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析现代城市的建筑与景观融合
浅析现代城市的建筑与景观融合
景区内功能布局合理,交通流线顺畅。游人通过主要出入口 配的复式种植方式,对不同区域进行合理的植物配植。
进入景区,汽车通过专用坡道进入停车场。主路贯穿园区与各个
道路两旁种植高 大 乔 木 及 常 绿 树,如 垂 柳、栾 树、雪 松、冬 青
区域路相接,形成完整的道路网。停车场内设置人行通道,方便 球等; 水系周围种植扶芳藤、连翘、碧桃、覆盆子、荆条等灌木使游
示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推广生态理念、推广节能环保科学知识。
4) 绿色建筑体验区。
6 园路系统设计
园路宽度控制: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整个公园中道路系统分 三级设计: 主路: 5. 0 m ~ 7. 0 m; 支路: 2. 5 m ~ 4. 0 m; 小路: 0. 9 m ~ 1. 2 m。
7 空间景观分析
游人出入景区,人车分流。
人能亲近水面,依 托 地 形 的 起 伏 布 置 红 瑞 木、木 槿、榆 叶 梅、西 府
9 景点创意
海棠等形成由低到高的视线走廊; 在水域中布置水生植物,如菖
1) 艺术文化中心。 该区位于公园中 部,是 园 区 的 核 心 地 区,由 艺 术 文 化 大 厅 和 两幢旧建筑改造 及 新 建 筑 的 综 合 体,提 供 文 化 情 景 的 场 所,成 为
谈、娱乐的空间。并考虑夏日遮阴、夜晚照明、休息座椅等,同时 用天然材料,如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
考虑无障碍设计。充分考虑游人的视觉感受,利用地形营造愉悦 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
视线的绿色空间。在设计中展示生态林带为城市带来的厚利,展 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 景观设计意向
1) 景观风格定位: 城市中的自然回归。远离自然的人们渴望 自然,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如果能够使其部分地回归自然,让人们 能以此感受自然,让 这 块 土 地 上 的 植 物 越 来 越 丰 茂,形 成 一 片 湿 润、清新的小气候,引来各类野生鸟类来此安家落户,让小鸟与人 类和平共存,为周边的人们带来福祉,那是最好的结果,而不是追 求简单几何化的图案。
蒲、满江红、黄金莲、水蓼、灯心草等,努力将园区营造出魅力的自 然环境。
11 结语
城市资源的对接平台及发展思想的解散地。围绕中心大厅从空
在嘈杂的社会背 景 下,我 们 将 努 力 建 造 出 真 正 的 绿 色 建 筑,
间上分割出下沉艺术广场和独立庭园,以增强文化艺术与人的亲 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然生态、环保节能为中心,倡导健康新生活,
YANG Yi-peng Abstract: Taking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ultural ecological park in Beijing as the example,from aspect of space·ecology·context·human,it explores the blending of modern urban buildings and landscape,which tries to combine the buildings with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 result,it fully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nature,ecology,health,low carb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ulture,and forms the new urban oasis. Key words: modern city,urban oasis,green buildings,landscape,low carb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1 基本概况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占地约 315 亩,是一座集自然生态环境 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统一体,同时也是对外的开放性城市公园。
2 针对现状问题的设计策略
1) 将约 200 亩的拆迁地还原景观绿化,使用微地、植物林带
1) 形成丰台区标志性的核心景观,提升形象出入口。2) 塑造 生态公园,打造北京丰台的“后花园”,以期改善小环境。3) 为忙 碌紧张的生活提供休闲场所、供短暂休憩的公共空间。4) 装点城 市街区,使其具有隔离、装饰街道的作用。
环境; 4) 以道路的分布方式明确空间的开放程度,以控制人流以 新,分享自然,通过人与自然对话,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及保护林地。
5 设计原则
3 规划设计目标
1)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绿色建筑体验区和自然生态展
人们共同期盼: “树木郁郁的小森林、憩园、下沉广场等,可以 示区,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多样性的自然或近自然植被覆盖的
3) 二轴线交汇处: 中部是艺术文化中心,是园区的核心地,将 成为城市资源的对接平台及发展思想的解散地。
