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2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的,多见于( )(2000年第21题)(分数:2.00)A.宗气内虚B.宗气外泄C.孕妇产后D.劳瘵E.痰饮√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诊中望虚里动态,属于识记型考题。

左乳下虚里动而应衣。

是宗气外泄;按之弹手,洪大而搏,属危重证侯;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多为痰饮。

故选E。

2.小儿出现高热,面部青紫,尤以鼻柱、两眉问及口唇四周为甚,往往属于( )(1998年第16题)(分数:2.00)A.血热瘀滞B.肾阴耗竭C.气滞血瘀D.动风先兆√E.湿热熏蒸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小儿面部色诊,属于识记型考题。

鼻柱、眉问青紫,为惊风先兆。

3.对病人面色的观察,首先应注鉴别( )(1998年第17题)(分数:2.00)A.主色与客色B.常色与病色C.主色与病色D.客色与病色E.善色与恶色√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面色望诊,属于识记型考题。

对于病人的面色来说。

都是病色,病色分为善色和恶色,故首先应该鉴别。

4.大便先干后溏,多属( )(1998年第25题)(分数:2.00)A.脾气虚弱√B.肝郁乘脾C.命门火衰D.湿盛伤脾E.食滞肠胃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诊中望二便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

大便先干后溏属于脾气虚弱;时干时稀属于肝郁乘脾;命门火衰和湿盛伤脾,可见泻痢不止。

食滞胃肠可见肠鸣矢气,泻下酸腐。

故选A。

5.身热不扬的发热,是由于( )(1998年第26题)(分数:2.00)A.脾气虚损B.阴经郁热C.风寒湿痹D.湿遏热伏√E.阳明腑实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发热的病因,属于识记型考题。

所谓身热不扬是指病人自感热甚,但初按肌肤则不甚热,按之稍久方觉有灼手感觉。

这是因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

故选D。

6.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 )(1997年第16题)(分数:2.00)A.吉中之顺√B.吉中之小逆C.正病正色D.凶中之顺E.凶中之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病色交错的临床意义,属于理解型考题。

色生病,吉中之顺;病生色,吉中小逆;病克色,凶中之顺;色克病,凶中之逆。

做题时可将病和色的五行属性先标出来,如本题,肾病属水,白色属金,然后看两者的生克关系,金生水,即色生病,故选A。

可见关键在于找出病色的生克关系,病色相生为顺,病色相克为逆。

正病正色是指两者五行相同。

7.在五色望诊中,白色的主病是( )(1997年第18题)(分数:2.00)A.湿证B.水饮C.痛证D.夺气√E.瘀血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面色,属于识记型考题。

白色主虚证(气虚、血虚、阳虚)、寒证和夺气。

8.络脉的改变,可诊为虚证的是( )(1997年第19题)(分数:2.00)A.增粗B.弯曲C.环形D.多枝E.单枝√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舌下络脉,属于识记型考题。

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色偏淡者,单枝多为气血不足虚证。

脉络不充,而增粗、弯曲、环形、多枝都是瘀血实证的表现。

9.白痦的病机是( )(1997年第27题)(分数:2.00)A.气分热盛B.湿郁汗出不彻√C.风寒湿邪侵袭肌表D.风热之毒阻于肌肤E.邪热入营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皮肤中白痦的病机,属于识记型考题。

湿郁肌表,汗出不彻,形成色白晶莹的水泡,为白痦。

10.根据《素问.刺热篇》中关于面部的脏腑定位,鼻部属( )(1996年第16题)(分数:2.00)A.肝B.肺C.心D.肾E.脾√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面部的脏腑定位,属于识记型考题。

11.在五色主病中,青色主( )(1996年第17题)(分数:2.00)A.寒证√B.热证C.虚证D.湿证E.水饮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五色主病,属于识记型考题。

12.颈肿眼突,可诊断为( )(1996年第18题)(分数:2.00)A.肺胀B.瘿瘤√C.瘰疬D.痄腮E.发颐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颈项,属于识记型考题。

颈部肿大,眼睛突出可见于甲亢,中医叫瘿瘤。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水肿等。

瘰疬即西医的颈下淋巴结结核,临床特点为颈下结核,累累如串珠。

痄腮是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特点为患者双侧腮肿。

发颐是发于颌面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颐发、汗毒。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故选B。

13.淡白舌的主病是( )(1996年第19题)(分数:2.00)A.阳虚证√B.虚热证C.寒凝证D.瘀血证E.气滞证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舌色,属于识记型考题。

淡白舌主虚证(气虚、血虚、阳虚)、寒证。

14.《灵枢.五色篇》把眉间部位称为( )(1995年第15题)(分数:2.00)A.明堂B.阙√C.庭D.蕃E.蔽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面的内容。

属于识记型考题。

一般内伤杂病多应用《灵枢.五色》面部分候脏腑,而外感热病则多按《素问.刺热》面部分候脏腑。

《灵枢.五色》中明堂为鼻,阙为眉间,庭为前额,蕃为耳垂前部的面颊,两侧面颊从耳前到下颌分别为蔽、蕃、壁、基。

15.在病色交错中,肺病见赤色属于( )(1995年第16题)(分数:2.00)A.正病正色B.吉中之顺C.吉中小逆D.凶中之顺E.凶中之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病色交错,属于理解型考题。

