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专题训练(1)1.(2016•盘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_____.把一支点燃得蜡烛放在玻璃板得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得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瞧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得像完全______.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得______相等.(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得距离,数据记录如下:次数蜡烛到玻璃板得距离/cm 像到玻璃板得距离/cm1 10 102 15 153 20 20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______.(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它得像在纸上得位置连起来,发现像与物得连线与玻璃板______.(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得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_.A.2cmB.1cm C、0.5cm D.0cm.2.(2016•呼与浩特)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为使实验得效果更好,实验室内光线应______一些(选填“强”或“弱”);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及点燃得蜡烛放置好后,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得蜡烛,观察到未点燃得蜡烛与点燃蜡烛得像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得位置,接下来得操作应就是______(选填“整理实验器材”或“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像与物对应点得连线与镜面______.3.(2016•新疆)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得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得蜡烛A 与B,点燃玻璃板前有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得就是便于确定像得_____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2)实验中刻度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得______就是否相等.(3)在寻找蜡烛A得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蜡烛A得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_像.(选填“实验”或“虚”)4.(2016•益阳)如图所示,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装置.(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得蜡烛A、B,就是为了______;(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得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_像;(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得就是______.5.如图,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情景:竖立得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得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得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得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得位置与大小得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得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得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得位置发现,像与物得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_____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就是否可靠,您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A、保持A,B两支蜡烛得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得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得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得操作.6.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得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得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得前侧观察,直至B与A 得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得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得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就是否有A得像.(4)改变A得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与B到玻璃板得距离,记录在表中.序号 1 2 3A到玻璃板得距离/cm 3、00 5、00 8、00B到玻璃板得距离/cm 3、00 5、00 8、0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7.小亮给小明提出一个思考题:桌面有一个密闭得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就是透明玻璃,箱内有一只蜡烛A(如图所示).如何在不打开箱子得情况下,测出箱内蜡烛A到侧面MN得距离?小明思考后利用﹣支完个相同得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得距离,方法如下:(1)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得右侧桌面上并点燃;(2)移动蜡烛B,直到______;(3)用刻度尺测出______得距离,就等于A到MN得距离.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B就是为了______.8.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光学实验得探究.(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当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就是______.(2)接着利用图乙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屏未画出),当蜡烛与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得像,则透镜焦距长度为______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此时移动光屏,屏上______得到清晰得像?生活中______得应用就就是利用此时得成像特点.(3)如图丙就是小明制作得模型照相机,纸筒A得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得一端嵌了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A、B间得距离可以调整,当利用该装置观察较远得景物时,要______A、B间得距离,从而在A端承接到清晰得像.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得实验装置.(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就是为了______;手指放在蜡烛______得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2)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与蜡烛A得像就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得观察位置应该就是______(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得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得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得观察位置应该就是______.(3)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得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得地方,她判断凸透镜得焦距就是______cm,理由就是:______;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得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瞧到烛焰放大得虚像,若蜡烛放到B 点______(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10.如图就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中用两支完全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它跟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由此确定了______得位置;(2)小华通过玻璃板观察到A得像就是由于光得______形成得;(3)用光屏替代蜡烛B,直接观察光屏上没有像,表明平面镜所成得就是______像.11.(2016•仪征市二模)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得实验时:(1)所需得器材就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得蜡烛、铅笔、白纸与______.(2)在实验过程中,将蜡蚀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则蜡烛B应放在玻璃得另一侧.操作过程中蜡烛B不点燃得好处就是______.12.如图甲就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就是利用玻璃透明得特点,便于______.(2)在竖立得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得蜡烛M,可以瞧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得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得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得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得结论就是______.(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_____(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得像.(4)细心得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得像时,瞧到在像得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得像,出现两个像得原因就是______.(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得像A′、B′、C′与物A、B、C对应得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得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得操作就是:______.13.如图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就是利用玻璃板透明得特点,便于______;(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3)使点燃得蜡烛在两个不同得位置,分别测出物距与像距相等得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您认为这种方法就是否合理______.