8 功能流线组织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 康、适用和高效的 使 用 空 间,与 自 然 和 谐 共 生 的 建 筑。 该 体 验 区 位于园区西部,在 改 造 建 设 原 有 水 系 的 基 础 上,由 五 个 独 立“岛 屿”组成,充分考虑人的视觉感受,利用地形营造绿色空间的视线 走廊。每个“岛屿”上的建筑体量都利用太阳能、水源热泵、温泉 及其他新型低碳环保材料,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 空调,此外根据自 然 通 风 的 原 理 设 置 风 冷 系 统,使 建 筑 能 够 有 效 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用水可使用中水 处理系统。要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1) 南北向景观轴线: 由园区主入口、艺术大厅、下沉广场及文 化艺术中心形成了一条南北向景观主轴线。
2) 东西向景观轴线: 现景观轴是原公园景观的再延伸: a. 东 部为现有公园的入口集散区。b. 中东部为自然生态展示区,是自 然景观与环保型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体。c. 西部为绿色建筑体 验区,充分利用各 种 可 循 环 资 源,节 约 低 耗,为 人 们 提 供 健 康、适 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收稿日期: 2011-07-06 作者简介: 杨艺鹏( 1981- ) ,女,助理工程师,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38·
第 37 卷 第 26 期 2011 年9 月
山西建筑
可能多种庭荫树、采用可渗透砖铺面。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 动态。采用现代艺术风格的玻璃金字塔入口,不仅反映北京不断
2) 景观特征创意: 地域化的现代城市绿色建筑及景观岛屿的 融合。将低能、健康、环保的现代城市绿色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隔离来往车辆的干扰; 2) 借助微地貌变化,利用地形,形成景观绿 “空间·生态·人·文脉”的城市绿洲,依托现状,构建内部、建施 岛,让绿色建筑远离喧闹; 3) 利用植物形成主景观带,营造生态小 外部景观绿化系统,让居民最大化的融于自然环境之中,吐故纳
戏水的湖面、文化艺术中心等等。一块完全人造结合自然的景 地面和水域,景观具有自然特征。在中心区域以及建筑周围,大
观,四季皆美,春天嫣红嫩绿、夏天阳光璀璨、秋天枫红似火、冬天 量群植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与水体一起成为低碳生活体验基
银白萧索。”就像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状态那样,在此设计中我们 地。在其周围林带及林下草坪以其足够的宽度以及层层叠叠的
该展示区位于园 区 东 南 部,生 态 展 厅 的 南 侧,其 主 要 是 重 视
充分考虑各空间的性质、功能以及所服务的人群,尽力做到细致、 和利用自然环境( 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 创造良
完善、合理解决各种活动的空间组织,公园内的新建及改造建筑 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设置太阳
XUE Qing-hu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building space,gradually researched elements of architectural space,and respectively elaborated the influence of pointlike,line,face shape,form,simple sense and lighting six elements to the expression of building,so as to produce guiding role to the space design and express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Key words: building space,element,architectural design
将采用新型低碳环保材料,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 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雨水收集系统,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
再生利用。3) 以人为本原则、展示自然生态理念。在设计中处处 可再生能源。利用改造后的地形,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在
为人考虑,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设置休息、散步、游戏、健身、交 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等。建筑材料尽量采
希望努力塑造北京丰台的“后花园”。
树木形成与城市的隔离带。在公园办公管理区和生态展示区中尽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阶梯。
学出版社,2007.
7 结语
[2] 扬·盖尔,何人可. 交往与空间[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
没有空间的建筑是雕塑。本文初步探讨了建筑空间构成要
努力将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充分体现自然、生态、健康、低碳环保、人文的理念,从而形成新的城市绿洲。
关键词: 现代城市,城市绿洲,绿色建筑,景观,低碳环保
中图分类号: TU984. 1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