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吸附分离法
•离子交换吸附(ion exchange):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 易吸附各种阳离子。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 其他阳离子,这种作用称为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化学吸附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受温度影响,交换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浓 度和吸附剂的性质有关。
专属吸附 (special sorption):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 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化力或氢键作用。该作用不但可以 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 面上。
Q = Q0·C /(A+C) 1/Q = 1/Q0 + (A/ Q0)(1/C) Q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常数,表示达到1/2 Q0时的平衡浓度。
G
G
lgG
H型
c
G
F型 c
lgK
F型
lgc
1/G
G0/2
当溶0质A浓度甚L型低时,c可能在初始阶段呈现 HL型型,当浓1/c度较高 时,可能表现为 F 型,但统一起来仍属于 L 型的不同区段。
较少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性失活。 缺点: (1) 选择性差,收率不高。 (2)一些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
4
第一节 吸附法基本概念
一、吸附: 物质从流体相(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 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作用 (adsorption),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 的固体微粒称为吸附剂(adsorbent),而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物(adsorbate)。
三、影响吸附的因素
(一)吸附剂 吸附容量:比表面积、种类、活化状况 吸附速度:颗粒度、孔径 机械强度
15
(二)吸附物 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易为吸附 溶解度:较小易吸附 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吸附物 同系物吸附量变化有规律 氢键
16
吸附剂及被吸附物极性对吸附的影响
• 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 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
• 化学吸附:又称活性吸附,是由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化 学反应而引起的,其强弱取决于两种分子之间化学键力的大 小。 • 如石灰吸附CO2 → CaCO3 • 吸附热大,一般在较高温下进行; • 具有选择性,单分子层吸附; • 化学键力大时,吸附不可逆。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
离子交换
专属吸附
发生吸附的表面净电荷的符 - 号
-、0、+
金属离子所起的作用 吸附时所发生的反应 发生吸附时要求体系的pH值 吸附发生的位置
反离子 阳离子交换 >零电位点 扩散层
配位离子 配位体交换 任意值 内层
对表面电荷的影响 动力学
无 快、可逆
可变 慢、部分不可逆
(2)吸附等温线 Sorption Isotherm
9
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 Sorption/Adsorption
吸附:指溶液中的溶质在界面层浓度升高的现象。 (1)T几ran种sf吸er附of作a s用ub概st念ance from a solution to a solid phase
表面吸附 (surface adsorption):胶体表面具有巨大的 比表面和表面能,胶体表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
• 按吸附剂再生方法分类: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 • 按原料组成分类:大吸附量分离和杂质去除 • 按分离机理分类:位阻效应、动力学效应和平衡效应
二、吸附类型
项目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作用力
范德华力
吸附热
较小,接近液化热
选择性
几乎没有
吸附速度 较快,需要的活化能很小
吸附分子层 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化学键力 较大,接近反应热 有选择性 慢,需要一定的活化能 单分子
第六章 吸附分离法
1
• 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指利用吸附 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 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 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 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 方法。
2
3
优点: (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廉、安全。 (2)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吸附过程中pH变化小,
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多孔物质都可以作吸附剂.
第二节 几种常用的吸附剂
21
无机:白陶土、氧化铝、硅胶、硅藻土 有机:活性炭、纤维素、大孔吸附树脂等 一、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 )
在固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的吸附
量(Q)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
温线表达。
➢ Henry 型等温线为直线型
Q = k ·C
k:分配系数
➢ Freundlich 型等温线
Q = k ·C1/n来自lgQ = lgk + 1/n lgC
k为吸附能力的大小; n为非线性指数 ➢ Langmuir 型等温线
5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
一、吸附分离操作的分类
• 按作用力性质分类: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 物理吸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间存在的范德华力
所引起的,也称为范德华吸附。 • 吸附热较小(放热过程,吸附热在数值上与冷凝热相当),
可在低温下进行; • 过程是可逆的,易解吸; • 相对没有选择性,可吸附多种吸附质; • 分子量越大,分子引力越大,吸附量越大; • 可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或多分子吸附层 。
• 极性吸附剂适宜从非极性溶剂中吸 附极性物质;
• 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从极性溶剂中吸 附非极性物质。
17
(三)环境的影响 1、溶剂:单溶剂易吸附,混合溶剂易解吸 2、pH值:PI 3、温度 4、盐的浓度:可能阻止、可能促进
18
(四)吸附物浓度和吸附剂用量
对蛋白质或酶进行分离时要求浓度 1%以下。
吸附剂用量。
19
吸附剂
常用吸附剂的主要特性
吸附容量大:由于吸附过程发生在吸附剂表面,所以吸附容 量取决于吸附剂表面积的大小。 选择性高:对要分离的目的组分有较大的选择性。 稳定性好:吸附剂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较高温度下解 吸再生其结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同时,还应具有耐酸碱 的良好化学稳定性。 适当的物理特性:适当的堆积密度和强度 廉价易得
这种吸附作用发生在胶体双电层的Stern层中,被吸附的 金属离子进入Stern层后,不能被通常提取交换性阳离子的提 取剂提取,只能被亲和力更强的金属离子取代,或是在强酸 性条件下解吸。
它在中性表面甚至在与吸附离子带相同电荷符号的表面 也能进行吸附作用。
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与非专属
吸附的区别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