16.肺病见黑色为( )(1994年第15题)(分数:2.00)A.吉中之顺B.吉中之小逆√C.正病正色D.凶中之顺E.凶中小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病色交错,属于理解型考题。

17.中焦火盛的表现是( )(1994年第16题)(分数:2.00)A.胖而能食B.肥而食少C.形瘦食多√D.形瘦食少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形体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

中焦火盛,火热消灼机体,故形体消瘦,火热消谷,故食多。

18.斑秃属于( )(1994年第17题)(分数:2.00)A.血虚受风√B.精血不足C.肾阴不足D.营血有热E.心血不足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头发的相关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

据《外科大成》记载,油风则毛发成片脱落,皮肤光秃,痒如虫行者是也,由风热乘虚攻注,血不能养荣所致。

另据《外科正宗》记载,血虚能引发油风,发为血之余,发失濡养,造成成片脱落。

故选A。

19.小儿食指络脉,色鲜红者主( )(1994年第19题)(分数:2.00)A.内热B.外感√C.寒湿D.虚证E.动风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小儿络脉的颜色,属于识记型考题。

红紫辨寒热,色偏红提示为外感寒证,偏紫则为热证。

色鲜红为外感的表现,外邪袭表,气血充盛于卫表,故色鲜红。

20.主死的恶候,哪一项是错误的( )(1993年第15题)(分数:2.00)A.青如草兹B.赤如虾血C.白如枯骨D.黄如枳实E.黑如乌羽√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面部善色和恶色,属于识记型考题。

其中E选项为善色,即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说明病情尚轻。

而A、B、C、D选项为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说明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故E不是主死的恶候。

21.肝病见赤色为( )(1993年第16题)(分数:2.00)A.吉中之顺B.吉中小逆√C.正病正色D.凶中之顺E.凶中之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病色交错,属于理解型考题。

22.小儿食指络脉浮露,色鲜红的提示( )(1993年第17题)(分数:2.00)A.急惊风B.疳积C.实热D.虚热E.外感表证√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小儿食指络脉,属于应用型考题。

23.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 )(1992年第14题)(分数:2.00)A.吉中之顺√B.吉中之小逆C.正病正色D.凶中之顺E.凶中之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病色交错,属于理解型考题。

24.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者为( )(1992年第15题)(分数:2.00)A.肺痈B.肺痿C.肺胀√D.肺痨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诊中望病人的姿态,属于理解型考题。

肺胀是指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临床表现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

肺痈为肺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表现为咳、喘、脓痰和发热。

肺痿是肺叶萎弱而不用,肺气不振的一种疾病,类似干西医的肺不张。

肺痨即肺结核,表现为咳嗽、少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等表现。

故选C。

25.白痦的出现,多因( )(1992年第16题)(分数:2.00)A.气分热盛,熏蒸皮肤B.风湿热邪留于肌表C.湿热火毒内蕴D.风热外袭肺卫E.湿郁汗出不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皮肤望诊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

白痦的出现多因湿热之邪.郁于肌表,汗出不彻,酝酿而发。

故选E。

26.望色一下法中“夭是指( )(1991年第12题)(分数:2.00)A.色惨B.色闭C.色开D.色深浓E.色枯槁√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诊,属于识记型考题。

望色十法中夭指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医。

望色十法见于清代汪宏《望诊遵经》,包括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

27.婴幼儿前囟闭合的时间应是( )(2009年第28题)(分数:2.00)A.3~5个月B.6~8个月C.9~1个月D.12~18个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诊中望头面,属于识记型考题。

囟门是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

前囟呈菱形,约在出生后12~18个月内闭合,是临床观察的主要部位;后囟呈三角形,约在出生后2年第4个月内闭合。

故:选D。

28.导致耳轮甲错的常见原因是( )(2008年第16题)(分数:2.00)A.肾气不足B.肾精耗竭C.瘀血入络√D.肾阴亏虚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诊中望耳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

导致肌肤甲错和耳轮甲错的原因皆为瘀血入络。

故选C。

29.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应属( )(2007年第23题)(分数:2.00)A.燥痰√B.热痰C.湿痰D.风痰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诊中望痰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

燥痰的特点是痰少而黏,难于咳出。

因燥邪伤肺、耗伤肺津,或肺阴虚津亏,清肃失职所致。

寒痰的特点为痰白清稀。

热痰的特点为痰黄稠有块。

湿痰的特点为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

风痰的特点为痰白清稀而多泡沫。

故选A。

二、 B1型题(总题数:9,分数:36.00)A.风痰阻络 B.胃火炽盛C.胃气虚弱 D.胃阴不足(2009年89,90题)(分数:4.00)(1).口僻可见于( )(分数:2.00)A. √B.C.D.解析:(2).口臭可见于( )(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诊的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

口僻即口喁,见于风痰阻络,口臭是指口气臭秽或酸臭多因胃火盛或食积胃肠。

A.饮停胸胁 B.饮停于肺C.水饮凌心 D.痰湿阻肺(2009年第91,92题)(分数:4.00)(1).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则痛剧,证属( )(分数:2.00)A. √B.C.D.解析:(2).眩晕心悸,口不渴,小便不利,证属( )(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望诊中望痰的内容,属于产识记型考题。

相关主题