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专题训练---平面镜成像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老师指导爱米在舞蹈室镜子前跳舞,爱米看到自己在镜中的“舞姿”美妙,同时和镜中的老师相视而笑。
关于这个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B.镜里“舞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爱米离镜越远,镜中的“爱米”就越小D.镜里“舞姿”和爱米舞姿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2.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屋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向平面镜张望,则()A.甲能看到乙,乙看不到甲B.甲乙互相都可以看到对方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D.甲看不到乙,乙能看到甲3.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A.光的色散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A.4:40B.4:20C.7:20D.8:405.如图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A.AB.BC.CD.D6.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7.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A.平面镜的大小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C.物体本身的大小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8.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制作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像是()A.倒立等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等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
要使反射光线照射到F点,可采用的方法是()A.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C.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动,适当减小入射角D.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动,适当增大入射角10.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1.在湖边散步的小明惊奇地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的大小将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4m处照镜子,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_______m,如果他正对镜子以0.5m/s的速度向镜子靠拢,3s后镜中的像与人的距离是________m。
13.一个身高1.8m的人站在竖放的1m高的平面镜前2m处,像和人的距离为________m;当人向平面镜走近了1.5m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我们看到玻璃缸内水中的金鱼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1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
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
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
16.身高1.75m的高翔站在平面镜前,距镜面1.5m,当他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5m,像距离他本人有________远。
17.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18.小立身高1.60m,站在镜前0.50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________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共3题;共9分)19.根据平面境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0.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
完成此光路图。
21.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里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选择器材时,小明建议:(1)为确定像的位置,用厚度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________代替平面镜。
(2)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这样便于探究像和物的________关系。
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互相配合,按规范完成实验。
(3)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M前方,透过M可以清晰地观察到________(选填“A蜡烛”或“A的烛焰”)的像。
接着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________的位置。
(4)在蜡烛B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白纸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的像。
由此表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23.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和________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和________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A.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A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C符合题意;D.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图像,A和B分别在光路的两侧,但由于B在暗处,没有反射的光线进入A的眼睛,所以A看不到B,但B可以看到明亮处的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但人若想看到物体,物体需要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不能发光的物体需要有较多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否则人看不到。
3.【答案】C【解析】【解答】“倒影”实际上是拱桥在水中所成的虚像,这种情况属于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4.【答案】A【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所以图中表盘数字的顺序与实际顺序左右相反,时针指向4和5之间,分针指向8,实际时间为4:40.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解答即可.5.【答案】D【解析】【解答】解:A、小狗的像和小狗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
不符合题意。
B、小狗的像和小狗的两条腿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
不符合题意。
C、小狗的像和小狗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
不符合题意。
D、小狗的像和小狗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6.【答案】A【解析】【解答】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当反射到光电屏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上升的.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题意,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图像,据此解答.7.【答案】C【解析】【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大小。
故答案为:C【分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8.【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潜望镜的原理,结合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物体不管距离潜望镜多远,经潜望镜中两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所成的像是与等大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C【分析】结合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分析即可.9.【答案】D【解析】【解答】A平面镜不动,入射角不变,减小入射角,此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并且不符合反射定律,故错误。
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
根据反射定律,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对反射光线没有任何改变,不符合题意。
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根据反射定律,平面镜逆时针旋转则反射光线将向下移动,与题目要求相反。
故答案为:D【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即可.10.【答案】C【解析】【解答】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A不符合题意;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明亮的光线会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
所以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不符合题意;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C错误,符合题意;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二、填空题11.【答案】不变【解析】【解答】看到的水中的小鸟,是小鸟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与距离无关,所以小鸟向高处飞时,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12.【答案】4;5【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人站在平面镜前4m,那么镜中的像和平面镜距离也是4m;如果他正对镜子以0.5m/s的速度向镜子靠拢,3s后运动的距离是 t h t0.5m/s×3s t .5m此时他与镜子的距离是 t 0 t4m .5m t .5m镜中的像与人的距离是 ′t t × .5m t5.0m【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