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的三年级语文老师教案

优秀的三年级语文老师教案

【篇一】风筝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出示课题。

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五、课外延伸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选择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反思: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要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

【篇二】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夜书所见》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4、感情朗读。

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

自学基本步骤:(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1、指名朗读诗文。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引导以情促读。

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

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五、熟读成诵,品赏文字1、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2、品赏文字,述说感觉。

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六、练写生字,当堂展评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七、拓展活动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反思: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特殊的的课文,古诗教学教师要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朗读、吟诵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力和人文精神。

【篇三】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培养写作兴趣。

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时间: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三、全班交流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四、畅谈感想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