理由:______.14.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时,在竖立得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得蜡烛A,小成发现在玻璃板得后面出现蜡烛得像,她再取一段未点燃得同样得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为了使像瞧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______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2)小成在B蜡烛得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3)小成以5cm/s得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cm才可能与A得像完全重合.15.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为了能确定像得______.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就是______.(2)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得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得像.(3)平面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您列举一例:______.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小明采用了如图所示得实验方案:(1)实验要保证镜面与桌面垂直,请您写出一种简易方案.(2)实验中为什么要选取两只一样得蜡烛?应该从玻璃得正面(点燃蜡烛得一面),还就是背面观察实验中得像?(3)她在实验中精确测量,但发现像到玻璃得距离总就是小于物体到蜡烛得距离,请您分析可能得原因.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得一些实验器材供选择,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得主要器材就是______(填写代表实验器材得字母);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得距离之间得关系,还需要得测量工具就是______.(2)为了使成像更清晰些,该实验宜在较______(选填“暗”或“亮”)得环境中进行;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无法确定像得位置,原因可能就是_____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得像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实验中小明将光屏放在像得位置,她根据______现象,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_像.18.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______(较厚/较薄)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得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得前侧观察,直至B与A 得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得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得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就是否有A得像.白卡片上______(会/不会)有A得像,因为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_(虚/实)像.19.小明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得实验,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相同得蜡烛A与B.(1)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2)两段相同得蜡烛用于比较物与像______关系.(3)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得好处就是______.(4)移去后面得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得像,原因就是______.20.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相同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而并非平面镜得目得就是______.(2)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一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得原因可能就是______.(3)某同学发现瞧到蜡烛A得像不清晰,于就是她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得亮度.她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瞧到得像更清晰.(4)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得位置,该怎么办______.(5)蜡烛A得像就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得.2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实验小组用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玻璃能透光,便于确定像得______.(2)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得关系,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得关系.(3)只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与A得像完全重合,在蜡烛B得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填“能”或“不能”)被点燃.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_像,如果以5cm/s得速度使蜡烛A勻速远离玻璃板2m时,蜡烛B应远离玻璃板______cm,有可能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22.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她将一块玻璃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该实验中取用玻璃板而不用镜子,就是因为通过玻璃板既能让我们瞧到蜡烛A得像,又能______,便于______,若有完全透明与浅茶色得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得玻璃板做实验,这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______;(2)取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______关系;(3)玻璃板在放置时,必须______,否则物像可能无法重合.23.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得蜡烛A 与B,点燃薄玻璃板前得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从蜡烛A所在得位置瞧向薄玻璃板观察到A得像A′,A′就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得;(2)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薄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得像将逐渐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薄玻璃板得方向移动;(3)当薄玻璃板后面得蜡烛B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得像.2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得玻璃板(P与Q两个平面都就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所示)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支完全相同得蜡烛A与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瞧到了蜡烛A得2个清晰得像,她用未点燃得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得A′与A″处,其中A′处得像就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得______(选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得.(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得像.(3)小柯按照图中得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得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物距u/cm 5、0 6、0 7、0 8、0像距v/cm 4、5 5、5 6、5 7、5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得结论,您认为她得测量错误得就是______(选填“物距u”或“像距v”).(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______(选填“薄”或“厚”)得玻璃板进行了实验.(5)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得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她发现镜中得像相对于A______(选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她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得像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25.如图,小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得实验中:(1)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得蜡烛,再拿一支未点燃得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得像重合.若移去后面得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得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______像.小红选择玻璃板而不用镜子进行实验,目得就是______.(2)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物距/cm 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0、0 10、0第二次、15、0 15、0通过观察: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得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得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______.(2)小明选取两支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______关系.(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得位置,重复进行实验得目得就是______.(4)实验中应采用较______(填“薄”或“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相距6mm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得像,则玻璃板得厚度为______mm.(5)做完实验后小明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得知识,其中正确得有______(多选).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得大小不变B.将蜡烛与像所在得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C.当蜡烛与玻璃板得距离为10cm时,像与物相距20cm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得探究.27.如图所示.