地 而起,不规则建筑 并 非 仅 是 空 间 形 态 的 怪 异,退 去 那 些 玄 妙 的建筑思想和作者的激情之后,会发现其中也隐含着作者的 自然意象,正是这种自然意象将建筑与其他学科的思想联系 起来。这种意象表 现 为 对 自 然 地 貌、现 象、物 体 的 一 种 模 仿 和借鉴,将建 筑 师 对 自 然 的 理 解 和 情 感 用 建 筑 语 言 表 现 出 来。使高技术包裹下的建筑空间,在强烈刺激人们感官的同 时,也使人能体验到自然的某种形态或气氛。在当今常见的 不规则建筑中,有 地 景 建 筑、柔 体 建 筑、表 皮 建 筑、仿 生 建 筑 等若干类型。 现代建筑中的地景建筑、柔体建筑与表皮建筑。在信息 时代,建筑师在使 用 这 些 传 统 方 法 的 同 时,比 较 重 视 把 来 源 于自然的灵感运用到现代建筑的空间中,将自然意象融入到 建筑的灵魂,在较深层次上探索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地景建筑的概念由 FOA 首先提出。其设计的横滨国际 客运码头,它从 自 然 地 貌 中,探 索 建 筑 空 间 新 形 态。 同 时 也 通过借景、对景等 方 法 虚 拟 地 引 入 自 然 景 观,从 而 与 周 围 环 境对话。这种 空 间 体 具 有 混 沌 的 形 式 与 结 构,连 续 但 不 统 一,具有生命体的 特 征,即 把 不 同 的 功 能 卷 进 一 个 充 满 循 环
是什么。 由此可见禅宗对于日本艺术与设计的影响是非常深远
的,更难得的是消 费 者 也 同 样 具 备 禅 宗 的 思 维,这 使 得 消 费 者与设计者在思想的传达上并无障碍,极大的有助于民族文 化与设计的完美结合与推广。
到此我们再来反观一下我国的设计。 关于民族文化与设计是老生常谈而又不能很好的解决 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设计师们正在积极的寻找一 条道路,可以兼顾 文 化 与 现 代 感,从 而 走 出 具 有 自 己 特 色 的 民族风设计,而不是一味的学习日本或者欧美国家。我们的 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的内容值得发掘,除了汉文化,还有许 多少数民族的文 化 需 要 我 们 去 注 意,这 些 都 是 文 化 的 宝 库, 是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日本漆器设计师木村浩一郎说“没 有传统基础,无法生成前卫表现”,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本民 族的文化精髓里寻找出路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