小海同学想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实验室现有①厚为5mm得镜子②厚为2mm得镜子③厚为5mm得玻璃扳④厚为2mm得玻璃板,在这四种器材中最优得选择就是______(填序号),将所选器材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得蜡烛A与B竖直地放于它得前后,点燃前方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瞧上去蜡烛B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用两段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得关系.(2)小海将光屏放在蜡烛B得位罝上,发现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得像.这就是因为______.(3)当蜡烛A远离镜面,所成像会______镜面(选填“远离”或“靠近”),像得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8.如图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装置,竖立得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有两只相同得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得直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实验:(1)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得______关系.(2)选择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______.(3)为证实上述有关平面镜成像特点就是否可靠,您认为应采取下列哪项措施______A.保持A、B得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得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得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得位置(4)如果把蜡烛A向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再用蜡烛B去跟蜡烛A得像进行比较,发现蜡烛A得像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9.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cm得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得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某同学透过玻璃板瞧到了蜡烛A得2个清晰得像,分别位于A′与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得像就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得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得.(2)如图所示,把点燃得A蜡烛放在玻璃板得前面,可以瞧到它在玻璃板后面得像,如果将A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得大小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如要判断蜡烛像就是否为实像,该同学操作就是:______.(4)该同学按照图中得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得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得结论,您认为她得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30.小丽利用如图1所示得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与物得关系”得实验.(1)如果有5mm与2mm厚得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得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得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确定了______得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得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得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得像就是______像.(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得现象就是______.31.(2016•潍坊)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得装置验证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步骤如下:(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得位置.(3)把一支点燃得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得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让B跟A 得像完全重合,B所在位置就就是A得像得位置.(4)在纸上记下A、B这两个位置,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得距离.(5)改变蜡烛A得位置,重复以上实验.测量结果发现:蜡烛A与它得像到玻璃板得距离不相等,请您帮小强找出造成距离不相等得可能原因(写出2点)______.32.(2016•绥化)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得蜡烛A与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得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得蜡烛A,烛焰高2cm.(1)最好选用______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______.(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得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得像.则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______像.(选填“实”、“虚”)(4)根据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可判断,身高1.7m得人,站在镜前5m处,她在镜中所成得像到平面镜得距离就是______m;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像得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33.(2016•南宁)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较厚与较薄得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得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得干电池,目得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得______关系.(2)强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得电池B,直到瞧上去电池B与电池A得像______.(3)强光屏放在电池B得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得像就是______像.(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得像得大小将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1.(2016•盘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得位置.把一支点燃得蜡烛放在玻璃板得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得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瞧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得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得距离,数据记录如下:次数蜡烛到玻璃板得距离/cm 像到玻璃板得距离/cm1 10 102 15 153 20 20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它得像在纸上得位置连起来,发现像与物得连线与玻璃板垂直.(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得像竖直向上移动D.A.2cmB.1cm C、0.5cm D.0cm.【分析】(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得位置;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得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得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得后面,当玻璃板后面得蜡烛与玻璃板前面得蜡烛得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得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由实验中获得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相应得结论;(3)(4)物体在平面镜里成得像就是正立得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得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解答】解:(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得位置;玻璃板后面没有点燃得蜡烛与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得像完全重合,此时可以确定像得位置,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或相同);(2)由表格中得数据可知,蜡烛到玻璃板得距离与相对应得蜡烛得像到玻璃板得距离就是相等得;(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它得像在纸上得位置连起来,发现像与物得连线与玻璃板垂直;(4)因为平面镜所成得像与物体得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得像得位置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答案为:(1)平面镜得位置;重合;大小;(2)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3)垂直;(4)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得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得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得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2.(2016•呼与浩特)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为使实验得效果更好,实验室内光线应弱一些(选填“强”或“弱”);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及点燃得蜡烛放置好后,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得蜡烛,观察到未点燃得蜡烛与点燃蜡烛得像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得位置,接下来得操作应就是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选填“整理实验器材”或“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像与物对应点得连线与镜面垂直.【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与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得像越清晰.(2)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得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得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